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艷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首都發展的根本要求。黨中央對北京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北京,親自為關系首都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重要規劃、關鍵事項把關定向。北京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要求,把握和應對首都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畫好“工筆畫”,打造“實景圖”,經過多年辛勤耕耘,北京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持續發揮,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北京將牢牢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奮力推動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北京堅持減量發展不動搖,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去年7月北京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了5個方面50條具體工作任務,為今后三年首都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2%、經濟總量達到4.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2%、超過6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北京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建立了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協商等協同發展工作機制,2023年全年疏解提質一般制造業企業112家,治理違法建設2315萬平方米。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三校一院”開學開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京雄高速全線通車。城市副中心陸續迎來第二批30余家市級機關,三大文化建筑建成投用。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更加緊密,三地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編制完成6條產業鏈圖譜,北京向天津河北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累計超過2800億元,并推動形成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產業圈。
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北京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通過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計劃,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向中關村示范區全域推廣,懷柔科學城16個設施平臺進入科研狀態,“悟道3.0”大模型、新一代量子計算云平臺“夸父”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涌現,全國首家國際性研究醫院建成投用,北京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36.95件、居全國首位。“三城一區”創新能級穩步提升,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區承接三大科學城成果超過270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設4只政府高精尖產業基金,面向六大領域布局未來產業,認定首批市級兩業融合示范園區、試點企業。
去年,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提速,數字經濟發展塑造了新優勢,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9%。北京率先出臺“數據二十條”,啟動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6家醫院數據流通交易在全國率先破冰。24個大模型產品正式上線,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完成16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和專網建設。加快實施“新智造100”工程,103家企業完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
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北京持續激發新動能。去年圓滿完成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服務保障任務。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2.0方案獲批,北京入選國家首批自貿試驗區對接國際高標準制度型開放試點。出臺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
有效需求增強給發展帶來了新動力,去年北京加快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創新實施真抓實干促投資獎勵措施,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3200億元,“新工體”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建成投用,投資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一圈一策”完成15個重點商圈品質提升,新開大型商業項目21個,新開商業面積240萬平方米,新增864家品牌首店。
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上。2023年,北京城鎮新增就業28.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4.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2%、與經濟增長同步。新建各類養老護理床位6232張,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3%,開通50條通學公交車線路,森林覆蓋率達到44.9%,62%的公園實現無界融通。重要民生商品量足價穩,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0.4%,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進一步擦亮。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作為首都,北京各項事業發展都呈現出新氣象,各區各部門各單位擼起袖子加油干,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充分發揮首都優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積極作為。
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統籌協調各項政策措施,著力擴內需、優結構、提信心、防風險,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81.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高于上年全年增速0.8個百分點。具體表現為:工業生產回升向好,重大項目投產顯效,理想新車型正式上市,小米新品發布、新車亮相2024北京車展;信息服務業增速穩定,國內首家數字人產業基地落地,電科數據等央企數據公司揭牌成立,亦莊與大興國際機場實現自動駕駛接駁;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北交所上市企業245家、總市值近4000億元;接觸性服務業持續恢復,重大活動精彩紛呈,人流、物流活躍度持續提升;政府資金釋放積極信號,4只產業基金完成首批實際投資、涉及金額12.7億元;投資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160項計劃開工市區重大項目開工率93.8%;民生福祉保障有力,居民收入在穩步增加,同時也在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教育和衛生等社會領域的投資合計增長了9.4%,居住類更新投資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帶動下增速超過了50%。
為深入落實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近日北京市印發《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4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包括5大方面,安排了50項重點任務,從北京實際出發,瞄準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其中創新舉措約占全部任務的六成以上,主要持續推進“五個新”。
“新臺階”,即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今年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新的起點上,北京將更好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攜手津冀協同布局新質生產力,在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上重點突破,推動形成更多標志性成果,加快推進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新突破”,即加快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新突破。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來發揮北京優勢,統籌教育科技人才資源,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為北京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新進展”,即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率先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進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堅實的產業基礎,北京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數字經濟發展優勢,著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從實際出發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新亮點”,即協調推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投資和消費不斷涌現新亮點。今年北京將繼續充分發揮首都大市場優勢,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積極擴大優質消費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便利化需求,瞄準新質生產力增強新興領域投資和重點產業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新活力”,即不斷加大改革攻堅和擴大開放的深度廣度,加快“兩區”建設迸發新活力。依靠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破解難題,北京將系統謀劃重點領域改革舉措,夯實“穩”的基礎、提升“進”的質效,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切實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提振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在推進改革擴大開放上深化北京探索,為首都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