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金 邱啟亮(.鄄城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 菏澤 74600;.興國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 贛州 34400)
高校體育場館不僅是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的重要場所,也是服務全民健身的物質載體,更是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物質基礎。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斷深入和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匱乏,管理經驗不足,運營管理效能不高,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難題日益凸顯。為了解決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效能低下問題,部分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以滿足師生及周邊居民體育健身場需求,更好地推進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從而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主要有四種模式:學校管理、學校體育部管理、聯合管理和外包運營管理。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6.4%的高校采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中有85.7%盈利較好,數據表明外包運營的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和盈利能力良好。但也存在承包管理團隊中人員配置的年齡不合理、學歷偏低、從業時間短、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跟不上社會智慧化的發展,影響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效能。
(1)校方的主要目的。
①高質量地進行教學管理
調查顯示,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管理上。通過體育場館外包專業團隊運營管理,進而高效地協調體育場館的教學訓練等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學管理效能。體育場館的外包運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校體育場館專門管理人員匱乏的壓力。
②增加高校體育場館資金來源
高校智慧體育場館建設、設施更新和維護需要大量的經費,目前,政府撥款和高校自籌資金是高校體育場館資金的重要來源,政府撥款存在不足,這給高校財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高校通過體育場館外包方式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這樣可以增加高校體育場館資金來源。
③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效率
當今,我國高校基本都具備大量的體育場館,且器材設施先進,環境優美。但大部分高校的體育場館在教學之余處于閑置狀態,利用率較低,導致資源浪費嚴重。為解決這一問題,對外開放是發展的必然。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收益,承包方在提高運營管理效能的同時,將體育場館向周邊社區居民有償開放。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后,周邊大量的社區居民中體育鍛煉愛好者可就以參與進來,從而能夠解決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閑置、利用率較低等資源浪費問題,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場館的功能和社會價值。
(2)承包商家的主要目的。
①獲得商業利益
承包方承包學校體育場館進行運營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調查發現,通過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的高校,運營管理內容基本都涵蓋學生正常上課和場地出租等內容,部分體育場館還進行業務培訓、體育競賽的賽事承辦和宣傳活動等內容。調查顯示,場地的出租盈利占了100%,是外包運營管理最重要盈利方式。
②提升承租公司品牌影響力
公司品牌形象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相比較而言,高校體育場館資源較為豐富,場館齊全、配套較為完善,周邊居民在利用高校體育場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對管理公司品牌形象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通過提升公司的運營管理水平、改進服務質量提升專業管理公司的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1)高校體育場館專業管理人員缺乏。
我國大多數高校體育場館都是綜合體育場館,場館的設備更新維護、環境衛生、安全等都需要專門人員,因此體育場館的運營和管理需要大量專業管理人員。目前,高校體育專業人員缺編現象較為嚴重,特別是專業的場館管理人員。調查顯示,有83.3%的參訪的高校場館的負責人認為,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專業的體育場館管理人員。
(2)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相對豐富,場館設施相對較為齊全,場館智慧化程度不斷提升,場館的運營管理的成本同樣也急劇增加。體育場館里的設備、器材和設施在使用中會不斷損壞消耗,設備器材的維護更新、場館的環境衛生、安全等都需要資金經保障。高校體育場館對在校學生的課余鍛煉收費較低,一些室外場地甚至不收費,高校自己運營管理經濟效益較低,甚至入不敷出。高校通過體育場館外包方式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進而減輕高校智慧場館建設維護帶來的資金壓力。這也是高校對體育場館進行外包運營的重要原因。
(3)高校自身對體育場館管理經驗不足。
根據對高校體育場館管理人員的調查,雖然大部分管理人員具有多年的體育場館管理年限,也具有一定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經驗,但面對高質量發展和新時代管理變革,面對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趨勢和復雜場景,他們的運營管理經驗、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仍存在較大不足。調查顯示,大多數高校自身缺乏高水平的體育場館專業管理人才。
(1)學生對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態度分析。
調查顯示,41.9%的受訪大學生反對高校將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主要是怕影響個人對場地的使用;36.6%的受訪大學生支持高校將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認為外包后服務質量會提升;22.5%的受訪大學生對高校將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持無所謂的態度。支持場館資源外包運營的學生與反對場館資源外包運營的學生相比高了10%。
(2)參加體育鍛煉居民對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態度分析。
調查顯示,56.8%的受訪者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支持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17.9%的受訪者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反對高校將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25.3%的受訪者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對高校將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持無所謂態度。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周邊社區居民支持高校將體育場館進行外包運營管理,擴大開放程度,以滿足居民自身體育鍛煉的場館需求。
