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祥
1
高一開學第一天,潘明就注意到了班上有個女生很特別。她個子不高,還略微有些駝背,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小麥色的皮膚,發色是淡淡的棕,頭發略顯隨意低低地扎著,左側的劉海很蹩腳地遮著少半張臉,看上去呆板沉悶,一點都沒有十六七歲少女該有的活力。
她總共說了三句話。第一句勉強從口型可以判斷,她說她叫李桂榮。后面兩句,恐怕就連她的同桌也沒有聽清。
潘明因為數學成績好,自薦當了數學課代表。第二天他在統計作業本時,發現全班只有李桂榮沒交數學作業。潘明心里嘀咕:這個女生蔫蔫的,倒是挺有膽量,第一次收作業就敢不交,學習好不好且不說,單是這態度,就著實讓人不敢恭維。
好奇中夾雜著一絲反感,潘明走到李桂榮面前詢問原因,李桂榮用蚊子般細弱的聲音告訴潘明她忘帶了,下午補交。
從那以后,李桂榮就經常出現在未交作業的名單上,每次的理由都一樣——忘記帶了。而下午潘明來到教室時,都會發現李桂榮的作業本靜靜地躺在他的座位上。他很不解,李桂榮為什么總是忘帶作業,好幾次想開口詢問,但一看到她那副懶踏踏的樣子,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了回去。
一天中午放學,潘明走出校門才發現忘記帶英語書。每天中午背單詞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于是他又返回教室去取課本。
推開教室門的那一刻,他愣住了。原本應該空無一人的教室里,卻有一個孤獨的身影。是李桂榮。她正低著頭在本上寫著什么,左側的劉海垂落半空,讓本就毫無活力的她看起來更加地憔悴。
潘明好奇地走過去,看清了本上的字,原來她在補數學作業。
“你不回家么?”潘明終于忍不住問道。
李桂榮沒說話,只是抬頭看了眼潘明,搖搖頭,又低下頭,臉上卻早已一片緋紅,那副不知所措的樣子,讓潘明失去了繼續交流的欲望。他轉身離開,輕輕關上了門。
2
在全年級活躍得出了名的高一(3)班,自閉孤僻的李桂榮是一個與班級形象格格不入的存在,很自然地被大家忽略。
高一暑假,學校組織了一次夏令營。夏令營里有兩個拓展項目,信任背摔和高空斷橋。做信任背摔時,李桂榮站在高臺上,緊閉著雙眼,眉頭緊鎖,表情痛苦得有些扭曲。任憑教練怎樣鼓勵,就是久久不肯向后倒下,最后竟然啜泣了起來。
有的同學開始不耐煩了,小聲抱怨起來。離教練最近的潘明忍不住說了句:“教練,她可能不太舒服,要不還是讓其他同學先來吧。”教練見狀,同意了潘明的提議,只好讓她先到一旁休息。
然而,等到過高空斷橋時,其他同學一個個望而卻步,還有一些膽小的女生嚇得嗷嗷直叫,就連班里最健碩的男生都忍不住一步三退。可輪到李桂榮時,她卻異常勇敢,表情堅定,像是一個敢于直面死亡的勇士,毫不猶豫地一步跨了過去。雙腳踩穩的那一刻,她的臉上也沒有絲毫的激動和興奮,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落寞。
李桂榮在這兩個項目里的反常表現,重新吸引了潘明的注意。他開始對這個女生充滿好奇,覺得她一定有著不尋常的經歷。
3
結營的前一晚上,學校在營地的露天廣場上舉行了篝火晚會。學生們圍坐在篝火旁,三五成群,載歌載舞。
潘明朝廣場走去時,無意中發現一個孤獨的身影,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仔細一看,是李桂榮。潘明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問道:“我可以問你個問題嗎?為什么你過高空斷橋的時候那么勇敢,可是信任背摔的時候又那么抵觸?”
