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甘肅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阻擋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移的生態屏障區,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建設美麗甘肅、保護生態環境,是甘肅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最大貢獻,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的戰略任務,是滿足全省各族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愿望的迫切要求。任振鶴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全省2023年生態建設成效做了全面總結,對2024年生態環保重點任務做了安排部署。
一、美麗甘肅建設邁出新的重大步伐
2023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生態環保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底線任務來抓,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建設美麗甘肅為牽引,以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為導向,以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省呈現出生態破壞點位有效修復、綠色發展支撐不斷強化、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的良好態勢。
(一)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扛得更牢。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生態文明建設的殷切囑托作為工作的統攬和主線,站在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堅決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2023年7月,省委召開十四屆三次全會,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全面部署新時代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樹立了鮮明導向,營造了濃厚氛圍。省委、省政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主要領導多次批示指導、調研督導,省級領導強化聯系指導,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二)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制定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統籌推進目標任務有效落實。健全完善研判、調度、通報、幫扶、預警、約談等管理機制,強化空氣質量精準預報和實時監測,運用衛星遙感、雷達監測、無人機航拍等手段,大力度、全方位防范空氣質量反彈,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6.2%。系統開展水環境質量“查、測、溯、治”工作,協調推進水源地環境保護和規范化建設,啟動“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攻堅和環境保護行動,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排查,7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9%。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出臺和美鄉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創建標準及“八改”工程意見,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甘肅省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
(三)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穩步推進。加強常態化監管,強化動態式修復,按年度開展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循環能力,祁連山生態保護轉入常態長效階段。積極推進河西內陸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黑河流域東居延海實現連續18年不干涸,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水面擴大至27.65平方公里、形成旱區濕地127平方公里。全力推進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綜合治理,積極化解自然保護區、尾礦庫等歷史遺留問題,啟動實施甘肅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省控地表水斷面和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優良比例均為100%。啟動“三北”工程攻堅戰,70個縣納入建設范圍,首批開工重點項目22個。完成造林402萬畝、種草改良941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398萬畝。加力推動黃河首曲濕地保護修復和退化草原治理改良等項目實施。統籌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建設,著力增強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能力。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年度任務,4.04萬戶、14.1萬人搬出了安全、搬出了幸福。
(四)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堅決打好問題整改攻堅戰持久戰,做到責任不落實不放過、措施不得力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堅持對賬銷號閉環整改,建立“省級整改方案+責任單位實施方案”體系,確保問題反饋、整改、驗收、銷號全周期閉環管理。開展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環境安全專項調研檢查,推進重點環保設備設施安全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完成率達100%,第三輪督察問題整改扎實推進。
(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進展良好。深入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功能出現積極變化。構建完成省級規劃、市州規劃、專項規劃“1+N+X”規劃體系。啟動黃河流域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生態建設行動。制定出臺《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為推動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提供了法治保障。加力推進黃河流域甘肅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沿黃流域30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黃河流域甘肅境內41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2.68%,干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建設黃河甘肅段防洪工程,沿線重點防洪城市和重點防洪保護區防汛能力不斷提高。
二、美麗甘肅建設面臨不少短板問題
由于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大、長期積累的問題多,甘肅省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還存在—些短板弱項和突出問題,需要下功夫加以解決。
(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大氣污染防治邊際遞減效應日益凸顯,治理難度不斷增大,生態環境脆弱導致顆粒物本底值偏高,顆粒物污染的根本性矛盾尚未解決,工業污染治理的減排空間不足,冬季居民散煤污染仍然嚴重,部分市州大氣環境質量不夠穩定、存在反彈現象。
(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相對不足。全省工業化中后期階段性環境問題疊加,多年積累的壓縮型、復合型環境問題突出,生產性污染和生活消費性污染同在,發展不足與保護不夠的問題并存,消化污染存量與控制污染增量的任務繁重。甘肅省承擔國家“西電東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輸出端電站建設任務,加之近年來東部產業向甘肅省轉移速度加快,實施的火電項目、落地的化工項目增加了污染物排放總量,給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造成較大壓力。
(三)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仍有差距。甘肅黃河流域絕大部分地區處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自然條件差,生態問題多,水源涵養與水土流失防治任務量大面寬。重點水源涵養補給區生態系統依然脆弱,生態問題交織疊加。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40.38%,水土流失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四)礦山生態恢復和自然保護地整潔還需加力。甘肅省礦產資源豐富,賦存條件較好,長期大量開發礦產資源導致的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突出。礦山開采造成地貌景觀和地下水含水層系統破壞,礦山廢水、廢渣帶來環境污染等不良影響,加之財政收入有限,且尚未形成礦山環境綜合整治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用于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投入不足,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五)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維短板依然突出。城鄉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足,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存在一定缺口,秦安縣、靜寧縣、環縣、微縣、廣河縣、蘭州新區等地的13座污水處理廠運營負荷率超過90%,有的超負荷運行。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管理水平低,管網改造點位不準,雨污分流覆蓋率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設施落后,處置方法單一、填埋空間有限,處置效率較低、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
三、美麗甘肅建設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立場和關鍵方法就是系統觀念。建設美麗甘肅,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甘肅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具體工作中,必須處理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五個重大關系”。
一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甘肅省經濟長期欠發達,各級各方面求發展、謀發展的愿望比較強烈,但是發展愿望再強烈、競爭態勢再激烈,保持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決不能弱化,抓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決不能放松。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善于算政治賬、民生賬、長遠賬、整體賬,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口,促進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努力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二是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目標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治理的同時,做足統籌協調的大文章,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面對交織疊加的新老問題、突出矛盾和現實困難,要統籌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治理和監管、攻堅和日常,防止出現“邊治理邊發生”“按下葫蘆浮起瓢”等現象,確保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任務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是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有機統一起來,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很多任務,像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生態建設、沿黃流域水土保持和廊道綠化等,都跟生態修復密切相關,要把握準生態狀況、考慮好環境因素、研究透具體措施,在具體工作中統籌好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特別是實施水土保持工程項目時,一定要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沙則沙、宜荒則荒的原則,認真分析研究地區自然環境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人工修復措施,加快生態系統恢復進程。
四是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發揮這一公共產品的最大效用,既離不開強有力的外部約束,也需要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這方面,甘肅省已出臺了《省級有關部門和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明確了部門單位的職責和任務,必須不折不扣抓好執行落實。要健全完善部門之間、地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自然保護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加大跨地區跨部門以及同時涉及地方和自然保護區的工作協調,形成有效工作合力。要樹立市場化思維,善于運用經營的理念、借助企業的力量,吸引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加快構建多元化資金保障格局。
五是“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做主,決不受他人左右。從全省實際看,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六大高耗能產業用能占規上工業用能比重長期在80%以上,第二產業碳排放量占到排放總量的70%。這就決定了,落實“雙碳”戰略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把“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要求貫穿始終,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各項工作任務。要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查,推動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項目開發交易,爭創國家第二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試點園區,建立氣候投融資項目庫,促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努力讓美麗甘肅的綠色底色更加厚重、更加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