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君 華雨人 孫超
摘要:在現代城市化深入推進的前提下,我國各類支柱型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和壯大。電力行業是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之一,在國有經濟中占有較大份額,對國民的生產生活具有極大影響,加強對電力企業管理的規范和引導,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討集約化電費核算及電費電價管理,提升行業競爭力,以期為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核算;電費
DOI:10.12433/zgkjtz.20240730
新時代,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關系到民生的重點行業應加快轉型速度,提升管理水平,促使企業發展滿足社會需求。電力企業要想實現良好運行,應從行業內的重點內容下手,以集約化的形式優化管理手段和措施,提高自身服務水平。
一、集約化電費核算管理要點
(一)落實責任制度
實現集約化電費核算需落實責任制度,員工要明確電費核算的具體流程和各環節的實際要求,按照規定好的工作章程開展工作,真正落實責任到個人。一旦出現問題,管理人員依據核算流程明確問題,及時找到解決辦法,實現電費核算的集約化管理。
第一,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及時依據政策修訂電費核算項目,加強工作人員對電費的計算和審核標準的認同感。第二,財務部門應負責好檢查監督用戶電費銀行賬戶的工作,切實保障客戶電費資金的安全。第三,技術部門應負責好審核階段的工作,在月末準確核算月度電費數據,降低差錯率,提高核算效率和水平。第四,由專門人員開展嚴格的監管,實時監控和管理抄表員的工作,例如,抄表、核算和收費,確保抄表員具備優秀的工作能力。一旦發現突發情況應及時向上級報告并處理,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規章制度,以動態監督助推員工呈現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效果。
(二)健全監督體系
電力企業在集約化電費核算中要有嚴格的監督體系確保日常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全面落實集約化管理。在監督體系的建設上,第一,企業應構建專門的監督部門,制定完善的監督內容和監督行為準則,使監督人員具備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在日常工作中,實現監控和解決異常電費管理工作,具有分析電量、電價、電費的能力。同時,細致了解抄表、核算工作,督促員工完成,實現集約化電費電價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第二,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和監控系統的雙向聯合實現集約化的電費核算管理。企業要做好技術人員和監督人員的培訓,確保工作人員借助信息設備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實現管理模式的優化升級,提高效益。
(三)實現業務集約化
電力企業可以嘗試將同類的電費核算業務集中到一起,達到電費核算的跨區域聯合,實現更高水平的業務集約化,在更大范圍內調配人力、物力資源,提升工作效能。目前,我國積極推動省級集約核算工作,破除舊的分散核算體系。以某省的省級集約核算工作為例,電力營銷服務中心以用電信息采集體系為主要媒介,統一調整核算周期,率先實現了4.3萬高壓工商業用戶電費省級集中核算,并于次年實現全部工商業用戶和449.33萬全量用戶的電費核算省級集約目標,不僅推動了電費核算業務的智慧化變革,而且拓寬了供電業務,提升了業務質效和專業管理水平。
(四)管理機制集約化
在管理機制上,供電企業應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加強對抄收電費和核算的管理,實現各環節的科學、系統核實與分析,確保電費核算與管理及時、準確,盡量規避電費回收時出現意外情況,實現統一化和規范化高效結合的管理工作。
第一,制定統一的抄表管理辦法和管理體系,確保工作人員提供的數據準確、真實、完整。第二,供電企業設立電費核算管理機構,將賬本核算和賬本保管區分,由專人統一處理賬務,所有的電費應收、實收賬務需按時納入到財務管理系統,避免出現篡改賬務等情況。第三,由專業人員每日開展數據核對工作,確保應收、實收的數據一致。在日常工作中,規范工作人員的收費流程,開展各環節項目對接工作,保障電費資金鏈的快速、安全回籠。
(五)構建獨立的財務核算模式
獨立核算是指對企業內部業務經營活動全過程及其成果開展的全面、系統的會計核算工作,該模式有助于加強財務部門和營銷部門的合作交流,提升管理質量。具體的模式建構如下:第一,拓展營銷網絡,建立聯系網點,構建暢通的部門溝通橋梁。第二,通過培訓提高營銷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實現各類用戶電費的精細管控。第三,推行信息化的財務電費核算經營手段,深化財務和業務系統的集成應用,利用系統實現電費統計表、用戶檔案的詳細核查,細化財務管理工作。第四,推動電費核算的自動化與財務工作的轉型,完成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更好地應對市場新形勢,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二、集約化電費電價管理要點
(一)優化管理方式
