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婷
(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南寧 530003)
進入新時代,信息化和數字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通過數智化轉型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以此提高企業應對不確定風險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數字化”和“數智化”不斷涌入人們的視線,而“數智化”區別于“數字化”,“數智化”是“數字化+智能化”的有機結合,是“數字化”的進階版。“數智化”的概念最早于2015 年由北京大學的“知本財團”課題組提出,最初的定義是數字智慧化與智慧數字化的合成。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數智化”一詞有了不同的理解,其概念也在不斷擴展和深化。同時,財會領域的內部審計板塊也引入了“數智化”的概念,愈來愈多的學者和實務界人士對內部審計的數智化展開研究。
內部審計是組織治理的重要基石,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面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應用,這些技術正在極大地影響著全球經濟的進程。同時,當今社會正處于VUCA 時代,在這個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模糊的時代,內部審計不斷向前發展的趨勢卻是不變的。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各企業把握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機遇,積極推動企業的轉型發展,其中就包括對內部審計進行數智化變革,使其更好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價值創造目標。
本文從促進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的動因、變革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其價值創造效應3 個方面進行多角度分析,探討在大數據時代內部審計的新發展。
以往學者對內部審計轉型動因的研究主要從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自身需要兩個方面展開。張慶龍等[1]基于環境不確定性和戰略導向兩個視角分析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的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在環境不確定性視角中,包括政策、技術、數據和危機管理四方驅動;在戰略導向視角中,包括效率、效能和創新三方驅動。本文基于前者的研究,將外部動因概括為技術創新發展、復雜的審計環境,內部動因包括組織架構轉型需要和追求更高效率。
在技術驅動不足的時代,傳統的內部審計主要依靠人力進行現場審計,這不僅耗時耗力,審計質量也得不到保證。現如今,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區塊鏈和云計算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內部審計的轉型,使高質量的內部審計成為可能。
“大智移云區”技術的引入可以在龐大繁雜的數據池當中有效清洗挖掘出關鍵數據信息,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智能語音和圖像分析等新技術,能夠有效識別和利用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使其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創新了審計模式、審計方法和審計工具[2]。通過“大智移云區”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從抽樣審計向全面審計、從現場審計向非現場審計、從事后審計向事前監測預警審計的轉變。新技術帶來了新的創新驅動力,通過建立審計模型和風險預警平臺,使內部審計不再是簡單的事后被動審計,而是更加注重事前風險預測和預警,做到防范化解風險,有效降低系統風險。
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日新月異,使得審計環境變得愈來愈復雜。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商業貿易衍生出一大批互聯網交易和新興行業,相對于傳統的實體經濟和行業來說,這些互聯網交易看不著、摸不到,已有的規章制度和審計方法難以適應其發展,進而加大了針對互聯網交易的監管難度。同時,跨境電商和國際貿易的存在更是極大地增加了審計難度,這種類型的審計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各國審計體系的差異和語言交流及文化的異同等都對當今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財務造假和舞弊的手段更加隱蔽,涉及的范圍更廣、數額更大、影響更深[3]。如果不對這些造假和舞弊及時進行規范和監管,容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造成弄虛作假的企業存活下來,而誠信規范的企業退出市場,最終破壞了市場經濟。
傳統的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多為垂直式結構,在該結構下容易造成從管理層作出決策到執行層執行決策的行動遲緩,難以滿足如今復雜的審計環境對審計決策和行動速度的要求,因此,組織架構亟須進行轉型。在內部審計的數智化轉型中,組織架構需要支持數智化所需要的前臺、中臺、后臺,主要分別實施遠程或者現場審計,與被審計單位接觸了解;收集數據并且搭建和運行審計體系和審計模型;制定和規范業務流程、審計方法及戰略目標等。總之,新的內部審計數智化組織架構需要體現決策和行動速度,當緊急狀況出現時能夠迅速做出預警反應,同時,能夠使組織站在一個新的戰略高度,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單位的有限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大智移云區”等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內部審計數智化有了技術引擎的保障,同時,日益復雜的審計環境迫使內部審計快速變革,而組織對效率的更高追求則在組織內部驅動了內部審計的發展變革。傳統的現場審計、人工審計、抽樣審計等已不再適用于當前龐大的貿易經濟發展體量和由此產生的大量紛繁復雜的數據,為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必須進行內部審計的數智化變革。在變革后,可以實現非現場審計、智能審計等,信息技術的存在可以使得持續審計和全覆蓋審計成為可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運用,提高了數據獲取的速度和質量,同時,審計模型的投入使用增強了防范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內部審計的效率[4]。
數智化的內部審計區別于傳統的內部審計,是在傳統內部審計基礎上的創新發展,實現了現場審計向非現場審計、抽樣審計向全覆蓋審計、事后審計向事前防御、從被動向主動等一系列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具有其鮮明的特征。
簡單地說,內部審計數智化主要是將數智化手段引入內部審計,實現審計信息化手段和工具的提升。內部審計數智化全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這些新技術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內部審計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以查錯糾弊為主的內部審計向智能化審計轉變。隨著數智化技術的不斷成熟,內部審計利用RPA、機器學習、文本挖掘、圖像處理和可視化分析等手段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和智慧分析,實現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數據應用的高效率和高精確度,推動內部審計的縱深發展。
