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賓賓
學習任務群是一種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法,其依托任務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探究,最終實現教育目標。在小學語文習作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習任務群方法,讓學生在任務引導中逐步完成習作單元的作業,實現習作教育目標。本文以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為例,探究學習任務群模式下的作業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
一、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一)主體化設計思路
新課標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針對性設計。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習作單元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參考學生主體地位的思路,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興趣喜好進行設計,發揮學習任務群的作用,助力學生有效完成習作單元的作業。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猜猜他是誰”習作課程為例。本課程的習作教育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觀察人物性格、喜好、外貌等能力;掌握語言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
1.圍繞學生主體設計。
在本次習作課程的作業設計方面,教師基于學習任務群,圍繞學生主體進行以下設計:
任務一:觀察日常生活中自己最親密的人,可以是朋友、親人,也可以是熟悉的同學、老師。任務要求范圍自由一些,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也能符合主體性要求。任務二:思考如何從外貌、性格、興趣等方面描寫對方,以體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不需要全部考慮,學生可以結合實際從任意一個方面著手,若學生對自己觀察的人物性格比較熟悉,這時候就可以將能體現對方性格的事件寫出來;學生對自己觀察的人物喜好比較熟悉,就可以圍繞相關喜好詳細寫一寫。任務三:選擇自己信任的人對寫作內容進行評價。評價主體可以是同學、家長,也可以是老師。
這三個任務不僅豐富了評價對象,也能及時幫助學生找出寫作方面的問題,提升學生描寫人物的能力。
2.圍繞學生學情設計。
在突顯學生主體性方面,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進行以下設計:
任務一:學會觀察,如人物外貌、性格或者喜好。該任務要根據學生學情,采用分級方式,如簡單的外貌觀察、較高難度的性格或喜好觀察等,滿足不同學生學情的需求。任務二:利用寫作,描寫所觀察人物的特點。該任務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比如,對于習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其可能無法很好地描繪人物的特征,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參考一些描寫人物的故事段落,通過模仿來完成寫作,這能有效降低學生的習作難度,使其有效掌握描寫人物的習作要點。對于一些習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描寫人物特點方面,教師可以增加一些難度,如通過某一事件來體現人物特點等,以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趣味化設計思路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習作單元作業設計,要擺脫傳統設計思路,注重增強設計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完成習作作業的熱情,減輕學生作業的壓力和負擔,落實“雙減”教育要求。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日記”習作課程為例。本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寫日記的方法,了解寫日記有哪些好處,并能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在本次學習任務群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結合趣味化元素,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任務一:鞏固寫日記的方法,包括日記內容、日記格式等。這個任務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確保后續日記寫作的順利。當然,教師在這一環節可以提供一些線上資料,如適合小學第二學段學生的日記寫作教程或者資料,讓學生觀看與學習,更好地鞏固日記寫作方面的知識。
任務二:觀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目的是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記錄相關事情的主動性。
任務三:將觀看的事物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并注重語言的趣味性。這一任務的目的是鍛煉學生日記寫作能力,其間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日記寫作文案,讓學生跟隨他人寫作中的趣味風格進行日記寫作,以激發學生的日記寫作熱情。
任務四:保持一周的寫日記習慣,并說一說自己的寫日記感悟。該任務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能在日記寫作中總結出一些方法與不足。
上述學習任務群的習作作業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對培養學生日記寫作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大有幫助。
(三)生活化設計思路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習作作業設計,教師要將作業任務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布置一些生活化任務,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使其在習作中獲得一定的生活感悟,從而助力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來編童話”習作課程為例。課程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其通過豐富的想象來編寫童話故事,形成構建童話故事的能力?;凇拔襾砭幫挕绷曌髡n程要求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從生活化角度出發,基于生活要素設計具有學習任務群形式的作業。
任務一:閱讀課外童話書籍,結合所學的知識,思考如何編寫屬于自己的童話。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相關書籍,或者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童話書籍,幫助學生積累童話素材,豐富想象力。
任務二:根據童話特點,運用想象構建故事劇情。教師可以從生活角度給予引導,讓學生想象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牙膏、牙刷、桌椅、碗筷等,想象這些事物突然能說話、能行動,之后會發生什么;引導學生想象一些童話角色進入現實生活會發生什么等。這些任務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逐步構建童話故事情境。
任務三:結合童話編寫要素,寫下自己的童話故事,以考驗學生的童話故事創編能力。教師可以將編寫要素明確列出來,包括時間要素、地點要素、角色要素、事件要素以及過程要素,或者將這些要素用表格形式或者思維導圖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根據前期的閱讀積累與想象進行填寫。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童話創編書”,先將主要的編寫要素寫上去,再逐步填充完善。
為了降低童話創編的難度,在任務三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有生活性的詞匯,如森林超市、啄木鳥、冬天;國王、燒烤、春節;星期天、花朵、兔子等,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詞匯展開想象,創編自己的童話故事。
