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鄉鎮人大履職工作水平現實意義
(一)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內涵,夯實基層民主基礎。鄉鎮人大作為最基層國家權力機關,處在民主法治的最前沿,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踐行者。在全國五級人大代表中,鄉鎮人大代表占比為73%,鄉鎮人大履職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將更好地發揮鄉鎮人大代表的作用,更好地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好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最基層的實踐。
(二)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結合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鄉鎮人大行使職權不充分、會議舉行不規范、監督工作不到位等,是阻礙更好地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最后一公里”最直接最現實的客觀存在。進一步推進鄉鎮人大工作與時俱進,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破除因循守舊的思維障礙,在破解工作難題中求創新,更好地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本文的廣東省臺山市人大常委會實踐案例——創新探索建立鄉鎮人大工作目標量化評價機制,有效破解新時代鄉鎮人大履職行權“虛化”問題,為人大工作“脫虛向實”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也為人大工作績效評價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強化縣級人大責任意識,提高鄉鎮人大工作的整體水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個有機整體,縣鄉人大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把縣鄉人大作為堅持、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個整體來研究。要促使鄉鎮人大工作提水平上臺階,縣級人大常委會必須站在依法治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深化對鄉鎮人大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深化對法律所賦予縣級人大責任的認識,清除認識上的障礙,突破思想誤區,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指導意識,進行系統謀劃,加強上下聯系,形成合力共為的工作格局,提高鄉鎮人大工作的整體水平。
二、提升鄉鎮人大履職工作水平的“臺山實踐”
臺山市人大常委會“‘規范+’為鎮街人大工作‘賦能’提質”獲評為第五屆廣東省縣鄉人大工作創新案例,該案例立足縣鄉實際,以規范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拓展新思維、探索新路徑,有力推進了全市鄉鎮人大工作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做法是:
(一)以“規范+績效評價”為引領,鎮人大工作由軟任務向硬指標轉變。臺山市人大常委會從規范鎮街人大工作和建設入手,2018年探索制定《臺山市人大常委會規范鎮(街)人大工作和建設評價標準》,經過6年來的實踐,由原來的六大方面19項指標細化為十大方面41項指標,在加強黨的領導、自身建設、代表工作、監督工作、創新等方面,依據法律法規,制定了規范的、具體的、可量化的績效評價標準,每年通過績效評價,促進鎮人大工作整體實效全面提高。評價標準使鎮人大有了工作的“規定動作”,有效化解了鎮人大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的“等、靠、看”思想,由原來等待上級人大的工作部署和指導,轉變為對照評價指標積極主動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以“規范+品牌創建”為抓手,鎮人大工作由墨守成規向百花競放轉變。臺山市人大常委會在充分發揮績效評價標桿和導向作用的同時,積極開展“一鎮街一品牌”創建活動,指導各鎮人大強化開拓創新意識,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打造本鎮人大工作亮點和特色。如川島鎮、三合鎮打造了全省首個“海上人大代表聯絡站”和“人大代表游客聯絡站”,拓寬了站點延伸;水步鎮人大組建起“五級小平臺”實現了建議辦理快速響應等。經過幾年來的努力,臺山市已形成17個鎮街“一鎮街一品牌”的鎮人大特色工作品牌,推動鎮人大履職和監督創新邁入“快車道”,形成了百花競放、你追我趕的工作氛圍。
(三)以“規范+資金效益”為保障,鎮人大工作由表面化向實質性轉變。為加大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保障力度,省人大爭取省財政自2021年起連續5年對欠發達地區鄉鎮人大每年予以30萬元的經費支持。臺山市人大常委會嚴格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充分發揮資金杠桿作用,指導各鎮制定鎮人大經費管理辦法,加強指導督促,確保專款專用。在鎮預算經費和省補助經費強力保障下,各鎮人大機制不斷健全,代表聯絡站“三化”建設不斷優化,監督工作實效性不斷提高,有效化解了原來鎮人大工作“有錢的鎮人大多做點,沒錢的鎮人大少做點”的不平衡、工作虛化現象。
