楊潔



番茄是人們普遍消費和廣泛應用的蔬菜之一,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飲食和重視對多樣化蔬菜的需求,番茄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興平市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是全省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支持和農業農村部門的技術指導下,番茄產業前景一片向好,然而在番茄產業發展過程中,興平市還存一些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動番茄市場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引進新品種、先進科學的管理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理念是必由之路。
1 番茄概述
1.1 番茄的特性
番茄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茄科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果實扁圓形或近球形,橙色或鮮紅色,光滑、多汁、營養豐富并具有特殊風味。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番茄栽培發展迅速,成為主要的水果和蔬菜之一。番茄的品種很多,根據果實的形狀可分為圓形、扁圓形、長方形和尖形。按果皮顏色分,有紅色、粉色、橙色、黃色(圖1)。
1.2 番茄的經濟價值
番茄是世界上栽培面積最廣、產量最高的蔬菜作物之一[1],具有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養生功效顯著等特點,備受人們喜愛。除了作為人們的餐桌美食外,番茄還有廣泛的經濟用途。經調查,番茄的市場需求量大,價格也相對較高,對于菜農來說,番茄是一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作物。番茄還可通過加工制成各種番茄制品,如番茄醬、番茄汁、番茄干等,這些制品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也可以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2 興平市番茄產業發展現狀
2.1 總體情況
興平市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條件適宜,雨水充足,四季分明,適合番茄種植生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了推動蔬菜產業發展,提升蔬菜標準化種植水平,推動蔬菜產業提質增效,以全市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為統攬,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加大現代蔬菜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滿足西安都市圈需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延鏈、補鏈、強鏈和番茄產業提質增效為抓手,把握大局,求真務實,聚集關鍵,強化措施,發揮農業資源潛力和比較優勢,以農產品加工業牽引番茄產業價值鏈提升,推動番茄產業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加工精深化、營銷品牌化,推進全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蔬菜產業發展整體良好,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全年蔬菜產業種植12.8萬畝,其中番茄種植面積5.4萬畝,設施蔬菜2萬畝。預計年蔬菜總量達21.3萬噸,總產值4.12億元。
2.2 設施種類
智能化連作日光溫室15座,占地面積120畝,主要用于蔬菜等新品種的試驗示范等(圖2)。日光溫室2000座,占地2.5萬畝,主要種植越冬蔬菜。大棚5.5萬座,主要種植秋延蔬菜。
2.3 種植模式
興平市45%以上的日光溫室栽培模式為越冬茬番茄+黃瓜,還有一部分為秋延和春茬番茄等蔬菜,平均每棚毛收入17 230元,棚凈收益 12 500元,相比露地種植番茄增加4000余元,因此菜農種植積極性極高。
2.4 創建品牌,帶動番茄產業發展
以“興源茂盛”等大棚蔬菜品牌的建立代表,全市認證無公害蔬菜企業25家,共計24 560畝,其中認證面積10 110畝,有浩豐蔬菜、興源蔬菜等,建立了蔬菜品牌,帶動番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5 樹立典型,引領番茄產業超越式發展
農場高效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基地,占地130畝,種植普羅旺斯(圖3)、特大瑞光、美卡利亞等番茄優良新品種,推廣應用高壟地膜覆蓋、摘葉落蔓、測土配方施肥、節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栽培新技術,輻射帶動周邊鎮村投入于番茄產業種植,培育了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帶動番茄原料供應、產品營銷、物流運輸等二三產業,形成了興平市番茄生產基地,帶動番茄產業不斷向現代化高科技的方向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3 興平市番茄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設施番茄發展規模檔次不高
雖然設施栽培番茄不斷發展,但高檔次大型現代化溫室建設,因能源等方面的問題,經營效果不明顯。只重視設施番茄種植數量的增加,忽視了建造質量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溫室、大棚60%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普通類型,結構簡單,土地利用率不高,保溫、采光性、抗災性能差。
3.2 番茄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的應用推廣不足
近年來,隨著設施農業的不斷發展,全市大棚更新換代、新設施、新技術的引進應用比較落后,只是簡單復制性操作,沒有根據本地的實際建造,使得結構不牢,性能不優,管理滯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越冬茬在番茄價格最高時、效益最佳時沒有實現最大化的產出,總體效益不佳。
3.3 番茄產量增加,但效益不高
番茄標準化生產和產品生產追溯剛起步,異地銷售基地建設不健全,部分異地銷售番茄以分散種植的菜農供應居多,使得產品質量沒有保證,農藥殘留超標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信譽度不高。番茄加工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不高,產品質量低,造成番茄高附加值產品比例低,效益降低。
3.4 科技對番茄產業發展支撐力度不大
近年來,國家全力保障糧食安全,政府對糧食與蔬菜產業的扶持政策有差異,菜農學習應用新技術的能力不高等,導致科技對番茄產業發展的支撐力不足,產業要提升,科技先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5 菜農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菜農的小農意識較強,小打小鬧,抵御風險能力較差,抑制了自我積累和發展。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是限制番茄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發展現代蔬菜生產的瓶頸之一。
4 番茄產業發展對策
4.1 完善管理機制,強化調控職能
為了適應新局勢、新要求,與時俱進,建設更加完善的蔬菜產業發展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在番茄產業鏈中的行業管理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建立自上而下的番茄先進技術推廣體系,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強化菜農的技術培訓,提高整體素質,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增加科技含量,做好番茄產業全程技術、信息服務。
4.2 提升栽培技術水平
精選高質量的番茄品種,是實現番茄高產優質的前提和基礎。為有效提高番茄的種植效率[2],須科學選擇適應性、抗病性強的番茄品種;做好科學育種工作,培育適應性較強的品種;根據番茄的需肥規律,科學配方施肥,采用節水滴灌技術等(圖4),節本增效,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
4.3 大力實施番茄基地建設,加快番茄生產標準化建設步伐
加快“企業+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地建設對番茄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實現企業發展、基地規范、農民受益的目標[3],加快番茄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特別是生產優質、綠色、無公害番茄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同時,在農業農村部門的技術指導下,建立標準化示范園,發揮其標準化示范帶動作用,加大番茄加工企業投入。促進番茄產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細化加工轉變,滿足人們對番茄產品多樣化、優質化需求。組建產供銷合作組織,抱團取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將菜農分散式種植方式轉型為集約化生產模式,實現標準化種植生產管理目標。
4.4 依托項目實施,提高蔬菜產業人才隊伍素質
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項目的實施,多渠道組織科技培訓,把培養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提高農業技術人員和種植戶素質作為番茄產業發展的核心來抓。大力普及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使設施番茄產業快速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種植戶素質的軌道上來。利用多種形式推廣宣傳先進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
5 結束語
在快速發展的“十四五”時期,現代化高科技農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于興平市番茄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也是新的契機,把番茄產業做成一個“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主導產業,推動全市鄉村振興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 周易輝. 番茄新品系適應性研究及推廣[D]. 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8:55.
[2] 朱慈麗. 番茄種植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5,31 (22):110.
[3] 唐世輝,霍彬,朱平. 新疆番茄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