(1)體育場館配套設施配備相對不夠完善。
高校體育場館是高校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同時也是是高校體育教學、課余體育和運動訓練的必備資源。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在教學、課余體育和運動訓練之余常常處于資源閑置狀態,這是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先決條件。調查顯示,高校只有具備豐富的場館資源、齊全的設施、完善場館配套才采用外包運營管理的模式。相反,在參與調查的高校中,自身場館資源不夠豐富,設施不夠齊全、場館配套不夠完善等,是高校沒有采用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
(2)對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認識不到位。
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是高校普遍存在的新現象。他們對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所涉及的政策、法規、益處和趨勢等問題缺乏足夠的了解,自身觀念也可能存在對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誤解,擔心學校體育場館采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正常教學秩序可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
(3)外包運營管理的承包費用過高。
高校在外包體育場館的過程中能夠從承包方收取一定的承包費用。調查顯示,在價格認定方面高校普遍存在承包費用收取過高的現象。承包方的投資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其目的是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承包費用過高以至于承包方的盈利空間較小,甚至可能出現無法盈利甚至虧損的現象,進而影響承包方的動力。
(1)專業的外包團隊資源匱乏。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體育場館的建設缺乏與之配套的管理措施,調查顯示,61.7%的高校體育場館由學校自身進行運營管理,管理水平及運營效益不夠理想。36.4%的高校體育場館外包由專業的管理公司負責運營管理的。當今,社會上優質的大型專業的體育場館管理公司十分缺乏,這正是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發展不夠迅速的重要原因。
(2)體育鍛煉消費需求與體育鍛煉消費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體育鍛煉需求在不斷增加,但體育鍛煉消費意識仍有待于提高。調查表明,受訪者的收入與其鍛煉頻率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社區居民體育鍛煉頻率也隨著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收入與消費呈正相關,收入越高,在體育鍛煉消費方面的投入就越大,進而提高了體育鍛煉的頻率。相反,低收入會限制他們對體育鍛煉消費的投入,因此會影響他們的體育鍛煉頻率。不同群體的體育鍛煉消費能力和意識存在顯著差異,收入和體育鍛煉頻率也存在差異。
(3)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安全隱患。
安全是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重中之重。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學校自身安全。調查顯示,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的教學區和開放區沒有區分開,外來人員可以隨意進出教學區域這給學校的安全帶來隱患;另外是高校周邊社區居民在學校體育場館體育鍛煉時的安全。高校體育場館的外包運營管理的安全管理需進一步加強,體育場館設備的擺放、環境衛生等,很容易導致相鄰鍛煉者受傷或增加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這些問題會給外來鍛煉者帶來影響身心健康的安全隱患。
高校必須積極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校體育場館外包管理管理的效益。高校體育場館采用外包運營管理不僅可以解決高校管理人員缺乏、管理經驗不足、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而且可以為高校體育場館的更新維護增加一定的資金來源。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可以滿足高校周邊居民體育鍛煉的場館需求,為高校周邊居民提供優質的體育鍛煉場所。高校體育場館的外包運營管理能夠實現高校體育場館的社會價值。
高校體育場館采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兩個管理方需協同推進,制定相應的管理機制。高校應從宏觀的角度把控體育場館管理的順利進行,體育場館的外包管理方基于高效運作具體事務運營管理,雙方同心、同頻、同振,以確保外包運營管理后高校體育場場館管理各方面事務有序開展。
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設施就是體育場館。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相對豐富,體育場館功能相對較為齊全,場館智慧化程度不斷提升,體育設備更新,體育場館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優質的體育場館專業管理團隊的融入等,這些要素是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
對高校體育場館進行改造升級,提升場館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數字化賦能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將消除管理方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擴大體育場館服務的覆蓋范圍和輻射群體。借助于大數據、云智能等進行數智化驅動,利用VR、AR 和MR 等智能技術,旨在增強體育鍛煉群體的服務體驗,增強居民對體育鍛煉消費的興趣和意識,創設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新場景。這將有助于提高體育場館利用效率和居民體育鍛煉頻率,提升運營管理水平。通過智慧化場館建設,搭建智慧服務平臺。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引入智能化體育鍛煉設備,推動場館服務升級,為居民體育鍛煉提供指導,降低運動風險。實現體育鍛煉流程數字化、管理方式社會化,提高居民體育鍛煉參與的便利性和場館開放的有效性。
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必須選擇綜合實力雄厚的大型專業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集團公司。在推進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過程中,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需求,科學設計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形成委托管理、事企雙軌運營管理、企業合作運營管理、外包運營管理等多種類型運營管理模式。
安全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高校體育場館采用外包運營管理模式,這就要求把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高校應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類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制定校園安全預案,充分保證師生與周邊居民體育鍛煉的安全,為周邊居民的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安全環境。
高校體育場館既是學校的財產,又是社會公共資源,高校體育場館應擔負起其應有的社會責任。高校體育場館在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日益增長的師生的教學需要和社會需求時,配合國家全民健身戰略主動地走向了對外開放的道路,高校、師生和社會實現了三贏的局面。委托管理將成為高校體育場館主要運營模式,體育場館運營改革的主要趨勢是公司化運營改革。以數字賦能提升高校體育場館外包運營管理效能,從而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