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職業教育對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影響,結合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貫通教育的探索實例,給出了打造契合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中高職貫通教育的幾點建議,以期對中高職貫通教育的良性發展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貫通教育;地方產業經濟;現代物流管理;產教融合
近年來有關職業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不斷出臺,職業院校也緊跟政策不斷改革創新,職業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職業本科教育也應運而生。職業教育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更緊密,也更接地氣。但隨著產業經濟轉型升級,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仍無法完全符合地方經濟需求,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仍存在一定的脫節。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意見》提出,推動中高職貫通銜接培養,支持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聯合開展五年一貫制辦學。那么,如何更好的開展中高職貫通教育,探索適應地方經濟需要的中高職貫通教育體系?筆者將結合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在貫通式培養過程中的做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職業教育與地方產業經濟發展
我國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1]。而地方產業經濟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可以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當然,地方產業經濟也是職業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職業教育需結合我國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為本地特色優勢產業服務[2]。職業教育只有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經濟,才能進一步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地方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反過來,地方產業經濟發展了,也可以留住人才,為職業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因此,職業教育與地方產業經濟只有協調發展,才能相互促進,共生發展[3]。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傳統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問題日益凸顯,職業教育開始關注貫通式培養,以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我國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也不同,中高職貫通式的職業教育也必須從所在地區產業經濟需求出發,堅持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務地方。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發展體系布局人才培養體系,依托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依托人才鏈提升產業鏈,真正發揮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在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二、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貫通實例分析
(一)中高貫通教育的邏輯起點:產業需求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現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2014年搬遷至上海市金山區,化工產業是金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立足金山、服務金山”的理念,物流管理專業將化工物流作為專業布局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為了更好的了解市場需求,專業教師走訪了華誼天原物流公司、上海金山石化物流公司、孚寶港務有限公司、上海交運遠翼化工儲運公司、上海中石化工物流等金山區典型的化工物流企業,并對其單位負責人、生產一線員工進行調查,以了解化工物流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專業人才需求狀況以及企業對員工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學歷等。
通過調研發現,化工物流各層次人才結構不合理,基層管理人才缺乏。而面對迅速增長的化工物流需求,化工物流企業50%以上的基層管理崗位都要求大專學歷。然而大專畢業生數量卻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導致一些企業只能從一線操作人員挑選基層管理人才。然而這些不具備專業技能的操作員工給生產操作的安全、穩定埋下了極大隱患。與此同時,很多企業也提到很多中專生畢業后會選擇升學,而部分參加工作的中專畢業生工作一段時間發現學歷不夠也會回到學校提升學歷,導致企業人才的流失。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普通高職的學生分別來自中專、高考以及三校生,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很難有針對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很難得到真正提升[4]。而中高貫通的學生就不一樣了,中職階段只需經過甄別和轉段考試,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可以專業學習專業技能,有了中職階段的基礎,高職階段職業技能可以得到快速提升,從而能夠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經濟。于是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2010年開展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滬教委職〔2010〕5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滬教委職〔2011〕34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工作的補充通知》(滬教委職〔2012〕25號)、《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和《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教發〔2014〕6號)等文件的指引下,為了更好的服務金山區產業經濟,物流管理專業決定開展中高職貫通式教育。所幸,2019年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現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上海石化工業學校、上海中石化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校一企”)聯合開展物流管理(化工物流)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試點成功獲批,當年9月迎來第一屆五年一貫制中高職貫通學生。
(二)中高貫通教育的改革創新:行業主導
1.產教融合,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零距離對接