在電費電價的管理體系構建上,供電企業首先應調整相關的電費、電價管理制度和規則,根據實際情況實現集約化管理,提高電力供應效率。健全電費電價管理體系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企業要在明確的規范下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對員工工作的要求,完善員工對企業制度和管理工作的整體性認知。以健全責任制為手段,明確各環節員工的責任與義務,并開展監督工作。
第二,加強內部人員的交流協作。管理者借助信息技術搭建內部交流平臺,鼓勵員工在平臺上交流合作,關注集約化電費核算、電費電價管理等問題和先進的管理方式,使其在討論中找到合適的方式增強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針對發現的問題,應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整體上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同時,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集約化電費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策略,例如,開設論壇定期推送經營生產狀況,為工作提供便捷。
第三,推動構建和運用電價管控信息平臺,該平臺能為電費集約化管理提供堅實的保障。可以實現自動化的電費核算以及電價報表的繪制、分析和測算等工作,并借助強大的計算和分析能力實時反映電價、銷售額、交易數據等的變化趨勢,同時優化人員組織結構,減少資源浪費,降低電費回收風險,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第四,推動建立完整的用戶信息資源庫,借助網絡技術手段全面統計和掌握用戶信息,了解其用電情況和電費繳納情況。工作人員在核算電費時,也能借助強大的資料庫完成數據的收集,及時更新用戶信息,明確用戶用電趨勢,制定更為完善的供電方案。
(二)依據政策實行區間管理標準
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不同情況下用戶對電力的需求不同。因此,供電企業應在依據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實行電費電價的區間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化管理體系廣泛運用于供電企業的實際工作中,電費核算工作正朝著智慧化方向前進,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電費電價管理的精準度。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掌握不同用戶對于用電量的需求,借助數據設置電價區間,精準調整電費核算和電費管理工作。
我國現行的電價區間管理細化為三個管理標準:一是在峰谷時段,電力企業應在充分考慮當地電力供需情況下,合理規定峰谷電價價差。將系統供需緊張、邊際供電成本較高的時段確定為高峰時段,引導用戶節約用電,錯峰避峰;反之則為低谷時段,引導用戶調整負荷。二是在實際的峰谷電價基礎上,推出尖峰電價機制。尖峰時段主要依據根據前兩年當地電力系統最高負荷95%及以上用電負荷出現的時段合理確定,并綜合考慮當年的電力供需情況和天氣變化等因素。三是健全季節性電價機制,合理設置季節性峰谷電價價差,針對能源使用、天氣情況等滿足居民用電的季節性需求。具體開展工作時,需要依據居民實際的用電量,按照區間標準開展電費核算和電費管理工作。要注意的是,在實行區間管理標準時,要清楚用戶的用電類型,明晰單一用戶在各時期的用電變化趨勢,以便制定更精準的區間管理標準,優化用戶的體驗感,使其更好地認同供電企業的管理工作,促進電費收取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
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也是開展集約化電費電價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行業競爭壓力逐漸增加,用戶對于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員工需要提前預測用戶在用電時可能出現,并增強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出現答非所問,影響工作效果。供電企業應定期對員工開展培訓工作:第一,培養工作能力,對于常出現和突發的問題有解決能力,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感。同時,為員工制定科學的生涯規劃,借助企業的人才培養政策,拓展知識和技能。第二,強化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對相關政策的學習,在增強競爭力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鼓勵工作人員互相監督、合作,共同為企業服務。使企業的相關措施得到用戶認可,推進電費電價的集約化管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建立分環節的電價機制
要想保持目前供電企業電價的合理性,政府相關部門可以依據電力輸送各環節之間的特點實行分環節的電價管理機制。
第一,發電環節。政府部門可以以招標、投標等形式,鼓勵電力企業間競爭。在競爭過程中,管理制度更為完善、供電服務水平更高的企業會獲得優勢,競標成功后也能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供電服務。
