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樹立企業品牌,彰顯央企責任擔當,中鐵十五局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滬寧段站前Ⅰ標項目部自進場以來,面對困難和挑戰,迎難而上,緊抓機遇,堅決落實集團公司領導“爭第一 "講誠信”的指示和要求,強化項目團隊建設管理,共同協作,按照滬杭公司“標準化開局 一次成優”的建設理念和把滬渝蓉高鐵打造成品牌優質工程的建設目標,秉持“高端、高效、優質、環保”的工作方針,運用現代化綜合管理手段,以打造高鐵建材集約化生產基地為抓手,牢牢把握國鐵集團工管中心開工標準化實施手冊內容,運用清單化管理,將企業文化融入基地建設之中,全面落實依法開工、安全開工、環保開工、高效開工,用“精心 精細 精致 精品”的工作態度,全面推動高鐵建設開工標準化工作落地落實落細,做到開工必優、一次成優。
一、管理制度標準化,推動項目精細化管理
1.高標準開局,著力踐行“標準化開工”新理念。(1)項目進場后,成立標準化領導小組,嚴格按照國鐵集團關于鐵路標準化建設要求,全面貫徹“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和“標準化開工”的建設理念,組織項目全員學懂弄通國鐵集團、滬杭公司有關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管理制度標準化、人員配備標準化、現場管理標準化、過程控制標準化的基本內涵,為本項目的標準化推進指明了方向。(2)項目部根據鐵路工程開工標準化組織實施手冊,專門制定了開工標準化實施計劃清單,從資源準備、技術準備、臨建準備、環水保準備、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準備、衛生防疫準備七個方面,梳理各項要素的準備條件,高標開局,快速施工。不折不扣落實“法人管項目”,堅持“技術入手、經濟結束”,從優化施工方案、配齊配強機械設備和人員,確保施工基本因素人、機、料正常運轉,堅持把控重、難點工程,嚴控安全質量,不斷推廣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保障了施工生產穩步推進。
2.完善制度、手續,依法開工。項目部進場后認真編制質量、安全、技術、物資設備等管理制度32項,以正式文件匯編下發,指導標準化工作的開展。規范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成立專班積極辦理用地手續,按照審批程序和要求完成審批件的辦理,嚴格履行報批程序,實現依法開工。
3.強化安全管理,確保安全施工。項目部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生產方針,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雙控機制,根據風險源分布特點,合理進行網格劃分,設置網格員,扎實推進全員安全責任落實。做好日常安全檢查、應急演練。
組織開展崗前安全教育、技術交底和規章制度學習,要求每一名參建員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工作時必須嚴格按規范操作,服從管理,精細作業。在此基礎上,項目部根據重點工程節點工期,大力開展勞動競賽,按時兌現獎罰,充分調動參建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4.樣板引路,推進施工再加速。項目部認清形勢,向先進單位取經,吸取寶貴經驗,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施工,提高效率,施工難點突破,簡化施工程序,強化首件引領,細化工藝流程,落實標準化施工支撐,提高工程質量,全面提升項目施工水平。
二、人員配備標準化,強化項目團隊建設管理
項目建設千難萬難,征地拆遷天下第一難,在“魔都”上海施工征地拆遷更難。涉路涉河敏感點多,安全風險高。沿線建筑密集,拆遷工作量大。項目各級管理人員勇于擔當,迎難而上,有信心克服困難,以施工生產為中心目標,發揮每個人的優勢,齊心協力推進滬渝蓉項目征拆工作,完成年度施工生產任務。
1.項目組織架構。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站前I項目經理部,項目部下設“七部一室”:工程管理部、計劃合同部、財務部、質量管理部、安全環保部、物資設備部、綜合管理部、中心試驗室(含測量大隊)。項目實行一級核算,二級管理,下設三個分部。
2.強化黨建引領,助力施工生產。項目黨工委堅持每月進行集中學習,不定期召開黨員座談會,交流思想,溝通工作,同時通過講黨課和在QQ群、微信群、櫥窗宣傳欄目等發布文件和學習內容,積極營造學習氛圍。黨工委組織全體黨員到淞滬會戰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目的就是尋找初心之旅,讓廣大黨員都受到紅色文化浸染和革命精神的洗禮,堅定信仰,樹立信心,迎難而上。項目黨工委認真執行公司“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確保項目建設科學決策、健康發展。通過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學習,使全體黨員干部不斷筑牢思想藩籬,樹立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不斷強化黨風廉政建設。通過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讓大家在反面典型教訓中獲得啟示,明辨是非,弘揚真、善、美,遏制假、丑、惡。同時在工程例會和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提醒每一位黨員干部和關鍵崗位工作人員,努力錘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隊伍,切實做到工程優質、干部優秀。項目黨工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建引領助推各項工作。項目黨支部與地方黨支部進行黨建聯建,開展座談會,推動征拆工作,為項目形成大干局面奠定基礎。項目部開展勞動競賽與“創崗建區”活動相結合,把項目黨員放在施工責任區,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讓黨員肩負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體現模范帶頭作用,促進責任區施工生產。
三、現場管理標準化,打下施工標準化基礎
