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語文學習不僅是為了給課堂灌輸新的動力,還為了讓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現在教師提出很多方法去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然而效果最明顯的方法是讓學生能夠主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而且對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希望本文能夠給廣大的教育研究者提供幫助。
語文閱讀不僅能夠將學生自身強大的學習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很好地表現出來,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培養,因此語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非常關鍵的地位。學生在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能鞏固自身學習的好詞好句,提高自己的語感能力,還能夠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語文教師需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多種多樣的閱讀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提高學生的語文多方面的能力,這樣能夠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重要作用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學生的自主性與學習興趣愈發成為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課程設計的目標之一。在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課堂,學習興趣一直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語文文本閱讀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文本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尊重了學生在文本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課堂體驗感受,從而在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下形成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促進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效果。其次,學生自主性增強,更能促進文本閱讀在拓展學生視野與知識儲備中的作用。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往往會產生更強的意愿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中去,學生主動閱讀的頻率與興趣成正比,而隨著興趣的不斷增強學生主動投入文本閱讀的次數也會增加,在長久的主動閱讀與積累下,學生的視野和所掌握的知識,相對于被動閱讀明顯更加廣闊與豐富。
二、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單一的語文教學模式
在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實踐活動得不到發展,所以在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主要還是以教師的授課為主,以書面上的文章作為主要的語文閱讀教學素材。但是部分教師在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教授時,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理解力把握得不充分,導致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難以理解,學習效果差。所以盡管有很多教師都是在學生身邊教授知識,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并且花費很大的力氣給學生進行講解,可到了最后學生還是無法理解,最終學生在語文教育中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果。
(二)學生的積極性不夠
現在部分學生不愿意主動去學習語文課本中閱讀的內容,更不用說提前預習了,這不僅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動力,還因為教師在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沒有起到表率作用。隨著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部分的教師習慣于去運用電腦上已存在的音頻、視頻和錄像,讓學生們跟著上面的內容去學習語文閱讀,雖然這減輕了教師的壓力,但是也讓學生們缺少了學習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但這并不是不允許教師使用這些現代化的技術,恰恰相反,我們應該是要鼓勵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教師應該提前對課堂內容做好教案,然后再針對課堂中有需要的地方,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
(三)不活躍的課堂氛圍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都是教師將課本或者是其他教學資料中的閱讀部分講解給學生,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式教學檢查學生對閱讀的掌握情況,或者是再安排其它的閱讀讓學生自己理解,然后布置相應的練習題,由此來檢查學生的閱讀水平。雖然在課堂中教師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了交流,但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回答不上來,或者是不愿意學習,這就讓課堂氛圍變得十分沉悶,成了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這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甚至會影響學生上語文閱讀課時的情緒與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達不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
三、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對策
(一)構建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倘若教師能夠通過拓展閱讀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則會迸發出許多意料之外的結果,如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和閱讀思維能力的增強等,也可以隨之提高學生對整個語文課程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能夠通過利用拓展閱讀的便捷性,為學生迅速構建拓展閱讀環境,以此來改善以往的閱讀教學。例如,對《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進行教學時,首先,可以先讓學生對文章內容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大致的了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進行相應內容的課外閱讀,這樣不僅能夠在學生自主挑選書籍的時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從書中獲取一定的閱讀思想與閱讀方法;其次,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關于雷鋒的視頻片段為學生放映出來,在尊重學生需求的同時,讓語文拓展閱讀呈現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對不同場景產生的不同感受,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去真實地思考拓展閱讀與書本上內容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為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閱讀技巧和閱讀方式打下基礎。