第二,輸電和配電環節。政府部門制定統一的輸電和供電方式,充分考慮線路和各種設備成本,并頒布統一的稅金,強化電價獨立性,促進電網的順利運行。基于目前市場情況和用戶的差異,可以鼓勵企業在銷售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和銷售方案,以此提升電費電價管理的水平,滿足居民需求。
第三,管理電費時,應深入研究電價和相關的幫扶政策,積極制定和應用先進的優惠政策,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集約化電費電價管理。企業要針對目前出現的電力增值收費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解決方案,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增加供電企業對電力市場中電費電價變化與政策改革的關注,科學評估電價波動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五,政府和電力企業應正確、全面解讀分環節電價機制,重點宣傳分環節電價機制在保障電力安全供應、提升系統運行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擴大影響力,確保分環節電價機制的平穩實施,助推企業實現集約化電費電價管理。
(五)完善電費繳納制度
供電企業要積極改進電費支付手段,實現電費支付多元化,提高用戶繳納電費的質量和效率。在完善電費繳納制度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轉變傳統的繳納方式,大力推廣手機繳費、網上繳費等形式,為用戶提供便捷。在完善電力繳費系統的同時,供電企業考慮采用分期付款、跨業聯動、便民服務點等形式,提供更多人性化的繳費服務。以某省供電企業推出的“跨業聯動、助農繳費”電力專項服務活動為例,主要針對農村地區使用現金繳費方式的用戶,由郵儲銀行負責為用戶開立個人結算賬戶,并簽訂使用賬戶代繳電費協議,以賬戶批量代扣的方式實現繳費。在城市中還建設了大量的郵站和便民服務點,實現了郵政便民網點的全覆蓋,幫助農村用戶輕松完成繳費。
(六)優化單價管理
電力企業應適度優化單價管理,做好電價管控模塊的分類,并引入有效的分析系統全方位分析電價數據,從整體上掌握電價制定標準。在管理過程中,合理運用單價管理可以實現縱向與橫向的電價控制對比,輔助企業制定合適的電力價格,提升系統內部運作的效率,確保整體的良性運營。
(七)規范電費退補和電量調整
第一,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執行電量數據檢查和管理制度,對于出現的數額較高的電費退補款項要及時向上級反映,并做好退費處理。第二,強化對員工的業績考評工作,將績效考評與電費的回收掛鉤,避免出現因電費調整記錄不及時而影響管理工作,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實現工資與業績的有機統一,為集約化電費核算提供良好條件。第三,制定嚴格的規范,強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防止因員工電費退補和電量調整不及時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影響企業文化以及拖欠電費的經營風險。
(八)關注業內動態
電力企業要想實現集約化管理,應了解當前國家在電價方面提出的政策,并按照國家標準統一執行電價管理。如果出現特殊電價,要嚴格核驗用電量,針對用電量出現忽高忽低的情況,工作人員應在實際了解的前提下及時調整電價標準,保障用電量的平穩。
此外,管理者應時刻關注最新政策,順應改革趨勢調整企業舊的管理制度,不斷提高適應能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同時,不斷引進和完善企業的電價理論,以市場電力電價發展新方向為引導,加大應用力度,確保實現電力的集約化管理。在改良電價理論改善時,認真了解電價權限的附加政策,按照國家規定的電價調整流程執行電價管理工作,確保實現集約化電費電價管理的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管理者應在遵循國家相關政策和各類供電標準的前提下,綜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從人員培養、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和規范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切實增強人員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助推電力行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宏俊.信息化深化應用給財務電費核算帶來的變化思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06):238-239.
[2]鐘銳,易庚,宋新甫.分時電價政策分析與完善建議[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2(16):64-65.
[3]沈娟.企業的電費管理與電費核算[J].營銷界,2021(11):93-94.
[4]高偉娟.電費核算在電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市場,2020(19):121+123.
[5]李天玉,楊平健,楊平康.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升電費管理水平[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2(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