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為
文化建設就是為城市鑄魂。重建文化構想,是對已有的文化現象進行重新思考,是對城市文化再加工,再創造。轉變思想、觀念,營造出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圍,成為城市居民自豪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標志。本文從“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三個層面,論述蘭州文化追求卓越、創造卓越、實現卓越的現實途徑,盡早“追趕進位”“重振輝煌”。
文化對于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與精髓,是社會進步、城市發展的引領,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城市。
城市是人類集體生活的主要場所,城市文化構建對于城市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城市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需要進行城市文化的重建。在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是在失落中與之漸行漸遠,還是迅速崛起,“敢于爭先,實現卓越”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更是成為新時代黃河之城發展的目標。
一、創意驅動,追求卓越,闡釋蘭州城市文化新思路
(一)重塑城市意象,擦亮城市符號
1.“勇,志之所以敢也。”文化的解放根本就是思想的解放。追溯城市的文化發源,突破思想藩籬,激活傳統文化基因,激活城市歷史文脈,面向未來,主動求變。精準把握城市文化特征,書寫好城市歷史發展史詩和城市故事。
當一座城市展示出城市管理者具備創新性觀念、創新性思維、創新性能力,優先考慮人們的需求,著力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街道安全、居住環境良好。構建優質的文化、教育和醫療設施,展示出深厚的歷史積淀,地域文化濃厚,散發出迷人的文化氣息。有煙火氣,城市處處透著美學和藝術氣質,更加美觀和舒適;有絢爛的陽光,充足的體育活動場地、設施;有熱情洋溢、友善、健康的市民;有城市溫度,容納、接受、幫助外來者。通過塑造城市新形象,促使古老城市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這些發展要素顯現時,城市開始顯得朝氣蓬勃和興旺起來,變得“宜居汝上也”并具有國際范式,無疑對于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們有極強的吸引力,各路英豪也都愿意匯聚到這里,尋找各自的存在感,與城市一道并肩作戰,共同進步。
創意設計和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釋放新的魅力,促進城市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呈現出歷史與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吸引更多的文化游客。
2.建立城市文化品牌,追求與眾不同的特色和優勢。依河而生的黃河之城——蘭州,史稱“金城”,是西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節點城市,橋梁、輻射、帶動優勢突出;自古以來就是通往河西走廊及歐亞內陸的交通要塞;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交匯地;中原向西拓展,蘭州城又成為軍事防御、軍事準備的重鎮,地緣戰略十分重要。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修蘭州城碑記》中記載:“治省會之區,金湯尤重”“蘭州之所面山為城,倚河為津,形勢最為重要且自我”。
明確“交通要塞、邊防重鎮”的歷史定位,符合蘭州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既突出了歷史特征,又講通了與古長城、金城關、古渡口、征西等相關的所有故事。
金城郡設立與蘭州建城史是地域文化乃至中華文明歷史生成和歷史軌跡的重要部分,通過整理出具有城市鮮明特色的文化內涵,建立具有突出地域特征的“金蘭文化”文化品牌,這與廣為人知、地域特點十分突出的地方語言“京蘭腔”非常搭調,有利于快速推廣。
以特色資源和特色金蘭文化為栽體,作為城市文化的品格與風貌,明確現在的態勢與未來的走向,釋放內蘊的精神意象和價值符號。
3.突出新時代特征,實現城河共榮。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是縱向的,故事可以依據歷史擴展和演繹、是橫向的。黃河蘭州段沿線,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一脈獨特的文化塑造了古老的城市,留下了許多傳奇。
中華創世神話大禹治水中講述了大禹在位于白塔山九州臺分天下為九州的傳奇故事,在黃河兩岸代代相傳。“大禹治水”的傳說,已成為沿黃城市爭相奪取的資源。
邀請國內外各年齡段名流、學者、文史專家等,用多元的文藝創作對神話、傳說、故事進行當代的解碼,以神話傳說的敘事方式編寫大禹浩水,打造禮儀、節慶文化,以此構筑中華文明源頭在黃河之城的新文化標桿。
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推動城市發展提速升級,實現城河共榮。將黃河沿線景點、景區統籌命名為更突出城市特征,貼合黃河文化特性,富有新時代氣息的“黃河·絲路映象”。把達川鎮三河匯流自信的命名為“三河口”,為把150.7公里黃河蘭州段融入黃河國家公園提早準備。
(二)科技助力發展,推動文化更新
1.數字時代,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可以創造出更多可能性。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新興數字技術與數字裝備支持數字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數字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應用服務等創意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開發,文化借助科技的力量和科技融合實現再次騰飛。