(二)豐富拓展閱讀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倘若教師還在利用傳統方法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容易導致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保證不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則可以通過豐富拓展閱讀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實際教學的拓展閱讀素材。教師在進行拓展教學的時候,不僅可以利用拓展閱讀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備課資料,還能使自己所教授的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同時也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更加能夠理解與接受閱讀的知識和要點。
例如,對《寓言二則》進行學習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寓言這種文章體裁的表現形式,讓學生知道借助寓言這樣的形式來體現文章內容主要是通過講解一個故事來完成的;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更多寓言題材的文章,同時需要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理解內容,閱讀之后可以在班級上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由此學生能夠對各種各樣的寫作技巧有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師需要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帶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賞析,使學生能夠對閱讀的文章進行透徹了解。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放映圖片、視頻,對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的引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注程度,還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思考能力。
(三)精讀文本,感受語境
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樣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部分,教師需要對這方面進行重點教學。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任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將瀏覽的視頻或者是閱讀的故事中的主旨以及自己比較喜歡的部分講述出來。在這樣的教學目標背景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精讀之后,感受其中的語境,然后再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復述。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并且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大家時,將會極大地提升其在閱讀方面的信心,也會更加愿意閱讀。
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一課時,課后習題中有一題的內容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將課文的相關內容復述一遍,讓學生對這篇文本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為了讓學生對曹沖稱象的方法有更深的印象,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在讀完課文中的第四段之后,對曹沖稱象的方法有一個了解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遍曹沖是如何完成稱象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再次回顧了課文中第四段的內容,就會有學生回答道:“曹沖首先是找來了一條大船,然后將大象引到了船上,接著就安排人將船浮于水上的刻度標記下來,然后再把大象從船上帶下來,接著開始往船上搬石頭,等到船浮于水上的刻度再一次達到標記的地方時就停止加石頭,最后將石頭稱重之后計算總值,所有石頭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除這個同學回答外,還會有另外的同學回答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的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學生也可以相互學習對方表述比較好的地方,也可以將其表述的不足之處指出來。
(四)歸納閱讀技巧,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提高
閱讀技巧需要不斷地閱讀和積累才能得到提高,讓學生能夠有一定閱讀技巧也是開展拓展閱讀教學的目的。教師實行拓展閱讀不僅能夠利用新型的閱讀形式來對好詞好句進行高效的教學,也可以對閱讀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教師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歸納閱讀技巧,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對《我是一只小蟲子》進行學習時,對于學生來說這本就是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標題,因此也會更愿意閱讀。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入剖析這個小故事,主要是分析其中的人物關系以及寫作背景等,然后就是需要從人物、環境、情節這三個角度綜合去思考文章到底想表達什么,嘗試引導學生去歸納其中的中心思想。環環相扣的學習才能夠讓閱讀這件事情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這樣的課外文學閱讀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平時的閱讀量,讓學生能夠在優秀的材料中去不斷地積累素材和優化自己的閱讀思路。學生不斷累積閱讀技巧,在后期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就能學以致用,在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幫學生提高了閱讀的自信心,讓學生在面對任何閱讀文本的時候都能快速找到寫作手法,進而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文章。
(五)開展合作閱讀,加強課堂參與
低學段的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與敏感度較低,依靠自主閱讀很難完全理解并提煉出文本的中心思想。學生課堂參與度往往與其學習興趣掛鉤,學生的課堂參與時間較短甚至完全游離于課堂之外,課堂收獲較少,由此極易產生厭煩心理,造成文本學習的惡性循環。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性的文本閱讀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興趣推動的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升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例如,《少年中國說》一課的學習,文本中有較多的生字和難理解的句子,學生獨自閱讀可能會無從下手,無法參與到課文的閱讀中,主動閱讀的意愿下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合作閱讀,分工查閱文中出現的生字如“矞”“隼”“硎”等,通過自主合作的形式理解課文大義,并合作查閱文章創作的歷史背景,在閱讀的過程中交流自己對文本內容的想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文本閱讀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選擇通過各式各樣的閱讀方式來提高學生們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還能讓學生更加熱愛文學、熱愛生活。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不斷地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有興趣去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通過教學方式多元化,形成多種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方式。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