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芳 趙長偉
【摘 要】 中醫學認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屬“骨痿”“骨枯”范疇,其發病責之于腎虛精虧,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常關系密切。陽明衰退與女子衰老、絕經、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和瘀血形成,即骨質疏松癥發病過程有著重要聯系。“陽明脈衰”是整個“陽明系統”生理功能退化的外在表現。結合“陽明脈衰”“治痿獨取陽明”等相關理論以及陽明系統的生理病理特點,探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腎精虧虛、肝失疏泄、脾氣不足等病機出現的先導條件,提出“陽明脈衰”是女子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病的根本病機。
【關鍵詞】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痿;陽明脈衰;陽明系統;發病機制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
osis,PMOP)是與雌激素減少和年齡增長相關的全身性骨代謝疾病,其主要特征為骨微結構退變、骨小梁流失、骨量減少與骨脆性增加[1],中醫學將其歸屬于“骨痿”范疇。隨著人口老齡化,PMOP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吳惠一等[2]通過一項Meta分析調查顯示,中國絕經后婦女患PMOP的概率高達38.8%。因其造成全身疼痛及骨折等,嚴重影響絕經后中老年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
量[3]。隨著對PMOP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多名學者提出胃腸道菌群參與骨代謝,并提出了通過飲食干預,補充益生菌調節胃腸消化吸收達到治療PMOP的目的[4],與《黃帝內經》提出的“治痿獨取陽明”不謀而合。本文從中醫臟腑理論出發,基于陽明系統闡述PMOP發生早期的病理過程,認為陽明系統紊亂是PMOP肝脾腎三臟陰陽失調的根本。
1 “陽明脈衰”是整個陽明系統生理功能衰退
《素問·熱論篇》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5]《黃帝內經》認為,陽明脈為水谷之海、氣血之源。陽明脈生理起于胃腑的腐熟受納,又離不開脾的運化。水谷入陽明胃中,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轉化為水谷精微[6],然后“游溢精氣,上輸于脾”,再由脾“居中央灌四旁”,化生氣血,濡養五臟六腑,最終得到“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的結果。《靈樞》與《素問》皆提到“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陽明胃腑是人體五臟六腑之海、氣血之本[7],五臟機能的正常運行,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皆依賴胃化生氣血和水谷精微的充養支持。而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肝主筋,腎主骨。“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5]闡述了五臟外之所主皮毛筋骨也都需要陽明化生的水谷精氣滋養。由此可見,陽明系統有著極其廣泛和強大的生理功能,其功能不單是依靠胃腸腑,以及足陽明經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表里關聯,內外相應的陽明系統。陽明系統的概念最早見于肖德馨[8]六經辨證系統論,提出陽明系統由相應的經絡、臟腑、形體皮部組成,而趙進喜[9]則強調陽明系統是脾胃和大小腸運化傳導功能的概括。陽明系統的穩定運行是人體達到營衛調和、氣血旺盛、津液充足、皮膚堅、毛發長、肌肉壯、筋骨強的必要條件。因此,女子“五七陽明脈衰”是整個陽明系統生理功能衰退的起始或外在表現。陽明系統對PMOP發病有關鍵性影響,女性衰老絕經,肝脾腎三臟機能退化,氣血衰少,瘀血形成皆起于“陽明脈衰”,與陽明系統的紊亂關系密切。
2 女性衰老絕經進程中最早的病理變化是陽明氣血衰少
2.1 女子衰老絕經(生殖機能減退)是PMOP發病的先導 西醫學認為,PMOP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與雌激素水平呈負相關[10],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合成代謝和對破骨細胞的拮抗作用減少,導致持續的骨微結構破壞[11]。中醫學認為,女子隨著年齡增加脾胃漸弱,腎精漸虧,筋肉骨髓失養,導致骨質疏松的形成。《景岳全書·非風》[12]曰:“筋有緩急之病,骨有痿弱之病,總由精血敗傷而然。”女子經、孕、產、乳無不耗精傷血。并且《黃帝內經》中論述女子“太沖脈衰少,地道不通”,反映了五臟六腑之血海沖脈衰敗,腎中精氣的天癸枯竭,都是引發PMOP“精血衰敗”的緣由。
2.2 女子衰老起于“陽明脈衰”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對女子生長發育衰老全過程分階段闡述,其中以“陽明脈衰”為女子衰老的轉折點,繼而“三陽脈衰于上”,最終“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女子絕經。《景岳全書·婦人規》[12]言:“女為陰體,不足于陽,故其衰也,自陽明始。”由此亦可見,女子衰老由陽明始,或女子衰老最早反映在“陽明脈衰”。《素問·太陰陽明論篇》[5]曰:“陽明為之行氣于三陽,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于陽明。”闡述了三陽脈和五臟六腑皆依賴于陽明化生氣血的濡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陽明系統生理機能退化,陽明脾胃功能漸變虛衰,精氣血化生不足,導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丹溪心法》)。脾胃學說創始人李東垣提出“脾胃既和,谷氣上升”[13],則人能健康長壽。可見陽明脾胃對人體衰老尤其婦女衰老有著極為顯著的調控作用,陽明系統之生理病理與女子衰老進程密切相關。
