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派體育教研共同體”第一次研討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的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zhàn)術的運用方法:綜合運用3》一課是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zhàn)術及運用》大單元設計中的第19課時(共20課時)。本課通過小組對抗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戰(zhàn)術合理性,進而加深對快攻戰(zhàn)術的理解學習,筆者結合本課的設計思路和課堂思考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教材分析
籃球快攻是由防守轉入進攻時,進攻隊員以最快的速度將球推進至前場,爭取造成人數(shù)上和位置上的優(yōu)勢與主動,果斷合理進行攻擊的一種進攻戰(zhàn)術。[1]實際籃球教學中,無論是長傳快攻、短傳快攻還是運球突破快攻形式,都是在學生掌握一定傳跑技術能力的前提下,結合分散及跑位的決策性實戰(zhàn)選擇,其重點是根據(jù)防守人的站位選擇最佳的運傳路線和投籃時機。因此,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zhàn)術的運用方法:綜合運用3》一課作為大單元第19課時,在快攻戰(zhàn)術的真情境學習中進一步鞏固學生“根據(jù)防守人的位置決策何種移動路線和處理球的方式”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籃球戰(zhàn)術內核的理解,并從籃球項目遷移到其他同場對抗性項目,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水平四(九年級)的學生對籃球快攻戰(zhàn)術中傳接球、跑位、接球行進間投籃已具備一定基礎,但在比賽對抗中面對防守壓迫時還是會出現(xiàn)“跑位不合理、傳球不到位、投籃銜接差”的情況,主要體現(xiàn)在傳跑時機、跑位接應、臨場決策、協(xié)同配合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攻防轉換瞬間運用技戰(zhàn)術的能力較弱。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和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期,學生求知欲望強、競爭意識強,已具備一定的籃球基礎,對籃球項目學習積極性高,但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在籃球比賽對抗中出現(xiàn)的傳跑時機不佳、跑位接應不及時、臨場決策不果斷,本課通過男女生分組的快攻練習,增強學生的練習體驗感,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比賽運用自信心。
三、設計意圖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實施關于“教學建議”中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是教師廣泛運用各種資源,選擇有效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真實情境中形成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活動。”[2]在編制課程實施計劃時,體育教師應注重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通過設計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zhàn)術及運用》大單元教學,加深學生對籃球運動學習的完整體驗和理解。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zhàn)術及運用》大單元設計聚焦核心問題進行螺旋式深度學習設計,讓學生參與到真實情境的學習實踐中,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提升學生在真情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設計思路與片段呈現(xiàn)
本次展示課例教學設計主要基于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領域提出的課堂教學四個轉型(教學內容結構化、教法學法問題化、教學組織小組化、教學評價精準化)的要求。針對籃球快攻戰(zhàn)術的核心要素“快”與“準”,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zhàn)術的運用方法:綜合運用3》一課中,以“快攻戰(zhàn)術”的任務學習為載體,以精準評價為先導,以真實情境為依托,使學生逐步理解與提高在籃球比賽中跑位、接應的能力(圖1)。
片段1:準備部分。
熱身活動:3人傳跑投籃練習。