項目突出大都市市政管理特色,通過方案比選,建設高鐵建材集約化生產基地,實現混凝土拌和站臺生產機組、鋼筋加工場、中心試驗室和產業工人社區的集中統一布置;原材料集中檢測、混凝土集中拌和、鋼筋集中加工、工人集中管理的標準化管理。拌和站整體全覆蓋包裝,增設噴淋系統降塵防污、雨污分離設施;建設2處水運碼頭,物料通過水路運輸,減少廢氣、揚塵污染;場區道路安裝太陽能照明燈,設置智能化環境監測設備,做到綠色、節能、節地、低碳、環保的同時,實現臨建設施集中統一、標準化配置、集約化管理。我標段認真落實滬杭公司和國鐵集團開工標準化要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后被滬杭公司授予“首個標準化中心試驗室”和開工標準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并于7月5日順利舉辦了國鐵集團全路觀摩會。
四、過程控制標準化,推動集約化生產基地實踐
1.高標準開局,著力踐行“標準化開工”新理念。項目進場后,成立標準化領導小組,嚴格按照國鐵集團關于鐵路標準化建設要求,全面貫徹“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和“標準化開工”的建設理念,組織項目全員學懂弄通國鐵集團、滬杭公司有關指示精神,為本項目的標準化推進指明了方向。項目部根據鐵路工程開工標準化組織實施手冊,專門制定了集約化生產基地開工標準化實施計劃清單,從資源準備、技術準備、臨建準備、環水保準備、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準備、衛生防疫準備七個方面,梳理各項要素的準備條件,從而實現集約化生產基地依法開工、安全開工、環保開工、高效開工。
2.高層級策劃,繪制集約化生產基地高端新藍圖。(1)找準定位,精心選址。項目進場后,成立了集團公司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主導、項目部主要人員參與的前期策劃小組,根據項目臨建用地少、環保要求高、征地拆遷難等市政化施工的顯著特點,本著經濟合理、綠色環保、“標準化開工”優先原則,綜合交通便利、節約資源、提升管理等因素,在對沿線及周邊條件進行深入調查、多方案比選、綜合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在標段中部集中建設一處高鐵建材集約化生產基地,選址位于線路里程DK7+300右側約600米處,距潘涇河70米。主要優勢體現在:一是可充分利用周邊現有市政主干道和水路運輸通道,快速組織,快速響應,滿足施工生產需要。二是有利于智慧工地建設,混凝土集中拌和,鋼筋集中生產,材料集中檢測、工人集中管理、數據集中管控,可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現場管理效能。三是有利于資源節約和低碳環保,采用集約化生產基地布局,打破臨建設施分散建設的界限,將原有分散布置的拌和站、鋼筋加工廠、中心試驗室、智控中心以及產業工人社區實施了集約化規劃,規劃用地面積由分散設置的150畝減少到目前的120畝,生產和管理人員由216人減少至150人;利用潘涇河水運碼頭運輸減少碳排放20余噸,同時也更便于降塵降噪,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實現廢碴廢水的集中處理、循環利用。
(2)科學布局、統一設計。按照中鐵十五局工程項目現場管理標準化圖冊的要求和臨建工程當永久工程建設的理念,集約化生產基地按照工廠化管理模式進行策劃,合理設置生產區、生活區、試驗檢測區、辦公區、機械設備和車輛停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各功能區之間設安全距離并配置圍欄隔離,配備消防器材,四周設置排水溝,種植草皮和綠植,做到標識標志清晰、規范、完整,營造整潔、有序、靚麗的生產生活環境。為此,項目部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地質勘察,并按照總體、結構、場地排水、消防、供電等分專業進行精心設計,繪制8冊圖紙設計,經專家評審通過后,出具正式圖紙。
3.高效能管理,構建集約化生產基地優質新體驗。(1)運用信息管理手段,打造“7+1”智控中心管理系統。智控中心是集約化生產基地的管理核心和中樞,也是為施工生產提供優質產品,提高現代條件下項目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載體。依托鐵路工程管理平臺、著力開展項目智控中心建設,整合物料管理、試驗檢驗管理、混凝土拌和管理、鋼筋生產管理、車輛調度管理、人員管理、環境監測與監控視頻管理“七大”管理系統的信息與資源,實現對原材進場與檢測、混凝土拌和、鋼筋加工、安全、質量、進度等全生產要素的集成管理,全信息匯聚,全流程覆蓋。通過物料管理系統實現原材料進場自動稱重,記錄上傳數據,引導過磅車輛行至指定倉位卸料,粉罐貼片傳感器、上料口門禁系統則通過刷卡感應方式實現粉料倉上料口的開合,從而避免粉料混裝。智控中心大屏幕實時顯示物料倉儲數量、批號、批次、檢驗狀態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員對材料的統一管理。通過混凝土生產系統完成線上申請、審批,全流程可視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智能化鋼筋加工系統,可以滿足各級管理、作業人員,監理、業主等通過電腦或手機APP進行線上材料報單、審批,原材料的使用、驗收、生產流程、運行狀態及實物工程量的適時查驗、審核和監督,開啟了材料管理新進程。(2)塑造高品質工作環境,成就美好生活愿景。集約化生產基地“標準化開工”的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于建筑工人和建筑工地的認知和外在形象。智控中心配置現代化辦公設施和信息系統,管理人員一躍成為白領。多條生產線集中操作,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極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試驗、調度、操作員集中辦公,有效提升了數據采集、報批等效率。統一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產業工人社區,社區配有食堂、超市、洗衣房、醫務室、閱覽室、理發店、豐巢快遞柜、羽毛球場、充電樁等設施,實行“物業化”管理,通過“一卡通”實現“一站式”服務。完善的社區設施和精益化管理,既滿足了工友日常所需,又激發了干事創業激情,為建設滬渝蓉高鐵集聚了工友力量。
下一步,中鐵十五局的建設者們將積極踐行爭第一、講誠信的企業文化,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引領、高效率推進,全力打造精品、智能、綠色、人文工程,為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目標貢獻智慧與力量。
(作者單位: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