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玖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近年來,數智技術不斷突破、快速迭代,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空間的開辟,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技術支撐,逐漸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天,數智時代的一些重要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元宇宙等,已經廣泛應用于文旅行業。數字技術賦能的文旅產業正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巨大的經濟價值,成為各地爭相發展的重點產業。我們在鼓勵文旅業態創新、倡導文旅價值創造的同時,也須警惕旅游泡沫、注重文化內核。要充分認識到,新技術的采用、新業態的選擇,都必須建立在合理規劃和開發的基礎上,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數智技術賦能下,實現了深度融合的文旅產業,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催生出新業態。
從供給側來看,數智技術豐富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方式。就旅游來看,傳統的旅游資源主要是為觀光旅游服務的,隨著走馬觀花式的旅游逐步發展為體驗式旅游,旅游資源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借助視覺、沉浸、生成等數智技術,景區從傳統文化中挖掘故事線索,打造景區獨有的、在地性的主題IP,設計集主題性、人文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場景空間、互動環節,讓文化和旅游借助數智技術實現了更好的融合。具體來看,一是視覺技術驅動文旅產品創新。文化場所和旅游地在原有IP文化和市場影響力的基礎上,采用激光投影、激光互動、前景紗屏、3D動畫燈光等多項光影視覺技術,以及智能機械、無人機等先進設備,結合當地文化資源打造旅游新IP、提供旅游新場景。比如,清明上河園的“飛越清明上河圖”球幕影院、武漢的“夜上黃鶴樓”等項目,都是利用現代科技將傳統文化變得時尚有趣。二是沉浸技術豐富文旅體驗。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元宇宙等沉浸技術手段,對傳統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景進行智慧化再造,打造文化和旅游展示、體驗、互動的新空間,讓文旅資源得以多維、立體呈現,改變大眾參觀、游覽的傳統路徑,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體驗。比如敦煌研究院的AR眼鏡導覽、廈門鼓浪嶼的“鼓浪嶼元宇宙”小程序等,通過物理映射帶游客穿越千年時空,給游客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三是生成技術創設獨特文旅資源。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結合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視頻生成技術,通過文本輸入快速產生視頻,無論是場景還是細節都能呈現出與實景相仿的效果。文化場所和旅游景區可以利用這一技術,結合具體實際創設獨特的資源,形成具有品牌價值的文旅產品,比如廣西的虛擬數字人“劉三姐”、滕王閣的AI數字人“王勃”等,可讓游客在互動中體驗獨特文旅資源的魅力。
數智技術開辟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境界,既表現在打造文旅行業新業態上,還體現在賦予文旅活動新價值上。數智技術可以簡化人們文旅活動的過程,幫助用戶獲得個性化的出行建議和定制化的文旅服務,使大眾在文旅活動全過程中的休閑、社交、療愈等需求都得到個性化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