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世明
數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它有著無窮的魅力,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科學研究和現實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數學一直都是一門特別重要的學科。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師,我以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為己任,經過多年的摸索,我總結出了教好初中數學的幾點感悟。
第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構建嚴密的知識系統。扎實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和基礎。學生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對于學習更高深的數學知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的學生缺乏扎實的數學基礎,教師稍微深入拓展一下,他們便會感到困惑和迷茫。
從初中開始,數學知識逐漸趨于系統化,難度也逐漸增大,導致有的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了畏難心理。為了讓學生深入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比如,讓學生通過抓彩球游戲學習用列舉法和畫樹狀圖等方法求概率的知識;通過激光筆、跳繩等實物,讓學生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區別。只有一步步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才能“萬丈高樓從地起”,一步步引領學生學好數學,領略數學的魅力。
第二,學會借助數學工具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應該使用各種數學輔助工具,給學生營造有趣、和諧、接地氣的數學學習環境。例如,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正方體的展開圖,小組討論展開圖是否正確,然后再通過幾何畫板演示不同的展開圖。這樣既增強了數學的實踐性,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從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合在具體的實踐中,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這樣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獲得感和成就感。現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直觀的數學輔助工具運用于教學中,既可滿足教學需求,又可給學生直觀新鮮的觀感,同時可使課堂充滿科技感、時代感和知識感。
第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理論性很強的學科。生活處處有數學,可見數學的應用性非常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握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努力設計有效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沉浸在實踐活動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其成就感與自信心。比如在講解利潤問題,我設計了在商場買衣服的情境,這樣學生對于進價、銷售價、利潤等都會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進而使利潤問題的學習降低了一個難度。再如,講解全等三角形和三角函數,我通過教學示例,讓學生運用其解決生活中的測量問題,發揮數學知識真正的作用。這既可以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運用能力等。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數學是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工具,我們的生活處處有數學的身影。
第四,幫助學生制訂詳細的學習規劃。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幫助其制訂明確的學習規劃。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有計劃、有規律,循序漸進,有條不紊;使學習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形成嚴密的知識體系。一個實施得好的學習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利用時間、保持動力,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能夠讓人受益終身。
第五,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一位學生都是大樹上一片斑斕的樹葉,與眾不同。”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引導學生揚長避短,使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克服困難。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贊美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去發現學生身上值得稱贊的地方,發掘和抓住的他們“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火花,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和有點,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