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A
APP跟用戶“鉤心斗角”,必然付出慘痛代價
邱 風
開了VIP但仍有兩三秒的中間廣告、一按暫停立刻彈出的全屏廣告、層層嵌套的用戶協議、同意容易取消難的自動續費、算不清的“熟客價”、不管什么APP都要開相機、位置、通訊錄權限……這些APP亂象,讓網友深有“痛”感。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關注APP亂象。有全國人大代表指出,有的彈窗廣告惡意炒作八卦等低俗信息,發布虛假信息,誘騙用戶點擊獲取流量牟利;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APP續費主要問題是“容易誤開通、平臺不提醒、退訂隱蔽深、平臺擅作主、客服不回復”……
應該說,經過多年深入治理,APP亂象已經大為減少,但有的亂象仍如牛皮癬般具有反復性。同時,舊的亂象消除,新的亂象在不斷冒出來。此外,有的APP不僅跟用戶玩“捉迷藏”的游戲,也跟監管部門玩陽奉陰違的伎倆,明應允、假整改,或敷衍塞責、消極應對。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毕鼳PP亂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完全可以通過完善法治、精準監督等手段最大程度壓縮其生成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可激發廣大用戶的參與熱情。對于用戶來說,他們是APP亂象的直接受害者,對如何消除APP亂象有發言權,也不乏監督熱情。以用戶痛點為出發點,以提升用戶良好體驗為落腳點,治理成效將更為明顯。
APP跟用戶“鉤心斗角”,也許能得一時之利,但從長遠看,必然付出慘痛代價。用戶的權益是用來尊重和保護的,而不是冒犯和侵犯的,如果一味把用戶工具化,乃至以坑騙用戶為能事,不僅嚇跑用戶,還可能被下架。從這個角度看,APP別再“硌硬”用戶,應把這個“聰明勁”用在提升用戶體驗上。
(摘編自“人民網”)
素材B
“淀粉腸”塌房爆上熱搜
在今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晚會上,一則關于淀粉腸含有骨泥成分的報道震驚了公眾。據報道,這種淀粉腸在外觀和口感上與普通淀粉腸無異,但檢測結果顯示,其中含有不應出現在食品中的骨泥成分。骨泥通常是指動物骨骼經過加工后剩余的粉末狀物質,主要用于動物飼料或肥料,而非人類食品。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和不安,許多人開始質疑市面上其他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專家指出,這種做法不僅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規,還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潛在風險。骨泥中可能含有重金屬和其他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此次3·15晚會的曝光,雖然揭示了食品行業中的一些問題,但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時,也促使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強自我監督,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共同守護消費者的餐桌安全。
素材解讀
APP亂象的確犯了眾怒,一些APP讓用戶煩不勝煩,防不勝防。對那些屢屢踩踏紅線的APP更要重拳出擊。正如國家網信辦所稱,對于違法違規APP始終保持“零容忍”態度,一經發現,立即查處,絕不姑息。可以從立法、監管、技術等方面入手,比如,針對網絡彈窗廣告亂象制定專門規定,從立法層面健全完善“一鍵關閉”制度的規則要求。針對“大數據殺熟”等亂象,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體系,加快人工智能法等相關法規出臺,以應對諸如算法歧視、算法黑箱、信息繭房、算法霸權等倫理和法律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關系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問題,每一次的曝光都是對整個行業的一次警示。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次事件也是一個警鐘。在選擇食品時,不僅要關注價格和口感,更應該關注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當務之急,需要從源頭把控,嚴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確保食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希望通過這樣的事件,能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共同努力,讓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心、放心。
適用話題:監管、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服務用戶……
(供稿 常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