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鵬飛 王帥帥 鄒濤 宗有龍
1延安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延安 716000;2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西安 710004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臨床上男性多發的泌尿系統疾病,也是導致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礙原因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主要癥狀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等[1-2]。隨著老齡化發展,該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給中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影響[3]。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在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對患者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常見手術方案,手術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電切術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4-5]。但是,由于該手術方式需要經過尿道完成,在手術前后均需常規留置尿管,導致部分患者出現由病原菌引發的尿源性感染,使患者術后康復受到影響,嚴重者會引發膿毒癥[6]。因此,尋找有效生物學指標并及時干預對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意義重大。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受體1(sTREM-1)是一種由炎癥激發的免疫球蛋白,能夠使炎癥介質釋放出炎癥因子[7-8]。蔡長霞等[9]研究顯示,sTREM-1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細菌感染患者中表達上調,且對患者早期診斷有臨床意義。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163蛋白(sCD163)產生于單核巨噬細胞,有識別血紅蛋白的特異性,可調節抗炎及促炎因子表達[10-11]。梁桂金等[12]研究顯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sCD163表達上調,提示sCD163在肺部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討血清sTREM-1、sCD163水平對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評估價值。
回顧性隊列研究,選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延安市中醫醫院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的102例B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術后是否發生尿源性感染分為感染組(23例)和未感染組(79例)。感染組年齡60~76(67.37±4.53)歲,體質量指數22.34~24.62(23.43±1.25)kg/m2;未感染組年齡60~78(67.87±4.42)歲,體質量指數22.64~24.92(23.73±1.91)kg/m2。納入標準:⑴結合所有患者臨床癥狀、檢查結果及術后病理結果確定為BPH;⑵均具有手術指征且行前列腺電切術;⑶年齡≥60歲;⑷臨床資料完整;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合并惡性腫瘤或有前列腺癌者;⑵既往有尿道手術史;⑶合并有嚴重感染性疾病或肝腎功能障礙;⑷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本研究。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延安市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倫理批號:院倫理(2024)第39號]。
⑴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椎管內麻醉,協助患者采取截石位,經尿道置入電切鏡,觀察前列腺增生周圍狀況,以及精阜具體位置,把精阜作為標志物,從5點和7點方向由遠到近切除腺體,切除同時進行止血,將兩側完整切除后,對手術切面修整,然后將腺體殘渣推入膀胱腔,血流止住后吸出殘渣,降低沖洗液壓力,確認完全止血后,注入300 ml生理鹽水,膀胱充盈后撤出電切鏡,經排尿試驗確定尿液狀況。最后使用三腔硅膠導尿,持續壓迫沖洗膀胱,待沖洗液清亮停止,術后常規抗菌消炎,預防感染,對血液指標進行復查。⑵臨床資料。收集年齡、體質量指數、合并疾病(高血壓病、糖尿病)、吸煙史、飲酒史、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血尿酸(UA)、三酰甘油、留置導尿管時間、總膽固醇、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等。⑶血清sTREM-1、sCD163水平檢測。采集所有患者術后4 d的空腹靜脈血5 ml,靜置待凝固后,進行離心處理,保留上層清液,置于-80 ℃冰箱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TREM-1、sCD163水平(湖北艾普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⑷尿源性感染判斷標準[13]。根據國家制訂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手術后患者尿源性感染發生情況進行判定,患者具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尿路感染癥狀,且對晨起中段尿測定,結果顯示:革蘭陰性菌菌落≥105CFU/ml,革蘭陽性菌菌落≥104CFU/ml,則判斷為尿源性感染。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因素;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OC)及曲線下面積(AUC)分析血清sTREM-1、sCD163水平對尿源性感染的評估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感染組血清sTREM-1、sCD163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7 d的血清sTREM-1、sCD163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7 d的血清sTREM-1、sCD163水平比較(±s)
注:sTREM-1為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受體1,sCD163為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163蛋白
sCD163(μg/L)組別例數sTREM-1(ng/L)71.25±6.64 49.26±5.37 16.358<0.001感染組未感染組t值P值23 79 76.47±8.29 52.65±6.91 13.893<0.001
血清sTREM-1、sCD163水平評估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AUC分別為0.734(95%CI0.684~0.779)、0.842(95%CI0.798~0.887),兩者聯合評估的AUC為0.904(95%CI0.854~0.956)。見表2、圖1。

圖1 血清sTREM-1、sCD163水平對10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評估ROC

表2 血清sTREM-1、sCD163水平對10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評估價值
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合并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吸煙史、飲酒史、UA、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感染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均長于未感染組,PCT、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組(均P<0.05)。見表3。

