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樓上有個小女孩,經??薜盟盒牧逊?,讓人聽著心疼不已。在小女孩尖銳的哭聲里,常常摻雜著大人的爭吵聲,聽不清事情的緣由,但可以聽出言語很激烈,應該是家庭矛盾。
一天,我回家取材料,剛走到小區門口,就聽見小女孩的哭聲,而且這哭聲急速地向小區門口襲來。我這才發現,一個年輕女子正氣呼呼地往外走,小女孩跟在后面連連叫著“媽媽”,可女子頭也不回,繼續疾走。小女孩后面跟著她的爺爺,一個胖胖的老頭,也是氣呼呼的樣子。爺爺讓小女孩別跑,別摔倒了,小女孩不聽,繼續哭著追媽媽。汗水和淚水讓頭發都糊在了小女孩的臉上,結果她真的跌倒了,伴隨著的哭聲更尖銳了,仿佛能把玻璃震碎。
進出小區的人都停下了腳步,有人忍不住勸大人,說大熱天就別再生氣了,看把孩子急的。這一勸,年輕女子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也不去扶女兒,揮舞著手臂當眾訴說公公的不是,并理直氣壯地質問公公:“有您這樣帶孩子的嗎?您把孩子都帶成啥樣了?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當著眾人被兒媳婦劈頭蓋臉地一通數落,公公臉漲得通紅,一時接不上話,跺著腳,委屈不已:“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辛辛苦苦給你帶孩子還錯了?”
接下來是更激烈地爭吵。幾乎半個小區的人都出來了,幫忙勸架。年輕女子不聽勸,繼續訴說著公公的種種不是,并不斷地把撲到她身上的小女孩往外推,準確地說是往公公身邊推。她的這個舉動讓人看著很難受,好像是要小女孩做選擇:你到底是跟我還是跟爺爺?
這種緊繃的對立關系,讓一家人的關系出現了裂痕,讓小女孩左右為難,驚慌失措。我覺得,這是小女孩最可憐的地方。她夾在大人矛盾的夾縫里,那么小,她不明白親人間的恩恩怨怨,只會不斷地往媽媽身邊撲,可媽媽卻不斷地推開她,把她往爺爺身邊推。此時,女孩就像是大人發泄怨氣的皮球,被不斷地推來踢去。老人滿臉怒氣,但心疼孫女,俯身想把女孩抱起來。但他越這樣,女子越來氣,對撲上來的女孩就越無情,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堅定地宣示她和公公勢不兩立。
我因為有急事,取完材料就匆匆走了。但一連幾天,我都在想那個可憐的小女孩,想她的媽媽和爺爺。如今,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不在少數,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教育觀念不同,但既然是在一個屋檐下生活,都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縱使有千般恩怨,也不要把矛盾激化到讓孩子做選擇的地步,讓幼小的孩子進行非此即彼的“站隊”,這實在太殘忍了。
在處理家庭矛盾的問題上,這位媽媽的做法非常不明智,更不理智。她有滿肚子的怨氣,但只是發泄、指責,并沒有想辦法解決,她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更沒有尊重老人。在家庭矛盾中,占據主動權的一方其實責任更大,所以需要多反思,進而做出積極而有建設性的改變。如果在不明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其他人只能跟著遭殃。
大人出現矛盾,最可憐的是孩子。除了哭鬧,她又能做什么呢?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