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哲
在幼兒園教育中,繪本圖書以其獨特的教育作用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繪本具有圖像多、文字少的特點,與幼兒的思維發展相契合,能夠為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視覺和情感體驗。繪本生活化教學在原有的閱讀學習中融入了生活元素,將繪本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幼兒在繪本學習中獲取更多有效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理解與體驗生活。教師應創新繪本教學,以生活化理念提高教學質量,為幼兒提供更多有益于身心發展的學習體驗。
本文探討繪本生活化模式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立足幼兒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階段,分析繪本與生活的關聯性,圍繞幼兒興趣、生活習慣、德育目標、生活技能四個視角,為教學活動提出幾點可行之策,讓繪本真正成為幼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一、關注生活興趣,精選繪本教學主題
斯賓塞曾言:“興趣是求知和學習的最大動力。”
3—6歲幼兒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多由興趣驅動,因此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幼兒在生活中感興趣的元素并從中提煉信息,精選繪本生活化教學素材。
(一)基于幼兒興趣喜好選擇繪本
為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應當選擇貼近幼兒興趣喜好的元素設計繪本生活化教學,讓幼兒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所學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對所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對此,教師應當關注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精選繪本題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活動質量。
教師通過觀察小班幼兒日常討論的內容發現,大部分幼兒喜歡動畫片《小豬佩奇》《小馬寶莉》《超級飛俠》,經常根據一些動畫片的情節主動討論。在生活化繪本教學的設計中,教師可搜集與動畫片相關的繪本故事,為幼兒設計教學活動。
比如,在社會領域教學中,為讓幼兒了解“友誼”這一概念,教師可以選擇繪本故事《星光熠熠的友誼課》。該繪本用動畫片《小馬寶莉》中的角色敘述了故事,在故事講解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讓幼兒扮演故事中不同的小馬角色,了解友誼的真正意義,利用繪本生活化教學達成教學目標,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基于幼兒探究興趣選擇繪本
繪本生活化教學將繪本與生活有效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繪本學習中掌握豐富的生活經驗、儲備知識技能。因此,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以靈活性教育原則設計教學活動,關注幼兒對生活情境的興趣,并從中捕捉有價值的教育思路,以探究興趣為線索為幼兒設計繪本課程。
例如,在戶外自由活動中,幼兒對“大自然”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經常向教師提出了問題,如“天空為什么有時候是灰色的,有時候是藍色的?”“小鳥們是怎樣捉蟲的?”“森林中有漂亮的紅蘑菇嗎?”“動物們都住在哪里?它們的家是什么樣的?”面對幼兒接二連三的問題,教師便可從中提煉出關鍵詞為“大自然”,并為幼兒準備有關大自然的繪本圖書,如《藏在森林里的生命》《風是什么顏色》《小水滴》《風中的樹葉》《北極熊報告》《最后一只漂泊鳥》等。
基于幼兒在生活情境中提出的問題設計全新的繪本生活化學習,能夠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展開探究學習,發揮繪本在幼兒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培養生活技能,巧用繪本教育資源
幼兒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特殊的兒童文學形式滿足了幼兒的閱讀需求,其以獨特的視覺效果與情感內涵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繪本生活化教學活動突出了“生活”這一教育主題,能夠提升幼兒的生活技能,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圍繞“幼兒生活技能”的培養目標,積極踐行繪本生活化理念,讓幼兒在閱讀中掌握生活技能,有效地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一)基于幼兒年齡選擇繪本
雖然3—6歲幼兒年齡差距不大,但在生活技能掌握上具有較大的差別,在生活化繪本的選擇與運用中,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繪本,讓幼兒在閱讀中掌握生活技能。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保證閱讀中的角色與情節,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與學習興趣,以及對生活技能的學習與模仿欲望。
以小班幼兒繪本生活化教學為例。該階段幼兒掌握的生活技能不多,幼兒的自理能力較差,因此在繪本素材的選擇中,教師可圍繞基礎性生活技能選擇繪本素材,如繪本故事《襪子怪找襪子》,讓小班幼兒掌握正確的穿襪子技能;繪本故事《自己穿衣服》,讓小班幼兒了解不同衣服的穿脫方法,以圖像講解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繪本故事《吃飯啦圖圖》,以用餐技巧為主,讓小班幼兒掌握正確的用餐技巧。
(二)提供可操作性的繪本資源
繪本圖書具有多種形式,其不僅能滿足幼兒對理論經驗的需求,還能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生活技能的掌握不能僅停留在“嘴”上,教師還應當利用繪本組織一些具有實踐性、鍛煉性的活動。為提高教學質量,拓展幼兒的學習經驗,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可操作性的繪本素材,以落實生活化的教學要求,達成培養生活技能的目標,實現繪本資源的有效運用。
例如,在培養幼兒生活技能的過程中,該節課的要求為讓幼兒學會系鞋帶、戴帽子、扣扣子、拉拉鏈等生活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選擇繪本故事《寶貝你真棒》,為幼兒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將理論經驗與生活實踐相融合,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夯實幼兒的生活技能;選擇《好習慣立體玩具書》繪本,讓幼兒完成梳頭發、系鞋帶、拉拉鏈、擦浴巾、照鏡子、疊衣服、擦桌子、垃圾分類等多項任務,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幼兒的動手技能,提升繪本教學質量。
三、融合德育目標,發揮繪本教育作用
德育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生活中各個小場景、小細節都可視為德育的重要體現。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從幼兒的一日生活出發,將德育目標融入其中,充分發揮繪本教學的作用,實現繪本教學資源的有效運用。
(一)掌握日常用語,豐富禮儀知識
在幼兒清晨入園、傍晚離園、混齡游戲等多個生活環節中,幼兒需要主動與他人打招呼問好,學會以禮待人,但幼兒儲備的生活經驗、語言經驗不多,部分幼兒不知道“打招呼”的方法及重要性。因此,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圍繞一日生活中用語展開教學,選擇不同的繪本圖書,讓幼兒習得在不同場景下正確打招呼、交往的技巧,提升禮儀經驗。
例如,教師可結合繪本故事《我會打招呼》設計課程,利用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鴨子——丫丫”,讓幼兒學會禮貌打招呼的方法。比如,“丫丫”遇見了大象叔叔,教師可提出問題:“丫丫會和大象叔叔說什么呢?”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可能出現的場景;在遇到大象伯伯、小豬媽媽后,教師著重向幼兒介紹“丫丫”打招呼的方法。在閱讀結束后,教師講道:“丫丫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歡熱情、有禮貌的丫丫。如果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其他伙伴、老師、長輩,應該怎樣和他們打招呼呢?”
