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美
寫作教學是高中英語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存在過分強調應試技巧、忽視思維訓練、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寫作實踐與實際生活脫節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提出有效提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的對策,包括強化主題語境教學、提倡以讀促寫的學習模式、開展說寫整合訓練、落實分步寫作教學流程,以及注重詞匯句型的積累與實戰運用,旨在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表達能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高中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英語寫作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技能,不僅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指標,更是其在未來學術、職業領域中進行有效溝通的必備工具。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教學方法的傳統單一、與實際生活關聯度不高,以及對學生寫作自主性、創造性的培養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通過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的全面考查,找出制約寫作教學發展的瓶頸,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策略,革新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寫作技能,全面發展其書面表達能力。
一、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呈現出多維度特征,既有顯著的進步之處,亦存在亟待解決的挑戰與不足。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推動下,許多學校越來越重視英語寫作教學的整體規劃,構建了涵蓋基礎技能訓練、思維品質培養、文化意識塑造等多個層面的教學目標體系,然而現狀也暴露出若干突出的矛盾與難題。
首先,雖然教育者對英語寫作重要性的認識有所提升,但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部分教師過于側重應試策略的灌輸,導致學生寫作趨于模式化,缺乏深度和原創性思考。
其次,教學資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區和學校的英語寫作教學難以擺脫教材單一、教學手段傳統的問題,不利于激發學生潛能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再者,寫作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關注語法、拼寫的準確性,忽視了對學生寫作思維和論證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面臨復雜的論述題時感到力不從心。
最后,高中階段的英語寫作評價機制尚有待完善,標準化考試對寫作成績的影響較大,容易造成教師和學生對短期分數追求的過度關注,忽視長期寫作能力的培養。
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主題語境教學
主題語境教學策略的核心是將英語寫作教學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熱點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比如,教師組織一場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課堂討論,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觀看紀錄片,隨后要求他們用英語撰寫一篇短文或報告,對如何從個人、社區乃至全球層面上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處理真實情境的過程中鍛煉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環保等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
教師可以在學期初制定一系列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單元,如科技創新、文化交流、健康生活、社會責任等,在每一個主題單元下設計豐富多樣的寫作任務,如新聞報道、書信往來、演講稿、議論文等,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比如,在“校園生活”主題下,學生可以編寫一封申請參加學校社團的自薦信,或者針對當前校園中某個熱點事件發表評論文章。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英語寫作不再是一種機械的練習,而是成為理解世界、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
(二)以讀促寫模式
以讀促寫模式是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重要策略之一,主張通過閱讀高質量的英語文章和材料,啟發學生深入理解和鑒賞優秀文本的內在結構、語言特色和論證邏輯,進而應用于自身寫作實踐中,提升寫作技能。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不同類型、難度適宜的閱讀材料,涵蓋學術論文、新聞報道、文學作品等多種文體,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詞匯、了解語境、掌握表達手法。
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篇經典的議論文供學生研讀,如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演講稿,讓學生分析其引人入勝的開頭、嚴密有力的論點、感人至深的修辭手法以及清晰有序的段落結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布置類似主題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撰寫一篇關于平等、公正或理想社會的演講稿或議論文,引導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借鑒并融合所學優秀文本的特點。
其次,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分享自己近期閱讀過的精彩片段或文章,共同探討其中的寫作技巧。例如,對一部經典小說中人物的細膩描寫進行賞析,學習如何在自己的敘事性寫作中運用生動、具體的細節來刻畫人物性格,從而提升故事敘述的吸引力。
(三)說寫整合訓練
說寫整合訓練旨在結合口語與寫作兩種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從思維到語言、再到書面表達的無縫轉換,該模式強調實踐性和互動性,鼓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鍛煉批判性思維、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精準度。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綜合性的課堂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專題演講、辯論比賽等,要求學生口頭表述個人見解或對某一問題的研究成果。
在一場圍繞“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辯論活動中,學生需提前準備相關的論點、論據,并在辯論過程中迅速反應、流暢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完成口頭交流后,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將口頭論述的內容整理成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書面報告或議論文。