從概念上看,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是一個新名詞,但其并沒有改變內部審計的本質。內部審計之父索耶認為,內部審計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地使用資源,是否實現組織目標。盡管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改變了以往審計數據孤立使用的形式,但是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并沒有改變審計的監督本質,只是變革后更加關注對審計數據的綜合運用,進而更好實現其監督職能。
在內部審計的工具中,傳統的內部審計借助計算機對數據進行簡單處理,缺乏對數據的整體分析。數智化的內部審計綜合運用了自動化、可視化和智能化技術,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同時,通過算法轉換和審計模型的運用等,最終輔助完成各項審計監督活動。在內部審計的方法上,傳統的內部審計主要是對財務收支和財務報告的合規性和合法性等進行審核稽查,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在傳統的抽樣、盤點中引入了RPA、NLP、OCR 識別技術等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因此,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是一種變換新形式但不改變審計本質的新模式。
審計署于1996 年頒布了《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為數智時代的審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20 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強化統一管控能力,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領導和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推動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與應用。2022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進一步優化了審計監督手段,將電子數據納入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資料的范疇。
通過國家機關頒布施行的審計法律法規可以看出,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是國家審計理念的映射,反映了國家對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指引。從1996 年到2022 年,審計制度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映射了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和數智化變革的趨勢。
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研究中對價值驅動因素的理解具有不同之處:經濟學角度認為,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包括提高勞動效率、減少勞動成本、發展科學技術和如何改進勞動方式和勞動工具;管理學角度認為,影響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戰略、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本文從管理學角度對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的價值創造效應進行分析[5]。
公司戰略是價值創造的決定性因素,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公司戰略反映了管理層對風險的偏好屬性,同時,要求公司對自身所屬行業的實際情況、競爭程度和技術變革等作出判斷。因此,內部審計需要根據公司戰略而對審計平臺的風險預警系統進行有關參數的設置,在公司設置的參數值內明確實施風險預警。同時,信息對稱是制定公司戰略的重要條件,只有基于完善的信息才能洞察社會和行業情況,才能明確公司戰略并根據市場風向變化而快速調整戰略。內部審計的數智化變革引入了多種新技術,不僅對公司業務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應用發揮作用,也能夠通過智能系統對各模塊業務進行綜合分析,輔助管理層進行戰略制定。科學正確的公司戰略可以為組織帶來源源不斷的價值,內部審計通過數智化變革進而改變了內部審計方法和內部審計工具等,最終服務于公司戰略,為組織實現價值創造。
公司治理主要是通過規劃薪酬體系、考核績效和管理投資者關系等來促進價值創造的實現,對價值創造發揮著制度保障作用。其中,在國有企業中更應該科學規劃薪酬體系和績效考核,保證國有資產實現最大效用。有效的薪酬體系建設有利于輔助國企打造一支為實現公司戰略保駕護航的人才隊伍,激勵員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對國企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整頓工作作風,為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通過明確員工系統權限從而明確員工的權利和義務,有利于做到職責清晰。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平臺,可以清晰了解每個員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貢獻,為日后績效考核提供參考數據。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將工作上每個節點的信息都完整保存下來,避免在產生責任糾紛時互相推諉,尤其是在對管理層和各部門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和離任審計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6]。總之,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在制度層面上發揮了價值創造效應。
管理控制主要是對公司制定的戰略和計劃進行跟蹤、監督和執行,內部審計作為管理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數智化變革之后增強了其價值創造效應。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是公司作出的戰略決定,體現了管理層對內部審計文化的重視,有利于實現員工對審計文化的高度認同,從而在工作實踐中遵紀守法、恪盡職守。內部審計在數智化變革中由于運用了“大智移云區”等新技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為干預,大幅提高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只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得到保障,才能使組織的內部審計工作得到順利展開,對組織的各項事務查錯糾弊,對日常業務監督實施,對關鍵事項重點關注[7]。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其中促使了內部審計進行數智化變革。首先,技術創新發展、復雜的審計環境、組織架構轉型需要和追求更高效率是內部審計數智化轉型的動因;其次,技術與審計的高度融合、變形式不變本質的新模式、映射了國家審計理念是其變革特征;最后,本文從公司戰略、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3 個角度分析了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的價值創造效應。
內部審計的數智化變革,不僅僅反映的是各種技術上的創新發展,其實更是思想層面上的變革。內部審計數智化變革已是大勢所趨,選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才能更好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致力于推動內部審計的數智化變革。相對于資金、技術和人才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來說,國有企業以其天然的優勢條件能夠更快加入這場內部審計的數智化變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