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娜
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越發嚴格,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發迫切。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包括了較多方面的內容,其中創新能力在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成為音樂核心素養教學的主要目標。《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對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了界定,提出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幾方面內容。創意實踐教學一直是重點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積極開展鑒賞、審美、創編等活動,用創意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一、核心素養下培養初中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養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是新時代的要求,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葉圣陶先生曾言:“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創新“引導”方式,立足學科特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實踐。
在新時代教育體系中,音樂不僅是傳授學生技能與表演能力的學科,更主要的是要塑造學生的品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初中生已經初步形成獨立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旺盛,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其將創意運用于實踐創作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意義
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落實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新課標提出:“初中音樂教師要著重對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地”。
其次,創新能力可以帶動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當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后,其就會以獨特的視角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受音律之美,對于音樂情感的感悟也會更加深刻,能夠創新地發表自己的審美觀點,創作出獨具特色的音樂作品。
再次,助推美育目標的實現。美育與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相輔相成,審美教育更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助推器,有利于實現美育目標。而且,創設充滿“美”的教學環境,可以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在音樂中融入自己的理解。
最后,核心素養中的鑒賞能力可以成為學生創作的基石。對不同流派音樂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創作技巧與靈感,從而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的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必然,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遵循主體性、構建性、探究性等原則,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創設有利條件,進而為中華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夯實基礎。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原則
首先,趣味驅動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滲透趣味性元素,以調動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作意識。
其次,融合滲透原則。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在鑒賞音樂作品的同時展開想象,同時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音樂感悟力得到發展。
最后,與時俱進原則。教師應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帶領學生鑒賞音樂作品,激發其創新意識,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核心素養下初中生音樂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創新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中,音樂學科在教育體系中的位置并不凸顯,音樂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樂理知識、訓練學生音樂技能為主導,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知識的情況較少,音樂課程在很多學校不受重視。素質教育以后,我國重視音樂教育改革,新課標的實施促使音樂的地位得到凸顯。
新課標對課程結構進行了調整,提出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音樂、美術、舞蹈、戲曲、影視等均納入藝術課程內容,要求以核心素養為主線,引導學生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意實踐在音樂核心素養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就表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改變“保姆式”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方法,感受“音樂盛典”,啟迪創新思維。
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欣賞課《西班牙斗牛舞曲》線上教學時,一般教學流程如下:教師介紹音樂基本情況并播放音樂,學生傾聽;按照教材知識,講授樂理知識,分析曲調,感受演奏技巧;教師總結或小組點評。在此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甚至還未了解整首舞曲的旋律,教師便已經介紹完作者、背景、內容等相關知識,讓學生處于“條框”中學習,學生的音樂思維受到限制,創新能力難以得到發展,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內涵。核心素養下開展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利用全新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如下所示:
第一步:讓學生利用酷狗、酷我等音樂軟件搜集作品信息。(提前布置學習任務)
第二步:學生將搜集到的內容制作成PPT并配上《西班牙斗牛舞曲》的音樂,在課堂上展示學習成果。
第三步:模仿影視視頻,開展“歌手選拔賽”活動,讓學生積極表演歌曲、欣賞歌曲、創意創編歌曲。
這種具有時代性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烘托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身心放松,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如此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推動音樂課堂的高效開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意實踐素養的提高。
(二)營造創新氛圍,點燃學生思維火花