2.3 陽明對沖脈及女子月經的影響 中醫理論認為,從“月事以時下”到“天癸竭,地道不通”,女子月經來潮與閉絕由“太沖脈”的盛衰決定。正如《景岳全書·婦規·經脈之本》所言:“太沖脈盛則月事以時下,沖脈為月經之本也。”可見沖脈之氣血對月經的主導。而“沖脈隸屬陽明”,從經絡循行上看兩者密切相關,《難經》[14]曰:“沖脈者,起于氣沖,并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且沖脈與足陽明經會與氣街;從生理功能上看,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之海”,當經絡臟腑氣血出現冗余或缺乏時,沖脈則發揮貯存或灌滲調節作用[15]。因此,沖脈之氣血蓄溢有賴于陽明“太倉”的充養,月經之血來源于沖脈,而沖脈之血來源于陽明水谷所化,水谷盛則氣血盛,水谷衰則氣血衰。正如《女科經論》[16]中所言:“太沖屬陽明,為血之海。故谷氣盛則血海滿,而月事以時下也。”除此之外,沖脈隸屬陽明還體現在陽明對沖脈的統帥作用,《素問·痿論篇》曰:“陰陽(經)揔宗筋之合,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任、督、沖、帶皆系與陽明,陽明經氣旺盛則可坐鎮中焦,沖氣不亂[17]。因此,女子自“五七,陽明脈衰”之后,中焦化生之氣血不足以灌注沖脈,且陽明統領沖脈功能會受到影響逐漸失常,女性絕經后生殖機能隨之逐漸衰退,最終導致“太沖脈衰”“地道不通,形壞而無子”。
3 陽明衰是PMOP肝脾腎三臟證候出現的根源
3.1 陽明衰則脾弱 “飲入于胃,游溢精氣,脾氣散精”且“脾為胃行其津液”,脾之運化輸布,生血統血,是陽明系統發揮生理功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并且其本身就隸屬于陽明系統,同時也受陽明系統的影響。《靈樞·本神》提出:“脾氣虛則四肢不用。”而女性七七之后,陽明脾胃各種功能開始退化,脾氣逐漸虛弱,運化失常,嚴重影響氣血津液的運化輸布。脾氣虧虛一方面造成“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裹,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3];另一方面,脾胃虛弱,后天之本對腎精充養不足,如《脾胃論》[13]所言:“脾病則下流乘腎……則骨乏無力,發為骨蝕。”兩者皆易引起PMOP的發病。
3.2 陽明衰則肝傷 肝失疏泄是PMOP發病的關鍵因素,肝腎陰虛是PMOP的常見證型[18]。《臨證指南醫案·痿·鄒滋九按》指出:“蓋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說明肝臟與PMOP發病密切相關。肝藏血,主疏泄,在體合筋,中醫學認為,肝與肢體運動關聯緊密,且肝血是肢體活動的基礎。如《素問·五藏生成篇》[5]所言:“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但肝血實際來源于陽明脾胃生化之源,只有“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肝血充盈,筋骨才可強壯有力,肌肉關節活動靈活。可見,肝血和筋脈依賴陽明脾胃所化生之氣血的充養。脾胃亦為氣機升降之樞,能主導肝臟氣機升降運動,肝氣升發調達依賴脾胃運納有節,故清代醫家黃元御言:“然非脾氣上行則肝氣不升;非胃氣下降則膽火不降。”所以陽明盛,則生血有源,肝血得充,氣機調達,疏泄有常;陽明衰,充養無源則肝血不足,疏泄失常,筋骨拘攣,則極易引發骨痿[19]。
3.3 陽明衰則腎虛 “腎主骨生髓”,腎精參與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過程,且與女性生殖機能關系密切。腎精充盈,才能保證骨的生長與堅韌。腎精虧虛,骨髓不充,骨骼痿軟成骨無源,造成筋骨痿軟、腰膝酸軟等屬PMOP的癥狀。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脾胃相對應,兩者存在先天促后天,后天養先天的關系。腎中封藏的先天之精,必須依賴后天脾胃腐熟運化水谷加以補充。《景岳全書》[12]有云:“胃為水谷之海,得后天之氣,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水谷之養,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可見稟先天腎精骨髓初生,須有中焦脾胃所化后天之精的濡養,筋骨才能強壯堅韌,腎精需后天之精的充養才能充盛益髓,同時陽明脾胃腐熟受納、化生津液作用也需腎陽之溫煦、腎陰之濡潤。在生理上陽明與腎相輔相成,在病理上陽明虛衰對腎有深遠影響。但隨著年齡增長,中焦陽明脾胃功能減退,腎精腎氣充養乏源,骨減髓空發為骨痿。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13]中提到:“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足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中焦陽明脾胃為“土”之屬,可見骨蝕之病位在腎,病機在中焦陽明。
4 脾胃氣虛可致血瘀
“瘀”作為絕經后老年女性生理狀態的特質,如“地道不通,形體衰極”“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是PMOP重要的病理因素。而脾胃化生氣血不足是瘀血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景岳全書》曾言:“凡人之氣血猶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壅滯,故氣血不虛則不滯,虛則無有不滯者。”氣血皆源于陽明,陽明功能旺盛才能確保血液流布周身不瘀堵,且“氣為血之帥”,血得氣才能暢行。脾胃氣虛,攝血無力,血無氣之推動,血流緩慢致瘀;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氣虛血虛,因虛致瘀。