表3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賦值:PCT(<1.89 μg/L=0、≥1.89 μg/L=1);CRP(<30.89 μg/L=0、≥30.89 μg/L=1);血清sTREM-1(<64.56 ng/L=0、≥64.56 ng/L=1);血清sCD163(<60.26 μg/L=0、≥60.26 μg/L=1)。將BPH患者術后是否發生尿源性感染作為因變量(否=0、是=1)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CT、CRP、sTREM-1、sCD163是尿源性感染的相關因素(均P<0.05)。見表4。

表4 10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近年來,我國BPH發病率在50歲以上男性患者中已經超過50%,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且60歲以上患者大多會出現明顯臨床癥狀[14-15]。BPH發病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其具體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明確,除了與年齡增長、激素改變等密切相關,近年來有學者發現,炎癥在BPH的發生發展中有重要意義[16-17]。BPH患者可采取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為中老年主要治療手段,臨床上電切術已廣泛用于經尿道前列腺切除,且總治愈率高、出血量少[18-19]。但作為經尿道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破壞尿道,導致術后發生尿路感染或尿失禁等,其中尿路感染較多見[20]。因此,尋找能夠對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是否發生尿源性感染進行有效評估的臨床意義重大。
血清sTREM-1屬于免疫球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主要參與人體內炎癥反應的活化,抑制機體免疫功能[21-22]。有研究發現,血清sTREM-1在臨床上與膿毒癥、感染性肺炎、膝關節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關系密切,對患者疾病診斷發揮重要作用[23-24]。本研究結果顯示,感染組血清sTREM-1水平高于未感染組(P<0.05),表明血清sTREM-1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尿源性感染患者中呈高表達。探討其原因,血清sTREM-1可通過對酪氨酸激酶結合蛋白12蛋白信號通路進行調控,起到控制機體炎癥反應的作用[25]。BPH患者行經尿道手術后,尿道會受到一定刺激,導致分泌物增多,給定植細菌繁殖創造了條件,且尿管留置等操作也會使尿道對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減弱,當患者細菌增多,在細菌的刺激下機體會產生應激反應,炎癥細胞因子也會增高[26]。sTREM-1是TREM-1的可溶性形式,能進入外周循環,促使中性粒細胞及炎癥因子等大量聚集而增加機體炎癥反應強度,加重術后尿源性感染程度[25-26]。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sTREM-1評估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AUC為0.734,靈敏度為90.24%;且≥64.56 ng/L是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提示血清sTREM-1上調可能預示著BPH患者術后會發生尿源性感染。
CD163只存在于單核巨噬細胞膜上,而血清sCD163是處于一種可溶性狀態,能夠廣泛分布于血液以及組織液中,sCD163水平上升為單核巨噬細胞活化的主要代表,且患者免疫功能受損也會導致sCD163表達上調[27-28]。張靜等[29]研究發現,血清sCD163可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預測重要參考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感染組血清sCD163水平高于未感染組(P<0.05),表明血清sCD163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尿源性感染患者中呈高表達。血清sCD163是一種跨膜糖蛋白,有著免疫及炎癥調節作用,患者手術后,當機體受到一定損害,免疫能力會進一步減弱,尿道對細菌的抵抗能力下降,產生大量細菌,同時炎癥因子受到刺激,存在于細胞膜上的分子發生磷酸化,從單核巨噬細胞膜脫落生成sCDl63,使體內趨化因子得到激活,sCDl63水平越高,患者術后感染程度越嚴重[30-32]。因此,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越嚴重,血清sCD163水平上升越明顯。血清sCDl63評估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AUC為0.842,靈敏度為90.24%;且≥60.26 μg/L是BPH患者前列腺電切術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提示血清sCD163上調可能預示著前列腺電切術患者術后將會發生尿源性感染。對于PCT≥1.89 μg/L以及CRP≥30.89 μg/L的前列腺電切術患者重點監測,降低術后尿源性感染人數。
綜上所述,血清sTREM-1、sCD163在BPH術后尿源性感染患者中均呈高表達,二者與BPH術后尿源性感染存在一定關系,是患者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sTREM-1+sCD163檢測對術后發生尿源性感染的評估價值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以及觀察時間有限,未能進一步探究影響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遠期因素,以及BPH患者與sTREM-1、sCD163的具體作用機制。后續可擴大樣本、延長觀察時間,完善血清sTREM-1、sCD163對BPH患者術后尿源性感染的預測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拓鵬飛: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指導;王帥帥:采集數據,支持性貢獻;鄒濤:實施研究,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宗有龍:醞釀和設計試驗,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