就在潘明以為得不到回答,準備轉身走開的那一刻,或許是出于對潘明曾經為她解圍的感激,李桂榮幽幽地說:“我不相信別人,我也不害怕死。”這話讓潘明打了個激靈,他疑惑這個女孩分明處于美好的花季,為什么卻如此悲觀絕望。
“愿意和我說說嗎?”他忍不住問道。
李桂榮默不作聲,兩手不斷地揉搓著衣角,像是做了一番艱難的思想斗爭,終于緩緩開口,講起了自己的經歷。
她上小學二年級時,父母離了婚。因為母親患有疾病,不能照顧李桂榮,所以她跟了父親。后來父親再婚,并和繼母生下一個兒子。從那以后,她便成了保姆一樣的存在。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玩耍,而她只能默默地做著一件又一件她并不熟練的家務,還要學著照顧那個嬰兒的弟弟。
還在長身體的李桂榮,吃不好,睡不好,一直營養不良。長期得不到關愛的李桂榮,漸漸變得自卑、孤僻。
雪上加霜的是,初二那年,同桌偷了別人的錢。在老師和政教處的嚴密調查下,同桌心虛,便偷偷把錢轉移到了李桂榮的書包里。結果,當時毫不知情的李桂榮就這樣替人背了鍋,成了人人唾棄的小偷。此后,在學校遭遇了不少霸凌。
家里家外都得不到善待,她只能靠著學習麻痹自己,總算順利地考上了高中。那原本是唯一一件讓李桂榮欣慰的事,卻讓她知道了一個無比殘酷的真相——當年偷錢并嫁禍給她的人,正是她那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同桌。
高中的知識內容比從前要多,難度也有所增加。每天晚自習放學后,別的孩子在家飽食之后開始安心寫作業,而李桂榮,卻被埋在成堆的家務活里。
家里的經濟大權掌握在繼母手里。每月她只有少得可憐的零用錢。為了省錢,她連午飯也不敢吃。就連一塊錢的餅子,都舍不得買。
“我活著,就像在黑夜里行走,永遠看不到光。”李桂榮低沉的嗓音里透著絕望。
聽完李桂榮的話,潘明倍感震驚,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處在花季的女孩,竟有著如此痛心的遭遇。
沉思了好一陣,潘明說:“告訴你個秘密,每個星星都有一種特殊的能量。你把它們當成你的朋友,把你的秘密告訴它們,它們就會給你力量。”
李桂榮轉過頭看著潘明,眼神復雜,像是意外,又像是感激。或許,在這個可憐的女孩心里,從沒想到過,還會有人肯傾聽她的遭遇,甚至還會安慰她。
4
潘明發現,李桂榮去圖書館的次數越來越多了。他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李桂榮沒錢買書,所以他曽推薦給她的那些書,都是圖書館里有的。
元旦前夕,潘明收到了一張卡片,是用比較劣質的硬紙片做成的,印刷也很粗糙,應該是文具店里最便宜的那種。
卡片上只有簡單的一句話:“謝謝你,真的,新年快樂!”娟秀的字體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雖然沒有寫名字,但潘明猜得出是誰送的。
潘明發現李桂榮其實有很多優點。她有才情,心思細膩,做事認真,而且,還很有數學天分。
有好幾次潘明翻看李桂榮放在他桌子上的作業本,發現有些題目,李桂榮的解題方法比他自己的更勝一籌。他不禁暗暗感慨,這個本應如鮮花般綻放的女孩,卻承受了不該承受的苦難,被摧殘得面目全非。每每想到這里,潘明就更加堅定地想要幫助李桂榮。
潘明開始試著給她一些生活上的建議。他一心想讓這個女孩散發出她應有的光芒,可是又生怕勾起她的痛苦回憶,不小心傷了她的自尊。所以每次動筆之前,總是小心翼翼,斟酌好久,還要故作輕松。
李桂榮的回應也越來越積極,訴苦的內容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有思想有深度的觀點分享。
老師和班里的同學們也漸漸感覺到了李桂榮的變化。她的作文開始被語文老師當作范文在全班面前朗讀。期末考試結束后,因為李桂榮進步最大,老師特意在家長會上表揚了她。
5
寒假結束后,高三開學第一天,班主任說:“李桂榮不來了,她轉學了。”
潘明一臉的難以置信,趕忙問道:“老師,她為什么轉學?轉到哪里去了?”