任務四:交流創編心得,不斷完善童話故事。任務四目的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創編故事的不足,學會優化完善,讓童話故事更有吸引力。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結合線上平臺開展“趣味童話”的活動,邀請學生家長一起參與,之后讓學生在線上交流探討,并由教師與家長進行點評,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找到童話故事的編寫要點,提升其編寫童話故事的能力。
上述分析主要體現了主體化、趣味化、生活化等設計思路,遵循這些思路,能增強學習任務群的運用效果,提升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作業的設計水平,助力學生更好地鞏固習作知識,不斷提升習作能力。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作業設計方法
小學第二學段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關鍵。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中都有單獨的習作單元,教師可以基于學習任務群進行設計,讓學生逐步掌握與鞏固習作單元中的知識點,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下文從設計方法的角度進行探討。
(一)游戲滲透法
在設計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作業時,教師可以將游戲滲透與學習任務群結合,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那次玩得真高興”習作課程為例。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記錄自己玩得最開心的一次經歷,在本次的作業設計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習任務群與游戲滲透,進一步增強作業布置的效果。
任務一: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可以是游樂場,也可以是名勝古跡,或者參加具有傳統文化氛圍的活動等,目的是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玩的過程。任務二:將相關經歷記錄下來,并與其他學生交流,目的是讓學生能具體表達自己玩的經歷與體會。任務三:通過寫作的方式,將整個玩的經歷寫下來,并由家長進行點評。本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家長指導下找出自己寫作表達的不足,從而提升習作能力。
(二)小組合作法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習作單元作業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習作任務,培養習作素養。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國寶大熊貓”習作課程為例。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大熊貓并寫下來,以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基于學習任務群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從小組合作角度布置以下任務:
任務一: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搜集有關大熊貓的資料。這一任務設計能鍛煉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節約資料搜集的時間,提高資料搜集的全面性。
任務二: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商討出合理的介紹順序。在該任務執行過程,學生彼此合作,能很快掌握正確介紹大熊貓的順序,如先介紹歷史背景再介紹大熊貓的外貌特征,之后介紹大熊貓的生活習性等。
任務三:將介紹順序寫下來。目的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介紹大熊貓,同時小組合作的方式也能實現互相點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從而完成本課程的教育目標。
(三)思維導圖法
學習任務群是由一系列任務組成的,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能實現對習作課程的知識鞏固,不斷提升自身的習作能力。在基于學習任務群布置習作單元的作業時,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法,將學習任務群用思維導圖形式呈現出來,這既能豐富作業布置形式,也能降低學生完成作業的難度,有助于提升作業效果。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習作課程為例。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描寫一個人的特點的能力,抓住特點介紹自己熟悉的人。在本課程的作業設計環節,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布置,比如在思維導圖主題中填入“身邊哪些有特點的人”,之后設計思維導圖的分支,如性格分支、外貌分支、精神分支、喜好分支等。在完成思維導圖設計后,教師再結合思維導圖布置作業,即尋找自己身邊有特點的人;結合思維導圖任務分支,詳細挖掘相關人物的特點;通過寫作的方式介紹對方等。在思維導圖的配合下,教師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習作作業完成難度,也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對培養與提升學生習作能力大有幫助。
(四)智慧教育法
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讓智慧教育融入習作單元作業設計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從而達成習作教學目標。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觀察日記”習作課程為例。本課程教育目標是讓學生形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能通過有效觀察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凇皩懹^察日記”習作課程要求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采用智慧教育法,依靠智慧教育平臺進行設計。
任務一:利用智慧教育平臺推送觀察日記的案例,讓學生在線上閱讀一些觀察日記的文章,掌握觀察日記的寫作方法。這一環節也可以推送寫觀察日記的講解微課,利用微課的針對性來增強學生對寫觀察日記的興趣。
任務二:利用智慧教育平臺推送一些觀察任務,如親人的觀察任務、上學的觀察任務、逛超市的觀察任務、瀏覽名勝古跡的觀察任務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內容記錄在平臺上。這樣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觀察進度,培養學生記錄觀察事物的習慣,提升觀察記錄能力。
任務三:通過智慧教育平臺,交流觀察心得與經驗。本任務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交流中彌補自己的問題,積累有效觀察的經驗,從而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
任務四:在智慧教育平臺上持續記錄觀察對象一周。本任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寫觀察日記的習慣,能通過觀察日記的寫作來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同時在智慧教育平臺的加持下,便于教師實時了解學生的觀察日記寫作情況。如果學生在持續寫作中遇到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平臺與教師交流,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日記寫作能力。
上述主要體現了游戲滲透、小組合作、思維導圖、智慧教育等方法,結合這些方法設計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的作業,有助于增強作業的豐富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結語
學習任務群在小學第二學段語文習作單元作業設計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提高完成作業任務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師可以依據主體化、趣味化、生活化等作業設計思路,采用游戲滲透、小組合作、思維導圖、智慧教育等方法優化習作作業設計,提升作業布置效果,落實減負提質的教育要求,提升習作教學質效,讓學習任務群成為解決習作難題的“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