(四)以“規范+激勵機制”為手段,鎮人大工作由被動應付向爭先創優轉變。近年來,臺山市人大常委會不斷在強化鎮人大激勵約束機制上下功夫,通過抓實對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以及開展創新案例評選活動等,推動鎮人大主動作為、創先爭優。在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上,將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三個檔次,對評為“優秀”等次的鎮人大進行通報表揚,對評為“合格”等次的鎮人大進行提醒,并要求抓好整改。同時,將評價結果向當地黨委反饋,并向市委報告,將評定結果納入鎮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之一,有效化解了鎮人大“做不做一個樣”的二線思想,充分激發了鎮人大爭先創優的內生動力。
三、當前影響鄉鎮人大履職工作水平提升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近年來,各級黨委、人大都加強了對鄉鎮人大工作的領導和重視,各地鄉鎮人大工作也在規范中不斷提高,在創新中高速發展,但在干部隊伍配備、經費保障、工作規范、創新能力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短板”。
(一)“二線”干部隊伍配備,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民主政治發展。近年來,黨委全面加強縣鄉人大建設,對縣鄉人大工作的領導更加具體化、規范化、機制化。但有的地方黨委、政府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沒有真正落實各級黨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把人大干部作為“二線”來配備和使用,鄉鎮人大主席年齡普遍偏大,一些仍參與鎮黨委或政府的其他分工,一些表現優秀、能力突出、年輕的干部難以安排到人大工作崗位上。這與新形勢下要求處于基層一線的鄉鎮人大,要以“一線”狀態投入工作,達到“一線”的作為還有一定差距。
(二)經費不足額撥付,難以保障鄉鎮人大工作全面開展。個別鄉鎮沒有把人大工作擺在應有的位置,認為基層人大工作沒有硬指標,在鄉鎮財政普遍緊張的情況下,經費保障先保運轉,后保發展。一些鄉鎮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動經費雖然列入財政預算,但不是難以落實,就是預算偏低,開了人代會就無代表活動經費,從而影響代表活動的正常開展。而經費不足也造成了鄉鎮人大工作條件不如人意、活動質量下降等諸多問題。
(三)缺乏工作績效評價,難以激發鄉鎮人大的內生動力。實踐中人大工作內容的選擇性較多、履職彈性較大,憲法和法律對鄉鎮人大行權履職有著“剛性”規定,但實際上鄉鎮人大開展工作沒有規范的操作規程和成型要求,給人們一種容易“務虛”的感覺。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的、具體的、量化的績效標準來規范和評價鄉鎮人大工作,導致鄉鎮人大工作隨意性較大,干多干少、干好干差、有效無效一個樣。
(四)創新能力不強,難以克服當前鄉鎮人大工作相對被動的局面。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強,很多都是“規定動作”。一直以來,由于鄉鎮人大不敢于破除重規范輕創新的固有思想,針對當前鄉鎮人大工作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在思想認識和工作理念上實現“要我創新”向“我要創新”的轉變,導致鄉鎮人大在開展工作時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地根據程序、按照慣例開展工作,工作方式缺少新變化、新氣象。
四、新形勢下提升鄉鎮人大履職工作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新時代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要有新作為,需要科學謀劃推動人大工作的務實之策,形成上下聯動的合力機制,用創新的機制來規范工作流程,在講政治、顧大局的大前提下,實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筆者就新形勢下如何提升鄉鎮人大履職工作水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聯系和指導,營造鄉鎮人大良好的履職環境。縣級人大常委會指導好鄉鎮人大開展工作,加強鄉鎮人大工作建設,是法律賦予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是縣級人大常委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是提高對鄉鎮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縣級人大常委會要善于發揮自身的優勢,采取各種措施,積極爭取黨委對鄉鎮人大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依法促使落實中央省市的政策保障,主動支持鄉鎮人大依法行使職權,為鄉鎮人大開展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二是加強鄉鎮人大的組織建設。