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亞洲
摘要: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在提升救援效率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安全隱患。現深入剖析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對策,旨在提升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的安全性。
關鍵詞: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安全管理;風險預防;技術應用
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作為確保水域救援安全的重要手段,其訓練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如何有效提升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的安全性,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全面分析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案,以期促進水域救援工作的安全發展。
1 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1.1? 潛在的人身安全風險
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存在著潛在的人身安全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水域環境的復雜性使得訓練中極易發生溺水、失蹤等意外事件。特別是對于那些未經充分訓練的救援人員來說,面臨的風險更為突出。第二,水域救援訓練常常需要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如惡劣的天氣和海浪,增加了訓練人員在水域環境中遭遇意外的可能性。第三,水域救援訓練涉及多種救援器材的使用,不當的操作可能導致器材損壞或人員受傷。第四,在水域救援訓練中,救援人員需要與被救者密切合作,但在緊急情況下,由于溝通不暢或配合不默契,可能導致操作失誤或造成雙方傷害。
1.2? 裝備和器材的安全隱患
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裝備和器材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救援裝備的質量和性能直接關乎著救援行動的效果和安全性。如果裝備質量不過關或者存在制造上的瑕疵,可能在關鍵時刻發生故障或損壞,從而影響救援的進行和救援人員的安全。救援器材的選擇和使用需要與實際情況相匹配,不合適的器材可能會增加救援難度,甚至引發安全事故。救援器材的存放、保養和維護也至關重要,如果未能及時檢修或保養,可能導致器材老化損壞,從而影響救援行動的正常進行。水域環境的復雜性也增加了救援器材的使用難度,如海浪、洪水等惡劣條件可能對器材的使用造成影響[1]。
1.3? 環境因素對安全的影響
環境因素對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安全的影響深遠且復雜。在訓練中,指戰員們常常面臨水質渾濁、能見度低的問題,極大地增加了對水下潛在危險的辨識難度。如在洪水、激流中,能見度甚至不足0.5m,這使得碎石、水草等障礙物變得難以察覺,給救援行動帶來極大風險。水溫的急劇變化也是一大挑戰。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區,水溫可能低至4~8℃,這樣的低溫環境不僅會導致體能迅速損耗,更可能引發失溫等安全問題。水流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了救援的難易度。在流速高達8~10m/s的激水中,救援人員不僅要面對巨大的水力荷載,還要確保自身安全,加大了救援的難度,降低了救援的成效。因此,在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必須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對安全的影響,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和安全措施,確保指戰員們能夠在復雜多變的水域環境中安全、有效地進行救援行動。
2 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機構和責任體系,明確各級領導和相關人員在安全管理中的職責和權限。制定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章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檢查評估制度等,確保救援訓練中的各項安全工作得到全面規范和有效實施。在實際操作中,要建立安全管理檔案,及時記錄和匯總安全事故與隱患排查情況,定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建立健全的安全督查和考核機制,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和評估,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全面審查和總結,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同時,要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增強救援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安全技能培訓和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安全信息反饋機制,鼓勵救援人員和相關人員積極反饋安全問題和建議,形成共同關注安全、共同維護安全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的安全水平。
2.2? 加強救援人員的安全培訓和技能提升
加強救援人員的安全培訓需要制定全面的培訓計劃,涵蓋救援人員的基本技能培訓、安全意識培養、應急處置技能培訓等內容,并根據救援人員的不同崗位和職責,進行針對性培訓。配備專業的培訓教師和救援專家,利用模擬救援場景、實地演練等方式進行實戰化培訓,提高救援人員的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在培訓過程中,還應重點加強水域救援技能的培訓,包括水域搜索、營救、游泳救生、船艇駕駛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提高救援人員在水域環境下的適應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組織安全知識培訓和理論學習,加強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培訓,增強救援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規素養。同時,要建立健全的培訓考核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救援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應急能力[2]。加強與相關單位和機構的合作,開展聯合培訓和交流活動,借鑒其他單位的培訓經驗和技術手段,共同推動水域救援人員安全培訓和技能提升工作的持續發展。
3 風險預防和控制策略
3.1? 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的建立
在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前,需要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包括水流情況、天氣變化、潛在障礙物、人員技能水平、裝備狀態等多元風險。這一過程需要綜合運用歷史救援事件數據、專家評估、現場考察以及現代技術手段,如數值模擬和虛擬仿真等,以全面了解潛在風險的來源、特征和可能影響。在評估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預警指標和標準,以便及時發現和應對潛在風險。這些指標可以是水位、水流速度、氣象條件、救援人員狀態等方面的參數,也可以是針對特定事件的觸發條件,如突發風暴、水位急劇上升等。建立預警機制需要確立預警信號的發布渠道和方式,如聲光報警、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網絡平臺等,以確保預警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達給相關人員。同時,應建立專門的預警響應團隊,負責對預警信息的處理和應對措施的制定,及時組織救援人員進行應急處置,最大限度降低潛在風險對救援行動的影響[3]。
3.2? 安全操作規程的制定與落實
