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for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mong ICU nurses
ZHANG Huan, ZHANG Qi, LYU Huiy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8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Qi, E?mail: 13061931096@163.com
Keywords""""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ntensive care unit,"ICU;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摘要""目的:調查重癥監護室(ICU)護士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預防知信行現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ICU工作的臨床護士195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CAUTI預防培訓調查表、CAUTI預防知信行量表進行調查。結果:ICU護士在CAUTI知識中留置導尿適應證維度得分為(28.50±3.23)分,知識中CAUTI預防策略維度得分為(58.84±5.34)分,信念維度得分為(24.85±3.52)分,行為維度得分為(21.45±2.59)分;是否參加過培訓的情況不同,我院ICU護士的CAUTI預防知識、行為得分不同(Plt;0.05);科室、工作年限、近3年參加培訓的次數不同,我院ICU護士的CAUTI預防知信行得分不同(Plt;0.05)。結論:我院ICU護士整體的CAUTI預防知信行水平較高,但仍存在不足,醫療機構應擴大培訓范圍,改變ICU護士的經驗性認知,提高ICU護士對于CAUTI的知信行水平。
關鍵詞""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知識;信念;行為;重癥監護室(ICU);影響因素;護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6.026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病人留置導尿管后或者拔除導尿管48 h內發生的泌尿系統感染[1],是常見的醫院感染之一,其發病率高居院內感染第2位,僅次于呼吸道感染[2?4]。重癥監護室(ICU)作為收治重癥病人的場所,CAUTI發病率不容樂觀[5]。CAUTI發生除受病人自身因素影響外,還與護理質量密不可分[6]。臨床護士參與導尿管插入、維護、拔除的整個過程,是預防CAUTI發生的重要人群,其知識、態度和行為決定了導尿管護理質量。近年來,CAUTI發生率已被作為護理敏感指標,但臨床護士對于CAUTI的相關知識掌握仍相對欠缺,部分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Jain等[7]對臨床護士進行調查發現,僅43%的受訪者可以落實預防CAUTI的所有措施。譚思源等[8]研究結果顯示,ICU護士對預防CAUTI的認知不足,預防CAUTI的依從性偏低。提高ICU護士對CAUTI的防控能力對降低病人CAUTI發生率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ICU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現狀進行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提高ICU護士的CAUTI預防能力,為完善醫院獲得性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ICU工作的臨床護士195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急危重癥ICU護士88人,外科ICU護士48人,內科ICU護士59人。納入標準:1)在ICU工作的注冊護士;2)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進修護士、實習護士;2)因婚假、產假、事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崗護士。
1.2 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科室、職稱、工作年限、學歷。2)CAUTI預防培訓調查表:包括是否參加過培訓、近3年參加培訓的次數。3)CAUTI預防知信行量表:該量表由姜文彬等[9?10]于2018年編制,量表共45道題目,27道題目為正向題目,18道題目為反向題目,其中CAUTI預防相關知識30道題目,CAUTI預防相關信念8道題目,CAUTI預防相關行為7道題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知識部分滿分為120分,信念部分滿分為32分,行為部分滿分為28分,得分越高說明對CAUTI的防控知信行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14,折半信度系數為0.812[9],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895[10]。
1.3 資料收集方法
課題組成員提前與相關ICU護士長進行溝通,在護士長協助下向護士解釋問卷組成及填寫注意事項,取得護士知情同意后統一分發問卷,集中填寫紙質問卷,獨立完成。本研究采用匿名方式,護士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問卷。共發放問卷198份,剔除3份規律作答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雙人錄入數據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以頻數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ICU護士的CAUTI預防知信行得分
ICU護士在CAUTI知識中留置導尿適應證維度得分為(28.50±3.23)分,知識中CAUTI預防策略維度得分為(58.84±5.34)分,信念維度得分為(24.85±3.52)分,行為維度得分為(21.45±2.59)分。ICU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得分較高及較低的條目見表1。
2.2 不同特征ICU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得分比""較(見表2)
2.3 不同特征ICU護士CAUTI預防知識、信念、行為維度得分最低條目比較(見表3)
3 "討論
3.1 我院ICU護士整體CAUTI預防知信行水平較高,但仍存在不足
CAUTI的發生不僅受病人自身抵抗力影響,也受導尿管護理質量影響,ICU護士的CAUTI預防知識水平是CAUTI發生的關鍵影響因素[11]。本調查發現,我院ICU護士在留置導尿適應證維度得分為(28.50±3.23)分,CAUTI預防策略維度得分為(58.84±5.34)分,信念維度得分為(24.85±3.52)分,行為維度得分為(21.45±2.59)分,相對較高,表明我院ICU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水平較高。進一步分析發現,我院大部分ICU護士認為尿失禁和外科手術是留置導尿的適應證,與劉容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根據CAUTI防控最新專家共識[6],尿失禁及外科手術并未被納入留置導尿的適應證。ICU護士對危重病人導尿管的置入指征存在認知偏差,可能導致ICU導尿管置入率偏高。在知識方面,我院ICU護士“留置導尿管病人行會陰護理時需要消毒尿道口”“拔除留置導尿管之前定時夾閉導尿管以鍛煉膀胱功能”兩個條目評分較低,分別為(1.43±0.67)分和(1.74±0.92)分,可見,我院ICU護士導尿管維護相關知識有所欠缺。在信念方面,我院ICU護士“醫院足夠重視,有助于CAUTI的預防”“醫生和護士應該掌握CAUTI預防相關知識和技術操作規范”條目得分較高,但“留置導尿可以為護理病人提供方便”“CAUTI可以治療,發生CAUTI并不嚴重”條目得分較低,表明部分ICU護士過分關注病人自身疾病嚴重程度[13],忽略了院內CAUTI的危害。在行為方面,我院ICU護士“成人病人留置導尿時使用16 Fr~18 Fr導尿管”“為留置導尿病人留取尿標本時,我將分離導尿管與尿袋連接口處”條目得分較低,表明護士在導尿管的型號選擇及留取尿標本的方法方面存在不足。總體來看,我院ICU護士對CAUTI的預防知信行受個人習慣、經驗主義影響,對指南相關推薦意見認知存在不足。