“喲,這個可不清楚,說是家里有特殊情況。”
既驚訝又不甘心,潘明也不知道,李桂榮的弟弟要上小學了,而繼母和父親中午沒時間給弟弟做飯,又不放心外面的小飯桌。于是繼母想出了一個辦法,把李桂榮轉到她們家附近的學校,這樣,她就可以中午回家給弟弟做飯了。
沒有了李桂榮的消息,潘明變得無比沮喪。起初他只是看李桂榮可憐,才想要幫助她,隨著接觸的增多,李桂榮最真實最美好的一面,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慢慢展現在他眼前,贏得了他的尊重和欣賞。她早已經成為了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朋友。
現在,這個重要的朋友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他既懷念那種曾經的交流,又擔心剛剛有了起色的李桂榮,會不會再次被不幸的遭遇壓得抬不起頭。
與李桂榮失去聯系的日子里,潘明更加努力地學習。他始終記得有一次,李桂榮在寫給潘明的紙條上告訴他,自己想要考進省城的理工大學,而那所學校,恰好也是他的目標。
6
潘明如愿考上了理工大學。從進校第一天起,他就開始不遺余力地尋找著李桂榮。
事實上,他一點都不確定,李桂榮到底有沒有考上這所學校。這種徒勞無功的尋找,不過是讓他心里有所寄托的一種方式罷了。
恰逢各個社團都在熱火朝天地招新。潘明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校報記者團。憑著良好的底子和過硬的素質,他成功地成為了一名校報實習記者。
“這應該是讓李桂榮找到我的最快的方式了吧,如果她也考上了這里。”他暗自想到。
三個月后的一天,潘明回到寢室,放下書包,拎起暖水瓶,下樓準備去吃晚飯。出了男生宿舍樓沒幾步,就聽到身后傳來一個聲音:“潘明!終于找到你了!原來你真的在這里!我在校報上看到了你的名字,你的文章!我知道,一定是你!”
潘明立刻轉過身,只見一個扎著高馬尾,棕色頭發,露著光潔額頭的女孩站在面前。
“李桂榮!”潘明激動地喊出了女孩的名字,抑制不住的喜悅讓他一個箭步沖了過去。
眼前這個女孩,和一年前相比,變化大得驚人。他第一次看到了她燦爛的笑容,第一次聽到了她這么清晰響亮地叫出他的名字。
7
轉眼到了大二。最新一期校報上,潘明和李桂榮的名字并排出現。潘明輕輕摩挲著兩人的名字,腦海中浮現出兩個稚嫩青澀的身影,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分離,又從分離到重逢,直到后來的并肩奮斗。
一天,潘明緊張又興奮地約了李桂榮一起去看流星雨。冬日夜晚的山上,冷風肆虐,一陣接一陣直往人的領口里鉆。看到李桂榮蜷縮起來瑟瑟發抖的樣子,潘明趕忙脫下外套,小心翼翼地披在李桂榮身上。
李桂榮的身體略微一顫,一股暖流淌入心底。父母離婚后,第一次有人對她如此親密地關心,而這種關心,既陌生又熟悉。她的臉開始發燙。
她不禁想起高三那年。雖然無法與潘明見面,但是潘明帶給她的勇氣已經足以讓她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繼母不支持她上大學,甚至希望她畢業就出去打工掙錢,所以盡管知道她高三學業負擔很重,卻不肯有半點體諒。她就咬著牙,擠出一切能擠的時間去復習功課。整整一年,她沒有一個晚上睡覺超過四個小時,沒有安心吃過一頓飯,甚至連洗碗刷牙洗衣服的時候,都是一邊干活一邊復習功課。
最累最苦的時候,她含著淚,拼命地抬頭仰望星空,不斷地回想潘明跟她說過的每一句話,那些鼓勵和安慰,如溫暖耀眼的陽光一般,為她驅走冰冷和黑暗。
從那時起,她發現自己開始對潘明有了一種超越感激的依賴。和潘明考上同一所大學,成了她當時最大的精神支柱。
一顆流星劃過,李桂榮趕忙握緊雙手,閉上眼睛許愿。潘明專注地盯著她的側臉,不忍將目光移開。
“許了什么愿望,能告訴我?”潘明問。
“我要幸福!”李桂榮有些嚴肅,很認真地看著潘明的眼睛。
“會幸福的!”潘明輕輕地拍了拍李桂榮的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