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平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科技課程在小學階段得到了高度重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得到創新,其中項目式學習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本文探究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根據項目式學習概述,分析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基于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教學現狀,給出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對策,旨在為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參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研究背景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素質教育有效地融入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識,還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新穎的教育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小學信息科技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易懂,教師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愛好和興趣上,通過有目的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
與常規的教學方法相比,項目式學習模式具有更高的實用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同時,項目式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在信息科技課堂上的學習體驗,其并非只把重點放在對知識的講解上,還有教會學生如何使用知識,使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主導,而是把項目當作載體,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二、項目式學習概述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把學生帶到真實的、復雜的項目中,使他們積極地探索和思考,以此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項目式學習的理論依據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以及實踐教學觀,是一種實踐性強、跨學科性強、創新性強、協作意識強、以問題為目標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項目式學習與信息科技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在信息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首先,項目式學習與信息科技學科的特性相適應。信息科技課程是一門以實用與創新為特色的學科,旨在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項目式學習將學生引入真實的、復雜的項目中,使其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索和思考,以此提高他們的信息科技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式學習法的目標和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教學目標保持一致,都能促進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其次,信息科技課程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支撐。信息科技在項目式學習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從項目的設計、實施到最后的評價,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信息科技的支撐。比如,學生可以使用多種計算機軟件來完成項目的規劃和仿真,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信息,并借助數據分析工具對項目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等。這樣便在信息科技的助力下實現高效學習、創新學習,帶給學生更具現代化的學習體驗,體現了信息科技課程的時代性教育需求。
最后,信息科技的發展促進了項目式學習的革新。項目式學習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信息科技教學中,我們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項目的實踐中,通過對大數據的研究,掌握項目的執行情況及改善趨勢,進而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促進信息科技課程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四、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首要目的開設信息科技課程教學,旨在培養具有發展意識、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時代人才。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教學時間比較短、缺乏經驗積累等遇到了不少阻礙,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重理論輕實踐
信息科技課程是一門以實踐性為特征的學科,教師在講授信息科技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讓他們可以積極地使用信息科技進行實際操作。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檢索來收集其他科目的知識,或者利用多媒體軟件等方式對項目的結果進行整理,便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學和自我管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比較重視向學生傳授信息科技的基礎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只注重理論而不注重實踐的教育思想,難以讓學生體會到信息科技課程的實用價值,無法將信息科技運用到現實中,導致信息科技的教學效果不佳。
(二)以模仿練習為主,缺乏深入探究
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根本目的,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在這樣的需求下,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模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實際教學中,趣味性教學、項目式教學、任務型教學、合作式教學以及分層教學等多種實踐模式給學生提供了獨特的實際操作機會。但是,在信息科技課程的課堂和課后的實際操作中,部分教師沒有根據新課程改革提出的需要,仍然以傳統的“講解+模仿+練習”為主,整體的教學流程比較單一,難以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互動探究和獨立思考,降低了教學效果。
五、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科技課程上的一些重難點上,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為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信息科技《仿真機器人避障》一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機器人的功能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小學生而言,“未來與技術”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課題,教師要全面地掌握學生的興趣和喜好,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內容。在教學初,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來引起學生的關注,讓他們對機器人的有關功能和使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信息科技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實教學內容,給學生一種嶄新的學習感受,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提高信息素養,完善信息科技知識體系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保證項目式學習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科技《初識三維學建模》一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使學生進行簡單的三維建模,以及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及組織資料的能力上面。在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先制定教學方案,然后根據學案的要求展開項目式學習。為了使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更具邏輯性,教師要設計關于信息科技的項目活動,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考方向學習,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圍繞《設計小書桌》這一綜合活動開展三維建模,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對書桌結構的了解調整三維模型。實際操作涉及矢量數據的加載、導入以及調整等環節,這些都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科技能力。其中,矢量數據的導入考驗學生對建模軟件的熟練程度,能夠加深學生對信息科技課程的理解,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學習經驗。
“雙減”政策下,教師要肩負起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任,開闊他們的思維和視野,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做出自己的決定,能夠自己去解決問題,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想。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小結,讓學生對在這一次的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討論,幫助學生對整個學習進程進行反思,保證教與學一體化,促進學生信息科技知識體系的構建。
(三)交流互動,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
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信息素養,創造一個適合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養成深入學習、獨立思考、相互合作的良好習慣。在制定小組合作式學習的項目目標時,教師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品質為出發點,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在參與合作學習中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目標。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信息科技《認識機器人構件》一課教學中,在制定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指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討,熟悉機器人的構件和使用方法。然后,讓學生搜集機器人構件的資料,并與組員共同探討避障機器人、控溫機器人在構件上的差異,以此增進對機器人構件的了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設置項目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按照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主題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對信息科技課程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進行提問,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加到課堂探究中,搜集和處理信息,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在進行了相關信息的加工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在這種實踐探究中,學生能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習觀念,加深對信息科技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實際應用水平。
例如,在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科技《認識機器人朋友》一課教學中,在項目設計中,教師可以以人工智能為基礎,帶領學生到實驗室參觀機器人,使其對人工智能產生初步認識。然后,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關人工智能的實例并提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機器人可以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方便?”激發學生對信息科技的學習熱情,切實性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已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
(五)合理制定項目規劃,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合理制定項目規劃進行信息科技課程教學,指的是為設計好信息科技課程項目,教師在授課前必須對信息科技教學內容和項目式學習理念進行充分了解,先整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并重新構建信息科技教材,設定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然后對知識點的教學順序進行合理安排,最后通過各個小項目的分解學習,整理梳理后完成授課任務的大目標。教師可以從比較簡單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循序漸進地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以逐步地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學習“word文檔編輯”知識點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點,教師可以先展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藝術字標題,激發其學習熱情,然后展示不同形式的藝術字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接著進行word的基礎操作教學。學生在掌握了基礎操作后就會自發地進行一些嘗試,這時教師再講解編輯即插入圖片等基本功能,讓學生的知識掌握更加扎實。
(六)根據學生基礎,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
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學生普遍對計算機的操作比較陌生,而且每名學生的操作水平都參差不齊,其中可能有部分同學接觸過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容易導致有些學生無法掌握知識點。為了解決可能因學生操作水平不一致而導致教學效果差的問題,教師可以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設計,幫助學生掌握多元化的信息技術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在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方案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基礎水平與性格特點,設計針對性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例如,在“認識畫圖軟件”一課教學時,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合理的項目式學習設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畫圖窗口的組成、操作畫圖程序技術及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著重講解畫圖工具中比較基礎的鉛筆及橡皮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主動與教師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溝通。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也強化了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基于學生的知識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的客觀事實,本文提出了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應用策略,探究小學信息科技課程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缺乏深入探究的問題成因,提出改變教學觀念、提高信息素養、加強交流互動、設置項目問題、制定項目規劃以及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等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