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養蜂說起來簡單,但是干起來不僅要有技術含量,還需要細心和耐心,是個辛苦活兒。”51歲的王三紅是晉城市沁水縣遠近聞名的養蜂能人,從事蜂蜜行業20多年來,他堅持扎根山區,不斷探索高產高效的蜜蜂養殖技術和優質的蜂產品生產技術,他一心跟著技術走、跟著農民走,把田間地頭當成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
暮春時節,芳菲遍野。5月6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割蜜、灌裝、包裝……“蜜蜂對天氣、空氣、環境極其敏感,做好蜂箱保溫工作,才能保證中蜂的品質。”王三紅邊仔細查看蜂板,邊為記者介紹養蜂常識。金黃的蜂巢里,黏稠的蜂蜜散發出淡淡花香。
2008年,王三紅創辦了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沁水蜂蜜是沁水最具地方特色的土產品之一,為了將沁水蜂蜜推向國內國際市場,王三紅結合國內國際市場對蜂蜜質量和高端優質蜂蜜的需求,大膽帶領沁水蜂農率先改變傳統蜂蜜生產方式,大力推廣優質成熟蜂蜜生產技術,并組織制定了當時全省第一個成熟蜂蜜生產技術規程。為了保證該項技術的順利推廣實施,他又組織人員起草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技術規范,使沁水優質蜂產品生產做到了有規可循,為全國優質蜂產品生產樹立了榜樣。
在全面推廣優質成熟蜂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王三紅嚴把產品質量關,對蜜源植物嚴格要求,保證蜂群生產的蜂蜜無農藥殘留;在蜜蜂養殖過程中嚴格用藥要求,指導蜂農蜜蜂疫病防控用藥必須規范,蜂產品生產前一個月至蜂產品生產期間,蜂群不得使用任何藥物,嚴格控制抗生素的殘留;王三紅還建立了檢測蜂產品抗生素、獸藥殘留的化驗室,蜂農生產的所有蜂產品必須經過多項指標檢測合格才能入庫。在王三紅高標準、嚴要求下,沁水蜂產品質量得到大幅上升,沁水蜂巢蜂蜜先后獲得亞洲蜂業博覽會商業類一等獎和世界蜂業博覽會商業類二等獎,沁水刺槐蜂蜜、晉城荊條花蜂蜜等產品先后榮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產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及山西省區域公用品牌、功能農產品等多項榮譽。
一人富不算富,為了讓鄉親們的生活也“甜蜜”起來,王三紅在全縣引進、示范和推廣30余項蜜蜂養殖和蜂產品生產新品種、新技術,為全縣蜂農年增收500萬元以上,并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和“一低、一高、三無償、八統一”優質服務方式,帶動全縣千余戶蜂農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養蜂產業,有效地促進了全縣養蜂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養蜂戶由原來的600余戶發展到千余戶,使沁水縣迅速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蜂業行業典范,并被授予“全省養蜂第一大縣”“山西省蜂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蜜蜂之鄉”“全國蜂業精準扶貧示范縣”等稱號。
從踏上養蜂行業之路到現在,王三紅從一個毛頭小伙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行業能手,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養蜂和優質蜂產品生產技術的孜孜以求。20年如一日堅持奔跑在深山密林、農戶蜂場之間,講科學、傳技術,把學到的每一項新技術、新品種及時推廣到農家,帶動沁水蜂農依托養蜂產業實現共同脫貧致富。
“沁水養蜂產業提升,最主要的途徑是不斷提高蜂農現代化養蜂技術,最根本的措施是蜂產品品質精益求精,從追求產量變為追求質量,走精品化發展之路。”王三紅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他仍在拼命奔跑,一方面,在不斷學習提高各項技術的基礎上,搞懂現代農業的內涵,清楚發展方向,找準著力點,用工匠精神磨礪自己的“鐵犁”;另一方面繼續扎扎實實地為蜂農傳授現代蜂業技術,做一個孜孜以求的“蜜蜂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