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甌市東游鎮中心小學 張賢萍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結構化是指將逐漸積累起來的知識加以歸納和整理,使之條理化、綱領化。數學結構化教學是指以構建學生數學認知心理結構為中心,遵循學生認知心理規律和知識發生規律,有組織、有系統地安排數學學習材料和程序的一種教學觀念和方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效教學已經成為當前一大教育目標。數學教學的基礎是數學概念,基于數學概念進行結構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在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面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不同,有的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掌握知識點,這些都會給教師帶來不確定性。如果教師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學計劃,那么很難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支持。而結構化教學則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規劃和組織來降低教學的不確定性。
結構化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學進度,及時優化教學流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系統有序、科學化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規劃,避免教學無計劃,導致教學過程混亂和不深入。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教學的重要目標。結構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更快地掌握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系統有序、科學化的教學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更有序地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此外,結構化教學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教師采用結構化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和總結,教師可以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時,結構化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結構化教學還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面對不同的教學情境,培養教育研究意識,提高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
傳統的結構化教育模式側重于單向知識傳授,忽略了教學實踐和學生思維的培養。數學教材常常強調機械性的計算和記憶規則,缺乏數學概念和數學思維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影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難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傳統的數學教材容易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固定印象,難以理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的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數學知識,采用良好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數學知識不夠扎實,難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能為一些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資源,難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數學思維是數學教育的核心素養之一,但是很多小學生缺乏數學思維的培養。這是由于傳統數學教育模式和教材缺乏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未與實際情境相聯系,導致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停留在單純計算和記憶上,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
目前,很多數學教育評估體系偏向于應試教育導向,側重于評估學生對計算規則和應用題目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對數學概念和數學思維的評價。這種評估體系容易讓學生產生焦慮,同時,難以全面衡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展狀況和實際水平,缺乏對學生的全面考查。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較強,處于被動思維狀態。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情緒引入相關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迫切愿望,從而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獲取知識。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操作情境,提高思維的主動性,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尚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往往對直觀、生動、有趣的事物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意愿,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分數乘法”這部分知識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對分數的認知比較淺顯,很難理解分數的意義,所以,在結構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巧妙地將知識融入情境創設中,首先,舉出一個完整的框架例子,并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某一部分,進而引入分數的概念,使其更具實際意義。其次,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為每個小組分配一些材料和一份蛋糕食譜。食譜中會列出蛋糕需要的材料比例,如1/2杯蛋糕粉、1/4杯白糖、1/8杯黃油等。學生需要利用這些比例計算出所需的材料數量,并將其混合在一起制作蛋糕。對小學生來說,這種實踐性的數學方法更直觀、有趣,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表示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任務導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結構化的教學實踐中,任務導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任務導學的核心是利用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這部分知識時,首先,教師提出任務:運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引入購物清單概念,讓學生明白購物時需要計算價格,并給出一個購物清單樣本,包括不同商品的名稱、數量和價格(以小數形式表示)。再次,學生分組探究如何計算購物清單的總價,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如提醒學生小數乘法的規則和步驟,引導他們嘗試使用小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鼓勵學生使用具體實例進行計算,并記錄學生的解決方法。最后,采用結構化的教學方式,將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相結合,引導學生利用整數乘法的思路去思考小數乘法知識,并從中滲透小數的結構意義,從而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信息技術成為數學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尤其在小學數學的數與代數領域,信息技術通過數字工具和資源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幫助學生進行結構化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信息技術還可以提供互動性和可視化呈現的機會,使學生以更直觀、動態的方式理解數學概念。學生使用軟件應用程序、電子學習平臺、計算機模擬等工具進行實踐性的探索,能夠深入理解數學原理。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知識時,信息技術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尤其是分數加法這樣的復雜概念。而在結構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滲透一些實際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比如:小明去文具店買了一支鉛筆、一把尺子和兩塊橡皮,一支鉛筆的價格為2.5元,一把尺子的價格為1.7元,一塊橡皮的價格為1.5 元,小明一共帶了10.5 元,請問小明能剩下多少錢?對于這一問題,需要學生借助小數加減法知識去思考,具體的解決過程是:10.5-2.5-1.7-1.5-1.5=3.3,所以小明還剩下3.3元。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將知識內容與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從而落實結構化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開展數學結構化教學的一大目的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這對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學習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轉變的關鍵時期,如果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將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因此,在開展數學結構化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轉變學生學習思路的重視,結合教學內容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
例如,在教學“進位加法”這部分知識時,首先,教師引入數位概念,如個位、十位、百位等,并引導學生利用實際物品(如個位紙牌、十位棋子)來表示數字,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能夠理解每個數位的作用。其次,進行一系列簡單的加法運算,如只涉及個位數的相加,通過觀察計算過程,學生發現當兩個數相加超過10時需要進位。基于結構化教學的滲透,對進位加法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學生的認知,而是要結合實際問題,同時整合其他知識內容,使學生實現更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購物場景中,學生可以計算商品價格并求和。通過這樣的任務,學生能夠體驗到進位加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相聯系。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更復雜的進位加法,如涉及多個數位的加法運算,通過類似的探究和練習,幫助學生逐步理解進位的概念擴展和應用。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旨在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結構化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相互探討、分享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數與代數概念。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積極參與、相互支持、尊重彼此的觀點,形成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教學中,首先,教師介紹大數的概念和基本原則,并提出與大數相關的問題情境:“如何快速估算一百個蘋果的數量?”引導學生討論問題,促使其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分享思考過程和解決方法,互相提問、互補觀點,有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多元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而在結構化教學方式下,教師還可以滲透一些實際問題,將學生對大數的認知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使知識內容更加清晰、具體。在合作學習的結構化教學中,學生共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與合作技巧。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確保學生已經掌握了必要的知識前置條件,再進行更深入的知識探究。此外,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教學。
教師除了傳授數學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數學本質。例如,教授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尋找答案;通過游戲和競賽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講授數學思想和探究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結構化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強化教學實踐的應用價值。具體來說,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場景,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時鐘、溫度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結構化教學策略對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其數學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溝通能力等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數與代數領域的學習中取得了明顯進步,他們不僅在數學概念的理解上更深入,還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此外,結構化教學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對數學學科學習的積極態度。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階段起到打下堅實數學基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作用。數與代數領域作為小學數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涉及數的認知、運算和應用等多個方面,在這一領域中,學生需要掌握數的屬性和關系,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運算規律,并將其運用于實際問題求解中。教師要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真正落實結構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