5 結 語
PMOP是病機復雜,多因素導致的老年性疾病。目前中醫學對PMOP的辨證分型及發病機制尚無統一標準,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女子七七,天癸竭”,腎精虧虛是其根本病機。但“先天之精虧虛”歸根結底是沒有“后天之精”的補充,且女性衰老和生殖機能的減退都始于陽明,早在“五七陽明脈衰”就有了PMOP發病的基礎和條件。因此,應結合“治痿獨取陽明”中醫治療痿證的基本理論,以“健脾益氣”“脾腎同調”為原則,對骨量減少的絕經后女性及早干預和治療。SAKAMOTO等[20]研究表明,補中益氣湯能增加骨礦物質濃度和血清雌激素含量。孔源等[21]發現,補腎健脾方可抑制去卵巢誘導的與雌激素缺乏相關的骨重建,通過下調基質金屬蛋白酶-9、組織蛋白酶K表達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同時,該理論對針灸推拿、穴位貼敷等方法治療PMOP也有指導作用[22]。因此,深入研究陽明系統衰退對POMP發病的影響,充分發揮中醫學“治未病”的核心理念,在臨床上探索PMOP預防與治療的新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J].中國全科醫學,2023,26(14):1671-1691.
[2] 吳惠一,劉穎,蘭亞佳,等.中國絕經女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22,22(8):882-890.
[3] CAULEY JA.Public health impact of osteopor-osi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3,68(10):1243-1251.
[4] 李彤彤,馬瑋瑋,熊勇,等.基于“土克水”理論探討腸道菌群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關系[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46(10):1367-1373.
[5] 黃帝內經素問校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17.
[6] 張國玉.從“水谷精微”論成人單純性肥胖[J].中醫臨床研究,2022,14(2):34-36.
[7] 梁瀟元,耿靜然,夏宛廷,等.基于陽明脈衰淺析高齡婦女生殖問題[J].四川中醫,2016,34(8):21-23.
[8] 肖德馨.《傷寒論》的方法論研究[J].新中醫,1983,15(2):26-30.
[9] 趙進喜.《傷寒論》“六經鈐百病”探識[J].中醫藥學刊,2005,24(2):210-211,226.
[10] 方文煥,麥偉,顏志堅,等.絕經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與骨代謝和骨密度相關性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1,27(12):1763-1766,1773.
[11] 梁升,李俊輝,申晟.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婦女血清骨硬化蛋白、護骨素與骨密度、骨代謝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2,11(12):12-15.
[12] 張介賓.景岳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783-847.
[13] 李東垣.脾胃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6-7.
[14] 秦越人.難經[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35.
[15] 龔婷婷,蔡少桐,李濱,等.從“沖脈隸屬陽明”論治月經病[J].國醫論壇,2014,29(1):58-59.
[16] 蕭壎.女科經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2-3.
[17] 蘇婷,安士菊,賈敏.從“沖脈隸屬陽明”理論淺談蘇葉黃連湯加味在妊娠惡阻中的應用[J].現代中醫藥,2023,43(5):59-62.
[18] 李建國,謝興文,李寧,等.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理論探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9,25(9):1203-1206.
[19] 郭魚波,王麗麗,馬如風,等.骨質疏松的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其中醫藥治療的前景探討[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17(4):768-772.
[20] SAKAMOTO S,SASSA S,KUDO H,et al.Preventive effects of a herbal medicine on bone loss in rats treated with a GnRH agonist[J].Eur J Endocrinol,2000,143(1):139-142.
[21] 孔源,宮云昭,王瑩,等.補腎健脾方對去卵巢誘導大鼠骨質疏松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1,39(8):175-179,278.
[22] 房謀昊,周航,陳天鵬,等.從“治痿獨取陽明”論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癥[J].中醫正骨,2021,33(8):49-50,55.
收稿日期:2023-11-15;修回日期: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