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
摘 ?要:在“雙新”背景下,中學化學教育實施了“三結合兩自主”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將微課與導學案融入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了深遠影響。“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學化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既豐富了課堂趣味,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文章對“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新”;中學化學;“三結合兩自主”;微課
“雙新”是指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核心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立德樹人,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在這一背景下,“三結合兩自主”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兩自主”是指微課和導學案自主,“三結合”是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有效地應用微課和導學案實施教學。通過微課和導學案的設計與應用,有助于引導學生學習,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能夠彌補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從而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一)預習不充分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賴教師引導課堂,卻忽視了預習環節的重要性,并未為學生設定預習作業。這使得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未能得到充分提升。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未經預習的情況下便接觸了新知識,這使得他們難以接受和理解。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難以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在課后,部分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重新復習課堂所學知識點,做題以鞏固知識,從而導致學習壓力增大,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并逐漸與其他同學拉大學習差距。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傳統課堂上,許多抽象的知識點僅依靠教師講解是無法全面闡述的,尤其是化學這一學科,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對微觀物質運動的描述頗具挑戰。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時,部分方程式呈現沉淀現象,但僅通過方程式表達,顯然缺乏生動性。學生所記憶的僅為方程式本身,多為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熱情逐漸減弱。但若在課堂上進行實驗,耗時較長且存在風險,從而暴露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
二、“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的優勢及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領學生學習的最佳導師,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大缺陷在于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對培養學生興趣的關注不足。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教師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而“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通過微課的形式,使化學教師能夠將抽象枯燥的知識點轉化為生動的語言和圖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體驗。這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真實且富有趣味的化學世界,使他們不再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是能夠切實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會產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逐步建立起學習的成就感。當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將微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拓展課本知識點,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因此,在化學第一堂課,教師便可運用微課以富有趣味的方式展示化學的奧秘,引導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后續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二)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微課除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微課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設置,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例如,對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微課內容,幫助他們拓展知識視野;對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基礎知識的微課,幫助他們鞏固基礎。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在微課的幫助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提高學習效率。
(三)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在學生接觸新知識之前發揮了預習的作用。導學案和微課的引入,為學生提供了引導性思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標注出不理解的知識點,并在上課時重點關注這些內容。
三、“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通過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融入微課與導學案,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創新了教學方法。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新途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初步應用仍存在諸多不足,教師在運用微課時,需注重微課的設計,并不斷對其進行優化和完善。
(一)微課和導學案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通常偏重理論傳授,實驗教學環節相對薄弱。然而,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質的學科,課程中涵蓋了大量實驗內容。化學理論須通過實驗驗證,因此,教師需充分利用微課輔助教學,使學生熟悉實驗相關內容。微課可在課前五分鐘播放即將學習的內容作為課前導入,讓學生提前預知。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簡短幾分鐘的微課呈現難以表述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從而順利進行課堂教學。課后,教師可制作本節課重點內容的微課,進行知識普及,或尋找相關且有趣的實驗,并根據導學案針對下一節課的內容制作微課,使學生在預習時能夠提前了解實驗流程和注意事項。教師將微課發給學生后,需引導學生自覺觀看,以便與導學案形成互補。
在實施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鑒于部分化學藥品具有腐蝕性和毒性,若讓學生親自操作,教師可能因學生人數眾多而無法始終關注到每個個體,加之學生可能因操作失誤而導致傷害,這無疑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為確保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并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明確各實驗步驟,教師應合理運用微課進行引導。
例如,在“酸堿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微課詳細闡述水注入濃硫酸實驗。在氧氣制備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熟悉整個操作流程,并對相關細節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解。這種將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學的整體教學水平,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信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通過微課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審視實驗現象,運用多樣化手段學習化學。
(二)微課和導學案在初中化學復習中的應用
無論是引入微課還是導學案,終極目標都在于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促使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因此,教師有必要深入剖析中考化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在復習教學中探尋可靠的教學方法,以制訂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復習計劃。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關注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在各章節知識點講解完畢后,教師可制作概括總結內容的微課,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在課前播放,起到回顧知識的作用。教師可借此機會在課堂上強調易考知識點,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體系。此外,在平日授課過程中,教師也可利用微課講解抽象難懂的知識點,生動展示化學原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在臨近考試之際,教師可于課后針對月考、期中或期末的常見考點和經典例題進行梳理,并通過微課形式將這些題目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每日學習一道題目,持之以恒,幫助學生積累解題經驗,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然而,僅依靠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的做題量往往不足以滿足提升需求,且許多學生在課后缺乏主動拓展練習的意識。因此,課后復習至關重要。而通過“三結合兩自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利用微課積累題型,提高解題技巧,并掌握考試重點,從而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三)微課和導學案在初中化學重難點知識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對幫助學生解決知識難點具有重要意義。鑒于學生在初中時期首次接觸化學,與自幼開始學習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他們在化學領域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弱,入門難度較大。許多學生即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仍覺得化學抽象,難以理解。此外,化學課程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知識點,且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需要他們獨立思考,靈活運用各個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提升這些能力,教師應充分重視微課在初中化學難點教學中的應用。課后,教師可整理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和解答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題目,并利用微課進行展示。這些微課不僅要包含題目的答案,還要涵蓋解題思路,以助力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此外,要攻克難點知識,學生首先要對各個細微的知識點有所理解。學生如果在初始階段未能準確把握知識點,則在后續的綜合題目中將會遇到挑戰。以人教版初中化學“物質的構成奧秘”這一單元為例,其中的關鍵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構建微粒觀。盡管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氧氣,氧分子無處不在,但學生無法直觀感知和觸摸氧氣,更無法直觀理解氧氣這一抽象概念,若僅依賴語言表述,難以讓學生深入理解。因此,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一單元的知識,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運用微課展示“水通電分解”的實驗操作和過程,直觀呈現氧氣產生的過程,讓學生目睹氧氣的生成。這樣,學生在初涉微觀知識時便能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微課的生動展示,難點知識得以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四)微課和導學案在初中化學常規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課程涉及的知識點眾多,需要背誦的內容頗多,僅僅在課堂上理解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在課下熟記許多細小的知識點。導學案對知識點進行了全面梳理,還穿插了一些簡單的引入題,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這部分知識在考試中的題型。“三結合兩自主”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三結合兩自主”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差異化需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將微課與教學相結合,為提高我國化學教育質量貢獻力量。同時,教師也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我國化學事業的發展儲備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奇玲,王立保. 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J]. 新班主任,2023(36):29-31.
[2]吳甫紅. “微課導學”理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啟迪與智慧:上,2023(10):101-103.
[3]徐本燕,秦愛梅,張東卿,等. 微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科教導刊,2022(04):142-145.
[4]李莉. 微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33):92-93.
[5]索彥霞,鞏璐雲,楊月蘋. “微課導學”在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應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為例[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09):93-96.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