3.2 不同特征ICU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情況
3.2.1 科室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ICU護士CAUTI預防知識水平、信念表現較內科ICU護士和急危重癥ICU護士好,但其在ICU護士總體得分較低的條目方面得分不高,而急危重癥ICU護士在ICU護士總體得分較低的條目方面得分較高。外科ICU病人導管數量多于急危重癥ICU病人及內科ICU病人,故護士對管道的護理更加重視,整體認知水平及態度較優。但外科ICU護士在ICU護士總體得分較低的條目方面得分低于急危重癥ICU護士,可能是由于外科病人導管較多,導致護士管理導管所需精力較多,對各導管的認知及管理不到位發生風險更大。
3.2.2 工作年限
本研究結果顯示,工作年限≤9年的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水平高于工作年限gt;9~19年的護士,與劉容等[12,14]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原因可能為我院會定期對工作年限≤9年的護士進行系統的知識培訓,包括導管護理、醫院感染等內容,有利于提高年輕護士正確應用導尿管。
3.2.3 培訓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情況不同的ICU護士CAUTI預防知識、行為得分存在差異(Plt;0.05)。我院僅61%的ICU護士參加過CAUTI相關培訓,整體覆蓋率偏低,護士接受培訓的機會偏少,不利于我院CAUTI護理質量提高。提示我院應擴大ICU護士CAUTI相關知識培訓力度,培訓內容方面,應注重知識的不斷更新,加強對國家CAUTI預防新建議的普及,改變目前臨床護士憑借經驗實施護理的狀況;培訓形式方面,護理管理者應與醫院感染部門聯合,開展以全院護士為對象的廣泛培訓。另外,建議護理管理者建立CAUTI防控小組,鼓勵各科室護士積極參與,從而促進我院ICU護士CAUTI預防知識的不斷更新,及時修訂留置導尿的護理常規,由點及面落實CAUTI預防新理念。
4 "小結
通過對我院ICU護士進行CAUTI預防知信行問卷調查發現,我院ICU護士整體的CAUTI預防知信行水平較高,但仍存在不足,科室、工作年限、培訓情況不同的ICU護士CAUTI預防知信行得分存在差異。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調查對象僅來自上海1所三級甲等醫院,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應進一步擴大調查人群,可結合質性訪談深入探索ICU護士的CAUTI預防知信行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熊銀環,許紅梅.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9,33(5):821-823.
[2] "JACOBSEN S M,STICKLER D J,MOBLEY H L,et al.Complicated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due to escherichia coli and proteus mirabilis[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8,21(1):26-59.
[3] "袁望舒,劉忠良,張海娜,等.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防治現狀及展望[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9):1936-1938.
[4] "李蓉,官昕,謝金紅,等.留置尿管致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6):1463-1465.
[5] "PODKOVIK S,TOOR H,GATTUPALLI M,et al.Prevale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patients-the over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Cureus,2019,11(8):e5494.
[6] "彭飛.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防控最佳實踐——《導管相關感染防控最佳護理實踐專家共識》系列解讀之一[J].上海護理,2019,19(6):1-4.
[7] "JAIN M,DOGRA V,MISHRA B,et al.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doctors and nurses regarding indication for catheteriz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5,19(2):76-81.
[8] "譚思源,陳艷,張悅.ICU護士預防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認知及依從性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6,31(2):95-97;101.
[9] "姜文彬,魏麗麗,修紅,等.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知信行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9):684-689.
[10] "姜文彬.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知信行量表的編制及應用效果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11] "ATKINS L,SALLIS A,CHADBORN T,et al.Reducing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and strategic behavioural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s[J].Implementation Science,2020,15(1):44.
[12] "劉容,邱茂琪,朱清文,等.臨床護士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知信行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8):38-40.
[13] "HARROD M,KOWALSKI C P,SAINT S,et al.Variations in risk perceptions:a qualitative study of why unnecessary urinary catheter use continues to be problematic[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3,13:151.
[14] "孫玉勤,范沛榕,鄭曉霞,等.臨床護士預防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知信行調查[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1):3862-3867.
(本文編輯"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