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霞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甘肅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讓不靠海、不臨江、不沿邊的甘肅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后衛”變“前鋒”,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強調,“甘肅最大的機遇在于‘一帶一路”,為甘肅準確認識發展的歷史方位、時空背景和時代坐標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肅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全省各級領導和干部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不斷強化“最大機遇”意識,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深刻理解、把握“最大機遇”。從國家所需和甘肅所能出發謀劃用足用好“最大機遇”,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東出、西進、南向、北拓”戰略,努力構建內外兼顧的開放格局,并通過多平臺加速推動經濟發展。同時,甘肅加強陸海聯動,以西部地區為主要方向,向多個方向并進,實現了全方位的開放,形成了新的開放格局。這一新的開放格局將為甘肅省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
甘肅融入“一帶一路”十年成就斐然
10年來,甘肅積極參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從理念化為行動、從愿景變為現實、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充分展示了甘肅在“一帶一路”上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現了甘肅的責任擔當,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向西開放新道路。10年來,甘肅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重大歷史機遇,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踐行“開放、綠色、廉潔”的理念,專注于“高標準、可持續和惠民生”的目標,不斷擴大與沿線國家在健康、綠色、創新、數字等新領域的交流合作。經過10年“出政策、建平臺、暢通道、擴外貿、促合作”,甘肅的制度設計銜接配套、開放平臺漸成體系、通道能力持續提升、樞紐作用日益顯現、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人文交流更加密切,共建“一帶一路”的“最大機遇”不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十年風正勁,揚帆再啟航,抓住用好甘肅“最大機遇”,開啟共建“一帶一路”嶄新十年征程
我們從追求宏大目標轉變為注重細致工作,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甘肅經歷了非常特殊的發展歷程,現在已進入國家重大戰略疊加和自身發展勢能跨越式發展的歷史交匯期。目前,甘肅正在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積極準備迎接新的發展機遇,并爭取趕超其他地區,取得更大的發展,已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新起點上,全面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的新征程。走進“一帶一路”第二個新的黃金十年,甘肅必須繼續抓住用好“一帶一路”最大機遇,統籌“兩個大局”,用好“兩個市場”,嚴格按照總書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要求,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突出甘肅戰略定位和特色優勢,抓住用好“最大機遇”。要突出承東啟西、聯南通北、連接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擴建交流合作平臺,持續推進對外開放,以互利共贏譜寫“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新華章;要突出黃金戰略通道定位,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甘肅“三廊六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做大做強通道經濟;要突出物流經貿綜合樞紐定位,依托通達國際的外運通道,打造樞紐制高點,積極發揮物流樞紐功能和經貿樞紐功能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發展,推動對外貿易;應強調貿易基地的主導地位,夯實電子電器、石油裝備和新材料外貿型產業,確保外貿產品銷售額的平穩增長;擴大文化高地的影響力,深化人文交流與合作,把“一會一節”大型活動辦下去,全面提升甘肅文化軟實力。
二是要枸建“一帶一路”立體五聯互通網絡,抓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和關鍵。互聯互通建設將大大降低區域間經貿往來成本,有效提升要素跨區域流動和配置效率。未來甘肅要緊盯通道、樞紐、信息等開放要素,持續改善基礎條件,并致力于在基礎設施、制度規章和人員交流三個方面進行聯通建設。目標是實現政策、設施、貿易、資金、民心等各個環節的互聯互通。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再延展到“心聯通”,逐步形成立體化、便捷化、高效化、人文化的支撐體系。
三是要構建“陸、海、天、網”立體式開放通道格局。以經濟走廊為引導,以大型交通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為支撐,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網為依托,構建涵蓋陸、海、天、網的互聯互通網絡,疊加釋放RCEP自貿協定、AEO認證等政策紅利,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支持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促進甘肅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助力甘肅高水平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四是要進一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制。從制度規章、通道物流、交通運輸、經貿合作、文化旅游等方面發力,促進區域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逐步構建甘肅開放型發展新格局。
五是要深化改革,開展務實合作,支持民間交往。聚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要求,一方面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用足用好共建“一帶一路”的最大機遇,增強資源要素吸引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另一方面以節會平臺引領,為鏈接世界“搭橋”,想方設法聚人脈、拓渠道、建平臺、促發展,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各領域全方位的務實合作,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多層次、寬領域的民間交往交流,推動外貿產業提質增效、人文交流走深走實、民間交往廣泛深入,為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戰略和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嶄新篇章作出應有的貢獻。
六是要不斷拓展合作新領域。圍繞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發展、智庫交流、廉潔絲路等主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深度合作,高質量合力打造創新絲路、數字絲路、綠色絲路、智力絲路和廉潔絲路。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產業技術需求,積極培育申報“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和“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持續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前沿領域合作以及科技與產業、金融的深度融合,全力拓展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新渠道,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走深走實;對照國際高標準數字規則,深化數字經濟領域改革與國際合作,推動數字互聯互通,重點在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等領域展開合作,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力爭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發展、數字化轉型、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等領域打造一批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合作項目。創建蘭州“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激發發展動能,推動構建包容普惠、規范有序、合作共贏的絲綢之路;深耕“綠色絲綢之路”,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在這方面,我們要繼續與沿線國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污染治理、循環經濟、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荒漠化和沙塵暴防治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此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致力于將河西走廊打造成一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為此,應加強對農產品綠色生產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整合,以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同時,還將進一步擴大與中亞和西亞國家的合作交流,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綠色的絲綢之路。加強農產品綠色生產技術的創新研究與集成,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智庫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一個橋梁,我們致力于傳播理念、解讀政策和了解民意。根據“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倡議的要求,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發揮智庫合作力量,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智庫合作,開展聯合研究,分享最新成果,通過參與論壇、研討會和訪學等活動,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合作網絡,促進文明互鑒,產生更多客觀、公正的研究成果,提出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智力支持;將廉潔高效作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堅持共商廉潔伙伴關系、共建廉潔營商環境、共享廉潔發展成果的合作原則。對腐敗零容忍,讓資金、項目高效運轉,保障各項合作更好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