數字時代的科技和文化融合,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新的可能性,讓人們可以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更加廣泛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數字化的文化資源,能夠更好地保存和傳承,使得傳統文化不至于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逐漸消失。有助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實際的文化場景,把束之高閣的文溯閣《四庫全書》、宋本《淳化閣帖》、明刻本《藝文類聚》等歷代文學珍本,通過公開展示、復刻等多元利用方式,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創造出全新的、更加生動的文化體驗。
2.科技對文化的改變重塑了文化產業。科技追趕需求,促使科技和文化的融合。科技的發展已經對文化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萍歼M步改變了傳統文化的觀看和傳播方式,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文化形態和產業。文化產業更加順應用戶需求,提高了用戶體驗,也提高了文化產業的盈利空間。
新技術的出現,使得文化創作方式得到深刻改變,“文化+”相關產業融合共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力量。科技對文化產業的全面升級,促進了內容創意的迅速增長,文化產業不再被限制于傳統的媒體。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創意輸出,從而使得文化產業更加豐富、多元化,能夠從多方面滿足用戶的文化需求。
3.文化創意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的新興產業紛紛涌現。創意和創新幾乎已經滲透到了所有的文化經濟活動中,文化產業信息化趨勢日益明顯。技術可以促進供給效率的提高,比如AI輔助內容生產(文字、圖片、視頻等)。AR/VR/MR類內容和設備可以改變用戶消費場景和互動方式,5G環境下的長短視頻占用時長的提升改變著用戶的消費偏好和習慣,而計算和云存儲基礎設施則帶來云游戲和存儲內容重復再現的機會。
二、美學引領,創造卓越,構建城市獨特文化氣質
(一)重視美學創造,精心設計場景
1.美學賦能城市文化構建。美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不僅僅是一種審美理論,更是一種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通過美學視角探索和創造城市建筑的美麗與藝術,可以賦能城市文化構建,讓城市更加美觀、舒適、富有活力,激活城市文化的創新力。城市的美學充實了城市文化,增強了城市文化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
城市需要有生命力和創造力。如今,城市美學正成為影響未來城市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同時,也帶來關于“城市美學”的思考,如何將城市美學與城市經濟、人文、政治相融合,成為城市發展的助力器;如何讓生活更美好,是我們在新發展階段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管理、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的各環節,始終貫穿城市美學的理念,突出城市的歷史文脈、文化底蘊,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凸顯獨特魅力。讓城市成為一座文化的容器,為人們提供情感的歸屬和精神的寄寓。
2.美學與歷史共同構筑城市風貌。在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中,充分運用城市美學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城市風貌,展示城市歷史,留住城市記憶。既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藝術需求,又能夠傳承好城市文脈,體現具有特色的城市品質,彰顯城市氣質和魅力。
蘭州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建設歷史街區不是只能選擇明清仿古風格。明清建筑的特性決定了做為商鋪,它的制約性太多、未來商業利用價值太少。
蘭州市屬五區三縣442個社區,如果一個社區選擇一個有規模的小區,在改造、更新中融入美學理念,展現城市歷史,營造出具有歷史風貌特征的環境,將是蘭州城的一次革命改變。
3.精心設計城市標識。城市標識是重要的城市文化栽體,也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城市管理與城市美的展現從來不會產生矛盾。比如城市導視系統、城市牌匾標識等等,都是重要的栽體,應該體現精益求精的精神。城市路標、市花、市樹、城市雕塑,商鋪的門頭、廣告標識、商品展示等,都是城市美學、城市氣質的具體展現。商鋪設計應當符合各自經營特征,千鋪千面,多姿多彩,各具特色,這樣才會營造出詩意滿滿、文化處處的魅力城市。
(二)文化傳承與時代互動
1.追尋黃河文化,優化文化資源。以特色資源和特色金蘭文化為載體,作為城市文化的品格與風貌,明確現在的態勢與未來的走向,釋放內蘊的精神意象和價值符號。用城市文化空間結構建設支撐文化發展戰略,始終堅持追求卓越,讓市民都能欣賞我們的城市文化模式,培養“人人追求卓越,人人創造卓越”的精神,相互達成共識,不斷塑造完美和第一。推動城市文化的不斷健康發展,傳統與時尚并存。持續釋放城市魅力,增強城市吸引力,體現出先進的新時代水平。