初中音樂教材收錄的樂曲、舞曲等類型豐富,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教學情況選擇適合的內容,營造寬松的創新氛圍。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還能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讓學生面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樂曲產生不同的感受,在音樂的海洋中創作,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雙重發展,落實“藝術表現”素養培養目標。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青春舞曲》具有鮮明的維吾爾族風格,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進入素有“歌舞之鄉”的新疆,了解新疆絢麗多姿的歌舞藝術,讓學生對新疆音樂的民族特色產生初步感知,營造寬松、愉悅的創新氛圍。之后,教師讓學生認真聆聽《青春舞曲》這首歌,讓學生在聆聽的同時感受音樂中蘊藏的情緒,并嘗試以歡快的情緒跟唱。這時候,教師讓學生思考:“同學們,這首歌曲十分歡快,但老師總感覺缺了點什么,你們覺得呢?”學生們展開了熱烈討論,有的學生創編了歌詞,有的學生改編了一段旋律,還有的學生結合維吾爾族舞蹈微顫的律動、多變的舞姿的特點增加了一些舞蹈動作,創作的小芽在學生心中探出了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意,互相評價和學習,增強創新意識。
初中音樂教師要為學生打造自由創作的空間,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主動創新,感悟創新的真諦,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其藝術表現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三)想象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傳統教學中,很多初中音樂教師的授課方式較為單一,容易讓學生的思維被條條框框所限制,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而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幫助學生從固定思維中掙脫出來,使其創新能力在想象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想象音樂情境,如通過各種聲音產生聯想,或者借助動作、語言、歌聲等引發想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注重音樂的細節,突出音樂之美打造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想象中提升審美感知素養,激發創新興趣,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沃爾塔瓦河》旋律十分優美,教師應引導學生想象音樂情境,將自己置身于科維爾達附近的沃爾塔瓦河,感受春天的氣息。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聆聽這首交響詩:“同學們,請你們在聽的同時展開想象,在樂曲結束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學生雙眼閉上認真聆聽,陶醉在輕柔的旋律中。一曲結束,學生們迫不及待地要分享自己聽到了什么。
學生1:在聆聽引子時,我“看”到山澗中涌出兩股泉水,一股讓人感受到溫暖,另一股讓人感到清涼,匯聚在河流中逐漸變成了一片大河。
學生2:我“看”到清澈的小溪旁開滿了鮮艷的野花,還有很多小鳥在高歌。
學生3:聽到圓號,我仿佛“看”到森林在茂密的森林中狩獵的場景。
學生4:我“看”到春姑娘喚醒了大地上沉睡的萬物,冰雪漸漸融化。在月光的沐浴下,很多仙女在河面上翩翩起舞。
學生們將聆聽樂曲時腦海中想象的畫面分享出來,可見他們已經沉浸在《沃爾塔瓦河》中。活躍的思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對樂曲的深度解讀可以讓學生產生創新欲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聆聽時展開想象,將所思所想通過語言和動作表達出來,使學生的審美感知素養得到發展,并讓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牽引學生內在動力的命運之弦,推動學生不斷提升。
(四)拓展音樂背景,基于文化啟發創新
核心素養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初中音樂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迫在眉睫,積極優化教學策略、改善教學模式,以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音樂作品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不同國家、地區的音樂作品反映著不同的音樂文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帶領其探究作品的音樂背景。現階段,很多初中生對音樂創作的了解少之又少,缺乏挖掘作品音樂背景和文化元素的意識,這不利于學生深入感悟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拓展音樂背景可以將創作者傳遞的情感反映出來,使學生和創作者之間產生共鳴,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并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受到啟發。教師應聚焦核心素養優化教學模式,拓展音樂文化背景,以發展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辛德勒的名單》主題音樂教學中,這首歌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讓學生觀看這部電影的片段并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這是一首既悲涼又悲愴的小提琴曲,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講述了辛德勒在法西斯魔爪下英勇救下1200名猶太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不僅展現出當時猶太人身不由己的悲慘處境,還表達了對辛德勒的無盡感激。在電影片段、歌曲和歷史背景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感受到歌曲傳達的憂傷情感,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小提琴獨奏的三種演奏形式,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受到圓號的沉重、鋼琴的輕快以及小提琴表達的豐富情感,認識到樂器的作用。
為了凸顯音樂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播放兩段電影片段,一段有音樂,另一段沒有音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編導,你會為這個片段配音樂嗎?配上哪段音樂更合適?為什么?”引發學生對音樂作用的思考,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明確影視與音樂之間的聯系。教師應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使學生領悟歌曲的內涵。
為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將歌曲創編為音樂劇,感受表演與音樂之間的相輔相成。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樂曲選擇合適的電影片段展開創編和演繹,創作一部短音樂劇,使學生在創作和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發展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應在音樂教學中根據音樂主題拓展文化背景,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音樂知識,還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能夠結合背景感受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同時,將音樂與影視、表演相融合,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敢嘗試,面對困難時想辦法解決,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其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大膽地想象和創新,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結語
國家的長遠發展需要以創新型人才作為支撐,初中生正處于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開展音樂教學,有意識地營造創新氛圍,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拓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空間,為學生提供創新和創造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在創新活動中發揮想象,提高創新能力。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結合實際學情明確音樂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創新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