案例1:教師組織一場模擬聯合國會議(MUN),學生代表不同國家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發表意見。會議中,每名學生都需要口頭闡述自己代表國的立場、政策建議及應對措施。然后,根據自己的發言內容撰寫一份正式的立場文件或者會議總結報告。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快速響應能力,又促使他們系統地將口頭表達轉化為書面形式,提高其組織思想和書寫條理的能力。
案例2:教師組織一次關于“科技進步對社會影響”的小組討論。各組成員集思廣益、積極發言,形成初步的觀點框架。然后,每名學生需要獨立完成一篇文章,歸納總結討論中口頭提出的觀點,并輔以充分的理由和實例支撐形成一篇完整的論述文。
(四)分步寫作訓練
分步寫作訓練遵循寫作的基本規律,將整個寫作過程分為預寫、草稿、修改和完善四個主要階段,意在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從構思到最終成文的所有環節,提升寫作質量。
首先,預寫階段(Prewriting)。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列提綱或繪制思維導圖,幫助他們明確寫作目的、梳理思路、收集相關信息。例如,在撰寫關于“太空探索”的議論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列出支持和反對太空探索的主要觀點,然后尋找相應的事實依據和論據,形成一個初步的論證框架。
其次,草稿階段(Drafting)。在確定了大致的寫作方向和框架后,學生開始動手寫作第一稿,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不必過于擔心語法錯誤或表達不準確。例如,學生按照先前擬定的提綱撰寫太空探索的利弊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即使初始的文字粗糙,但重要的是把所有的觀點和信息都呈現在紙上。
再次,修改階段(Revising)。進入修改階段后,教師指導學生從內容、結構、邏輯等方面審視自己的文章,調整段落順序、添加缺失的信息、刪減冗余內容,確保文章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例如,學生可能發現原先在論述太空探索的成本問題時表述不夠清晰,此時就需要查找數據,重新組織這部分內容,使其更有說服力。
最后,校對階段(Editing)。該階段是對文章進行精細校對,包括語法、拼寫、標點等語言層面的修正,以及句子連貫性、用詞準確度等方面的優化。例如,學生在校對過程中檢查是否存在時態不一致、搭配不當、句子過長等問題并逐一改正。
案例分析:教師設計完整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影響”的論文。學生先在預寫階段通過討論、搜集資料等形式形成個人觀點;在草稿階段,根據所擬提綱寫出初步的文章;在修改階段,教師帶領學生逐段分析文章的論點是否鮮明、論據是否充足并進行結構調整;在校對階段,學生自行檢查語言錯誤,并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改善表達,確保文章語言準確、語法無誤、邏輯清晰。
(五)文體專題訓練
文體專題訓練是高中英語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深入了解并熟練掌握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與要求,以便于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根據情境和目標靈活運用不同的寫作方式。
首先,記敘文是以敘述故事、描繪事件或人物經歷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文體,教師可以在訓練中強調時間線索的把握、場景的細膩描繪、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情感的抒發。比如,教師讓學生練習寫一篇題為《An unforgettable journey》,即“難忘的一次旅行”記敘文,生動再現旅行的全過程,包括地點環境、人物活動、內心感受等細節,使讀者如同親歷其境。
其次,議論文側重于闡述觀點、分析論據,進行邏輯推理。在訓練時,教師講解如何確立論點、搭建論證框架、引用證據及反駁對立觀點的方法。比如,學生被要求撰寫一篇關于“是否應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議論文,清晰地陳述立場,圍繞中心論點構建分論點,并用相關數據、實例或專家意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最后,說明文著重于客觀、準確地介紹事物的特征、原理、操作方法等知識性內容。訓練時,教師教授學生如何采用定義法、舉例法、比較法等多種說明方法,以及如何組織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篇章結構。例如,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智能手機工作原理”的說明文,精確解釋硬件組成、操作系統功能以及通信技術等相關概念,確保文字簡潔明了、易于理解。
以“Food safety”(食品安全)為主題,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文體專題訓練,要求學生寫一篇親身經歷或聽聞的關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故事,注重情節的編排和情緒的渲染;對于議論文,讓學生對“應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這一議題進行討論,要求他們提出有力的論據和解決方案;對于說明文,讓學生編寫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詳細介紹食品添加劑的作用、種類及安全使用標準,確保信息傳達準確無誤。
通過以上各種文體的專項訓練,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和掌握不同文體的核心要素,還能提高自身根據不同情境選擇合適文體的能力,提高書面表達的靈活性與準確性。
(六)詞匯句型的積累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和掌握準確的句型至關重要,這是提高書面表達精確性和多樣性的重要途徑。
首先,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一是詞匯積累。學生不僅要記住眾多詞匯,還要理解詞匯的多重含義、情感色彩及其在不同語境中的恰當使用,尤其是不同語境狀態。例如,在學習“State of the art”(最先進的)這類詞匯時,學生不僅要懂得它的含義,還要能在描述現代科技產品特性時自然融入,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詞匯記憶游戲、同義詞/反義詞辨析以及使用新詞匯創作英語句子等活動深化學生的記憶與運用。
二是句型結構積累。在句型結構方面,學生需要學習并熟練運用簡單句、復合句、復雜句以及其他修辭句式,明確何時采用簡練直接的語言、何時運用復雜而精致的句型來增強文章表達力度。比如,在教授條件狀語從句時,教師可以給出如下英語實例:“Only when you immerse yourself fully can you truly appreciate the joy of reading.”這樣,學生便能領會如何使用“Only...if...”句型來表達必要條件。
其次,在實踐演練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英語寫作任務。
案例1:主題作文——“The Changes in My Hometown”,要求學生在文章中盡可能多地使用新學的形容詞、動詞和短語,展現家鄉變遷的多樣性和深遠意義。
案例2:改寫練習——將一段簡單的句子改寫成含有多個從句的長句。例如,將“The book was interesting. I read it quickly.”改寫為“So interesting was the book that I devoured its content with great speed.”
通過上述持續的詞匯和句型積累以及實踐練習,學生能夠在英語寫作中精準選擇詞匯、合理運用句型,提高文章的語言基礎能力和表達藝術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及其存在問題,明確了改進的方向與措施,包括主題語境教學、以讀促寫模式、說寫整合訓練、分步寫作流程和詞匯句型積累等,旨在打破傳統的教學瓶頸,引導學生在體驗式、情境化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寫作水平。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建構扎實的語法和詞匯基礎,還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創新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