2.新生代將是傳統文化和新時代文化的傳承者?!盎ヂ摼W世代”“二次元世代”“數媒土著”“Z世代”、備考青年、元宇宙不只是熱詞,而是從誕生之時就與網絡信息時代鏈接。受數字信息技術、即時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產品等影響,個性鮮明、視野開闊、理性務實、獨立包容,而且其作為一個十分龐大的消費群體,潛力不可估量。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消費習性、選擇和方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消費習性、模式和特質,他們將會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新時代文化的未來繼承、光大和傳播者。
3.拍一部講述蘭州人自己的故事劇,為蘭州引流。一首歌可以唱紅一座城,一部劇可以帶火一座城?!敖z路花雨”“大夢敦煌”非常精彩,創造過輝煌,但沒能帶動蘭州奔跑,沒有把游客留在蘭州。
編排打造一部屬于蘭州人自己的連續劇,講述蘭州人民,展現蘭州本土生活的故事,讓群眾了解、接受自己的本土文化,激發和培養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熱愛,為城市文化發展造勢,為蘭州引流。
三、藝術點亮,實現卓越,綻放“黃河之都”時代之光
(一)藝術注入活力,創新社區構建方式
1.美學與藝術塑造城市。城市的產生與發展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還與藝術審美等精神追求密不可分。藝術首先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事物,屬上層建筑中的社會意識形態,它以自身獨有的方式能動地認識世界,美學與藝術相融合,互為驅動。
藝術給城市塑造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提升了城市氣質,增強了城市魅力。藝術的想象打破思維的局限、固有的思維模式,將美學與藝術實踐融入城市建筑與規劃,以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之美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城市文化。
2.增強城市藝術氛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一座城市的眷夏秋冬,因為有了音樂、美術、書法、攝影等創意活動而變得斑斕多姿。發動社會力量,吸引多元主體,在景區、景點和街道等地方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和表演,增強城市文化氛圍,塑造城市藝術形象。
利用社區空閑土地,加強城市藝術氛圍塑造。在城市街區建設中注重增加公共藝術,減少口號、標語,在這些地方增添一些植物、蔬菜的種植,社區業主以地塊承包等多種方式參與進來,增強社區的向心力,創造出更豐富的城市形態。
3.結合RAR演繹“百架水車群,百掛羊皮筏子”順流而下、千帆競發的場景。在新城鎮百年水車周邊,修建一批水車,運用“R真實場景+AR技術”現場數字燈光數字與虛擬藝術相結合技術,虛實結合,營造百架水車群,展現新城百架水車灌溉的宏大場景。從黃河母親到青白石的黃河河面上,在黃河波瀾中,實物與聲光電結合營造出“百掛羊皮筏子”順流而下、千帆競發的場景。
(二)發展黃河文化,培育引領區域發展的號召力
1.以開放、容納的姿態,加強地緣合作。蘭州地處黃河上游,是萬里黃河流經的第一個省會城市,也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文化在這里,就是黃河與居住在這座古城的市民世世代代相峋相濟、無法分割、相互依存的歷史。這就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依托。開放、接受、容納,與友鄰省份和城市共享共建,進一步打開文化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的通道,全方位展示“黃河之城”新形象,助推蘭州努力成為區域發展的引領者。
2.充分挖掘、活化、利用城市文化遺產。為了將那些有價值的文化傳承下去,獲得文化產業領域比較優勢,盡可能保護并修復歷史建筑和古跡,建立文化名人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區等。將城市的歷史和故事進行形象化展示,開發、設計創意文化產品。進一步保護、活化、利用文物遺址、建筑設施、工業遺址、水利設施、橋梁、藝術作品等資源,弘揚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讓城市文化更加深厚、豐富。高質量打造黃河蘭州段,全方位展示“黃河之城”新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
3.構建特色鮮明、鏈條完整、效益顯著的“金蘭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城市需要有生命力和創造力,堅持市場主導,以市場化理念、思路、方法謀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發揮企業家生力軍作用,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文化產業,實現“金蘭文化”生活化、實體化、產業化。堅持融合發展,推動“金蘭文化”與文創、餐飲、旅游、工業、數字化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用獨特的城市形象吸引人們的注意。
4.增加文化和藝術元素、場景打造城市。城市需要有生命力和創造力,通過增加公共藝術品、文化活動和音樂節等方式,可以打造獨特的城市形象和吸引人們的注意。通過引進國內外優秀的文化資源與本土文化融合,呈現城市文化內容多樣化,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品牌,使城市文化更加生動、豐富和有趣。以共同愛好尋找共同利益,讓世界領略蘭州獨特魅力,喜愛萬里黃河第一城。
以發展的思維、全局的觀憊,建設文化城市“新場景”的良好局面。在達川鎮“三河口”打造“萬里黃河第一城”主題場景,以場景鏈接萬物,利用一切可用的場景構建城市文化優勢,用特色主題場景增大城市辨識度。
努力提升城市在區域的典范引領力,帶動黃河沿線產業集群化發展,讓古老城市依托黃河文化破圈而出,站上時代潮頭,綻放時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