縣級人大常委會要加強與黨委組織部門的銜接,結合日常工作中了解和掌握的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力求適應新時代要求,合理配備鄉鎮人大主席及副主席,專業化、年輕化、知識化配備鄉鎮人大干部。三是加強對鄉鎮人大干部的理論和實務培訓。每年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有主題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要具體到工作程序里、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具體到焦點問題上展開學習,不斷提高人大干部的履職能力。
(二)著力解決經費問題,保障鄉鎮人大工作全面順利開展。保障人大工作經費和代表活動經費, 是法律和各級黨委有關文件的強制性規定。近年來,省人大推動省財政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鄉鎮每年補助30萬元人大工作的財政支持,江門市、臺山市財政也相應每年進行資金補助,有效填補鄉鎮人大經費不足的實際問題,這是一筆保障人大全年有效運作的關鍵資金,一舉改善了辦公條件,提升了履職規范化水平,激發了人大干部履職積極性主動性,鄉鎮人大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證明,只有將人大經費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并按時足額撥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鄉鎮人大多年的經費問題, 使鄉鎮人大的工作經費有一個長效的、可靠的保證,才能真正保障鄉鎮人大工作全面順利開展。
(三)建立規范化建設工作機制,激發鄉鎮人大工作內生動力。要堅持結合現階段鄉鎮人大履職不規范、權力行使不到位、實際功效與角色定位存在差距等問題導向,以鄉鎮人大工作規范化建設為基礎,制定一套科學的、具體的、量化的績效評價標準,規范和評價鄉鎮人大各項工作,把無形的指導管理變為有形的目標管理。要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推動評價結果納入黨委綜合考核的內容,要及時向黨委反映評價結果,以便黨委在人大干部考核獎懲、提拔使用中得到體現,形成既有動力又有壓力的激勵約束機制。縣級人大也要依據績效評價結果,對績效優良的鄉鎮人大給予獎勵,對績效存在嚴重問題的鄉鎮人大嚴格追究責任。
(四)積極開展探索實踐,激發鄉鎮人大改革創新活力。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最基層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不斷與時俱進,歸根到底還是在創新。一是樹立創新意識,理清創新思路。鄉鎮人大作為基層國家權力機關,處在民主法治的最前沿,直接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實踐方面更有優勢,具有豐富的創新土壤,監督工作、代表工作等方面都有求創新、求突破的空間,要勇于破除重規范輕創新的固有思想,立足實際,創新載體、優化機制,敢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和提高,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二是加強鄉鎮人大創新實踐的統籌指導。縣級人大要注重對鄉鎮人大工作創新實踐的調查研究,對于法律有依據、實踐效果好、具有推廣價值的鄉鎮人大工作好經驗、好做法,通過理論研討會、各級人大交流會、現場觀摩等方式,及時將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制度化、法制化,以實踐創新推動制度創新,以制度化方式推動形成“創新—深化—再創新”的良性循環,永葆基層創新活力。
參考文獻
[1]張衍霞,王延超.當前鄉鎮人大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對山東省17市104位鄉鎮(街道)黨委書記的訪談[J].理論學刊,2018(4).
[2]曉理,鄭少和.縣鄉人大工作邁開新步伐[J].人民之聲,2022(12).
[3]臺山市人大常委會.臺山市人大常委會“‘規范+’為鎮街人大工作‘賦能’提質”項目入選第五屆廣東省縣鄉人大工作創新案例[OL].臺山市人大常委會網,2023-01-19.
[4]趙永剛.對縣級人大常委會指導鄉鎮人大工作的思考[J].人大研究,2006(9).
[5]喬潁,田必耀.解決基層人大虛化問題的“鎮坪方案”——陜西省鎮坪縣人大工作績效標準體系的制度價值和實踐展望[J].人大研究,2018(10).
[6]曾慶輝.全面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研究——甘肅“平涼經驗”“定西做法”總結與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7]浦興祖.鎮坪創新的重要價值——《縣鄉人大工作績效管理實踐與理論》序[J].人大研究,2022(7).
[8]張學明.不斷打造充滿活力的縣鄉人大工作環境[J].人大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