制定安全操作規程需要充分考慮救援行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和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救援人員的職責、行動流程、操作規范等內容。在規程制定過程中,應邀請專業人士參與,集思廣益,確保規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制定的規程應涵蓋救援前、救援中和救援后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救援人員裝備佩戴、安全檢查、通信設備使用、應急處置流程、救援器材使用方法、協同配合等方面的規定。規程內容要盡可能詳細和全面,考慮到不同救援場景的特點和需求,同時要與實際操作相符合,不可過于理論化。制定好安全操作規程后,需要對規程內容進行培訓和宣傳,確保所有參與救援行動的人員都了解和掌握規程內容。培訓內容可以包括規程解讀和說明、操作技能演示和實踐、應急情況模擬訓練等。培訓可以采用課堂講解、現場演練、模擬仿真等多種形式,以便救援人員全面理解和掌握規程的要求和操作技能。除了培訓,還需要建立嚴格的執行機制,可以建立救援隊伍管理機構,設立專門的安全督導崗位,負責對救援行動的實施進行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同時,要建立健全的記錄和反饋機制,對每次救援行動進行事后總結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提高規程執行的效果和水平。
3.3? 緊急救援預案的制定與演練
制定緊急救援預案需要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和緊急事件,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應對措施和應急流程。預案的制定應充分考慮水域救援的特點,主要包括不同救援場景、天氣條件、水域環境等因素,確保預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預案內容應包括應急響應流程、指揮調度機制、人員組織架構、資源調配方式、通信聯絡方式、協作配合機制等,同時要明確責任人和各崗位職責,確保每個環節的順暢和高效。制定好緊急救援預案后,需要進行定期演練和實戰模擬,以檢驗預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練應根據預案內容和救援需求,設置不同的場景和情景,進行模擬訓練。演練內容主要包括突發事故的處理、人員傷亡的救治、裝備器材的應急使用、通信聯絡的協調等方面。演練過程中應注重實戰模擬,盡可能模擬真實場景和情況,考驗救援人員的應對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4]。同時,要及時總結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和完善預案內容,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 技術手段應用及創新
4.1? 運用智能監控設備實時監測水域狀況
為了提升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的安全性,可以運用智能監控設備實現對水域狀況的實時監測。通過在水域部署多種類型的傳感器設備,包括水質監測傳感器、水位傳感器、流速傳感器等,以全面感知水域環境。這些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為救援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環境信息。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各個傳感器設備連接至統一的監控平臺,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和遠程監控。監控平臺配備智能算法,實際應用中,負責對傳感器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發現異常情況并發出預警信號,預警準確率可達到85%以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模式識別,提高監測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救援響應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運用智能監控設備,救援人員可以實時獲取水域狀況,預判潛在危險,有針對性地制定救援方案,有效降低救援行動風險,保障救援人員和被救援者的安全。
4.2? 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救援行動模擬
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救援行動模擬,需要搭建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救援模擬平臺,采用三維建模技術對水域環境進行精細化建模,如水域地形、水流情況、潛在障礙物等因素的模擬精度可達到90%以上。同時,通過模擬水域中各種救援場景,如人員落水、船只失事等,將實際情景與虛擬環境相結合,使訓練更加真實有效。結合救援行動的實際流程和標準操作,開發虛擬仿真軟件,模擬不同救援情景下的操作流程、人員配合以及裝備使用,真實還原救援現場的各種情況。引入實時物理引擎技術,對水域環境進行動態模擬,包括水流、波浪等因素,提高模擬環境的真實感和挑戰性,模擬精度可達到85%以上。結合虛擬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的訓練體驗,使救援人員能夠感受到真實場景下的緊張和壓力,從而有效提高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配備專業的監控和評估系統,對救援人員在虛擬仿真環境中的表現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分析訓練效果,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為實際救援行動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支持。
4.3? 新型救援裝備和工具的研發與應用
新型救援裝備和工具的研發與應用需要進行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了解當前水域救援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明確新型裝備和工具的需求與功能定位。隨后,建立研發團隊,包括技術專家、工程師和救援人員等,共同參與新型裝備的設計和研發工作。在設計階段,應結合水域救援的實際需求,充分考慮裝備的適用性、便攜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確保設計方案符合實際操作要求。在研發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如無人機、機器人和智能傳感器等,結合水域救援的特殊環境和要求,開發出適用于水域救援的新型裝備和工具。同時,注重裝備的實用性和可靠性,進行多次仿真測試和實地驗證,不斷優化和完善裝備的性能和功能。在應用階段,將新型裝備和工具投入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中,組織救援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和實際操作,熟練掌握裝備的使用方法和技術要領。同時,建立健全的維護和保養機制,定期對裝備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裝備的長期穩定運行。
5 結束語
全面分析水域救援技戰術中的潛在人身安全風險、裝備器材安全隱患以及環境因素對安全的影響,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勢在必行。在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救援人員的安全培訓和技能提升,以及引入先進技術手段提升救援效率和安全性將是重要舉措。只有全面采取安全對策,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才能有效保障水域救援行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保護救援人員和受救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王生強.提升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安全的措施[J].水上安全,2023(7):122-124.
[2]俞景輝.洪水激流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8):42-44.
[3]姜楠.提升水域救援技戰術訓練安全的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8):39-41.
[4]葉湧.關于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的幾點思考[J].水上安全,2024(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