學生通過大單元較長時間的學習,對于長傳快攻、短傳快攻已有認知與學練,本節(jié)課準備部分設計3人傳跑投籃練習,3名學生1組,從籃球場端線出發(fā),通過行進間連續(xù)傳接球(不運球)完成傳跑投籃配合,要求完成長傳與短傳練習各3組,做到傳球到位有提前量,弧線跑位接球且行進間投籃有較高的命中率。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準備活動是3人傳跑練習,有一定的難度要求。為呈現(xiàn)大單元整體課時設計的結構化和遞進性,即單元前1個課時的主要內容可以設計為本節(jié)課的準備活動內容。這樣既復習了舊知,也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提升快攻傳跑的配合能力,同時為本課基本部分作好鋪墊。
片段2:基本部分。
環(huán)節(jié)1:快攻2VS1(單一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有防守情境下完成快攻配合,3名學生1組,從籃球場端線出發(fā),進攻方2人采用相互運傳的方式完成快攻傳跑,防守者選擇防有球或防快下進行阻截,搶斷后直接攻筐,要求進攻方傳跑有呼應、出球快,防守方快速封堵、預判準。
設計意圖:設置有防守情境的快攻對抗練習,考驗學生在快速移動中的技術運用能力和同伴之間的傳跑呼應能力,既是對準備部分3人傳跑練習的學練難度進階,也讓學生在不斷挑戰(zhàn)中體會快攻戰(zhàn)術成敗的心得,在課堂輪換練習時輪換等候練習小組要觀察和學習其他小組的成功經(jīng)驗。
環(huán)節(jié)2:男生3VS2、女生3VS1全場對抗(組合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場以多打少快攻比賽,其中男生采用3VS2方式、女生采用3VS1方式,3名學生1組在籃球場一側端線發(fā)動快攻,另一側端線的小組安排相應的防守人數(shù)上前防守,完成1次進攻后攻防轉換,循環(huán)練習。練習中要求進攻方快出球、快分散、快投籃,防守方封一傳、快追防,側身跑動接球后完成行進間投籃并保持較高命中率。
設計意圖:根據(jù)男女生差異設計3VS2、3VS1練習,讓學生在以多打少的情境中進一步明確如何根據(jù)防守站位選擇合理的快攻方式。如,防守有球時如何快速在封堵前出球,防守無球時如何快速推進后傳球給隊友等,讓學生在對抗中體會封堵前出球、接球后快速投籃的實戰(zhàn)意義。
環(huán)節(jié)3:男生3VS3、女生3VS2全場對抗(對抗比賽)。
本環(huán)節(jié)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場快攻比賽,其中男生進行3VS3、女生進行3VS2的比賽,采用快攻方式攻筐命中得2分,其他方式得1分,進攻時間為每次10秒鐘,搶斷后直接攻防轉換。練習中要求進攻方閱讀防守后發(fā)動快攻、防守方前場封堵或邊防邊退,并保證一定投籃命中率。
設計意圖:通過在對抗練習中不斷提升防守人數(shù)和強度,倒逼進攻方提升“快速出球、要球跑位”能力,快攻被搶斷后馬上轉入防守,同時也考量學生瞬間的決策和小組配合能力。本課例通過比賽中單一身體練習、組合對抗練習、比賽對抗3個層次結構化教學內容的設計,讓學生在復習舊知到習得新知的過程中,能力得以提升和進階。
環(huán)節(jié)4:互動探究。
本課設計了關鍵問題和導學單,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練中通過組內分工適時記錄選擇長傳快攻、短傳快攻、推進快攻的次數(shù)及成功與失敗的次數(shù),并提出小組觀點。
設計意圖:基于對“關鍵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將關鍵問題設定為“閱讀防守后瞬間決策快攻方式”,并通過“子問題串”的追問,培育學生在學練中觀察、分析、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確怎么練、怎么用(圖2)。
學生通過互動與思考總結快攻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原因。如,小組A評價:“長傳快攻更容易得分,但出球一定要快,而想要出球快就要先觀察防守并呼應隊友。”小組B反饋:“我們小組速度不快,所以基本采用短傳快攻的形式成功得分,這是我們小組的特色。”當學生學會探究與思考,教師只需作為課堂教學的觀察者和引導者,從而把課堂主體還給學生,讓學習走向深入。
片段3:結束部分。
組織學生以教師為中心圍成環(huán)形,散點坐下,帶領學生對上下肢肌肉和韌帶進行充分拉伸;組織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堂上的學習收獲進行總結梳理,交流分享,并提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和方向。
設計意圖:該部分的放松拉伸有助于排除身體內的乳酸,防止肌肉酸痛,幫助緩解劇烈運動后的身體疲勞,讓學生身體肌肉得到放松并減輕緊張感。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交流互動,促進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傾聽他人意見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民治.現(xiàn)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23-12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