教師結合繪本閱讀與生活場景,讓幼兒將掌握的閱讀經驗延展到生活中,豐富了幼兒掌握的日常用語,讓幼兒掌握更多有效的禮儀知識。
(二)激發文化自信,了解傳統文化
在幼兒園德育中激發幼兒文化自信、讓幼兒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教育工作中的重點。通常情況下,教師利用主題活動、節慶氛圍向幼兒介紹我國傳統文化,逐步向幼兒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在不知不覺中落實德育目標。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精選繪本素材,結合德育目標,以繪本閱讀讓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并將繪本中的景象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在閱讀教學中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落實課程教學目標。
例如,在春節前后,教師可利用繪本故事《過大年》設計教學活動。該繪本以童童一家的春節之旅為主線,講述了孩子們在姥姥家歡度春節的溫馨故事。詳細解讀繪本故事中的畫面,其包含火車站的熱鬧場景、姥姥家的團聚氛圍、貼對聯、放鞭炮、拜年等,這些傳統習俗展現了我國傳統節日獨有的熱鬧氛圍。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繪本中的圖像與幼兒討論,比如“大家都在哪里過年?需要坐火車還是飛機?”“過年還有哪些趣味性活動?書中有你喜歡的活動嗎”等。教師與幼兒一同閱讀畫面,并結合不同畫面向幼兒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其中,在閱讀學習中激發幼兒的文化自信,讓幼兒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溫暖和美好。
再如,針對傳統文化這一理念,教師還可利用其他元素設計繪本生活化教學。比如,在學習節氣知識時,教師可為幼兒準備繪本《講給孩子的二十四節氣》《藏在中藥里的二十四節氣》等,讓幼兒觀察繪本圖片,探尋自然生活環境的變化,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德育、勞動教育在繪本閱讀中落地生花。
四、借助繪本優勢,豐富幼兒生活經驗
受年齡、能力的限制,幼兒所儲備的生活經驗有限,面對生活中的諸多現象,不知如何正確處理問題,不僅如此,在一些特殊情況中,幼兒保護自己的意識也有待提升。基于幼兒這一成長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繪本教學的優勢,基于不同情況設計教學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一)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面對各種請求,而受生活經驗影響,幼兒無法區別各種請求是否為“善意”的請求,還有部分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在面對一些不善意的請求時,不會說“不”,其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因此,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繪本故事內容設計課程活動,以繪本圖像讓幼兒學會說“不”,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繪本故事《有你可真好》中的主人公美美在上學時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事情,她的凳子上有水,美美猜想“可能是同學不小心把杯子的水灑在了凳子上”;美美的文具盒中出現了“毛毛蟲”,發現是同學的惡作劇。面對故事中的情節,教師可結合圖片詢問幼兒:“美美都遇到了什么事情?她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讓幼兒講述自己對繪本故事的看法,鼓勵其說出“不開心、不正確、生氣”等關鍵詞。隨著后續故事的推進,主人公提出了問題:“我應該怎樣做呢?”教師便可借助這一問題詢問幼兒對這一問題的想法,讓幼兒講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告訴老師或家長”“和其他同學說‘不喜歡惡作劇”“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等。
這一繪本故事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繪本故事的深入,幼兒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了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自我保護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增強。
(二)強化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能拓展幼兒的社交經驗,還能讓幼兒學會正確解決與同伴間的矛盾與沖突,讓幼兒獲取終身受益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多以游戲形式開展,隨著游戲活動的深入,幼兒常常會因矛盾而產生爭吵。吵架多是幼兒間不同思想理念之間的相互碰撞,利用好“吵架”,可讓幼兒思考怎樣與他人友好共處。面對幼兒這一生活問題,教師可選擇相關的繪本材料,將生活與繪本融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強化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教室吵架了沒關系》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寬太與小毅在教室里玩積木的時候,寬太不小心把小毅好不容易才摞高的積木高樓弄倒了,兩人吵起架來并決定絕交,但是在絕交后,兩個人發現了好多事情都需要對方的幫助。基于這一繪本故事,教師可在閱讀前向幼兒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吵過架?吵架后是怎樣處理問題的?”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看法。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結合繪本故事與幼兒一起交流,讓幼兒掌握正確與他人友好共處的方法,在爭吵中學會解決問題、在討論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實現繪本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運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繪本生活化教學中,幼兒為學習的主人,幼兒對生活現象的興趣、生活經驗的需求、生活事件的體驗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喜好、興趣,基于幼兒實際情況和繪本資源,巧用繪本生活化教學落實多項教學目標,讓幼兒在快樂閱讀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充分開發繪本生活化教學的教育價值,為幼兒未來的學習生活與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