通過多重舉措推動產教融合,進一步促進中高職貫通教育創新,推進“1+X”證書試點工作,從優化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設置、改革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一是組織多次行業企業專家調研會,從符合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出發,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體系的調整,力求與職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培養的畢業生更加符合企業用人需要。二是共享兩校實訓資源,同時將上海中石化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不斷改造升級實訓設備,以期達到專業崗位技能實訓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要求。三是邀請物流企業專家加入教學團隊,圍繞化工物流企業運營、管理和實踐操作等定期開展講座、培訓和指導。四是學生進企業實訓及短期跟崗實習,了解化工物流企業文化、人員素質要求,實踐化工物流倉儲、運輸、單證、辦公文書撰寫等,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2.緊跟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較強專業能力,還要具備高尚的品格、團隊溝通與合作精神、創新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兩校一企”不僅在課程設置上加強了通用核心素養的培養,還特別重視發揮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中高班的所有同學全部參與社團活動,包括體育、文化、技藝、手工、文藝欣賞等五大類型的社團。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社團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僅學到了相應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還陶冶了情操,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學生的自身修養和家國情懷。
3.推進制度建設,為中高貫通助推地方產業經濟提供有力保障
“兩校一企”成立物流管理(化工物流)專業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組織機構,包括“兩校一企”貫通培養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小組主要負責部門有兩校招生就業辦公室、企業專家工作室、兩校物流管理專業教研室、兩校教務處以及兩校其他相關部門。在貫通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兩校一企”共同根據中高職教育貫通試點實施方案,明確《物流管理中高職貫通培養運行管理方案》實施要求和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中高職教育貫通《招生簡章》,制定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下的《學籍管理規定》,擬定以學分制管理實現“一年甄別、五年畢業”的甄別細則,形成“兩校一企”聯合培養系列制度文件。并不斷優化完善,為中高貫通培養試點工作的實施,為更好的服務地方產業經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中高職貫通教育的成效
“兩校一企”通過整合設計中高職課程,精簡知識點重復課程,共享師資、實訓、校企合作資源,整體設計和統籌安排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以及技能的訓練和培養,達到“兩校一企”資源綜合化。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同時與物流管理職業技能培訓深度融合,部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1+X證書培訓內容相融合,專業教學過程與證書培訓過程一體化,學生的考證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高漲,1+X證書考試通過率達95%以上。經過三年的努力建設,第一屆中高貫通學生已順利轉段進入高職學習,在企業跟崗實習過程中表現出色,得到企業的高度評價,相信畢業后一定能滿足企業崗位需要,更好的服務地方產業經濟。
三、打造契合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中高職貫通教育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從服務地方產業經濟出發,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的中高職貫通教育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一成功案例也告訴我們,中高職貫通教育人才培養能夠更好的服務地方產業經濟,滿足社會對社會對“高技能、質量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中高職貫通教育要著眼地方產業經濟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出現,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經濟結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調整,產業結構也亟需轉型升級。社會對“高技能、質量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新一代的產業工人既要具有跨學科專業知識,又要具有實踐操作技能,同時還要能夠處理復雜的工作任務。而普通中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已難以滿足這一需求[5]。
中高職貫通教育旨在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實現職業教育的連貫性與協同性,使學生能夠更順暢地在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中過渡,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前景。中高職貫通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就業需求和產業升級密切相關,因此,職業院校在設置中高職貫通專業時,必須著眼地方產業經濟需求,使得中高職貫通專業與產業協調發展,使地方職業教育和地方產業經濟相互促進、共生發展。
(二)中高職貫通教育要注重培養“高技能、質量型”技術人才
中高職貫通教育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支撐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要路徑。中高職貫通教育提供了人才上升通道,其專業建設的要求必然要區別于普通三年制高職的專業建設要求,人才培養目標應體現“質量高”、“可持續”[6]。“質量高”主要體現在在技術上,技術水平要做到高精尖,“可持續”主要體現在發展上,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從而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
(三)中高職貫通教育要注重培養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這就要求現代產業工人必須要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關鍵,但當前我國中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還比較低,在工作中難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變化。因此,中高職貫通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中高職貫通教育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各行各業技術日新月異,勞動者單一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很容易被一次次的科技革命淹沒。因此,中高職貫通教育要避免五年一貫制教育過程中的專一性,要注重專業群的建設,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融合,注重通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總結
中高職貫通式教育搭建起了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立交橋”,區別于普通三年制高職,體現了“高技能、高質量、可持續”等特點,能夠更好的對接產業經濟,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技術技能型人才。開展中高職貫通教育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式轉變的必然趨勢,職業院校應從對接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依托優質行業資源,結合地方相關政策要求,拓寬職教視野,厘清中高職貫通教育的理念,打造契合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中高職貫通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晉.基于產業轉型升級的中高職貫通式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22(11):100-105.
[2]郝鋼,盧立紅.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教師,?2012(017):29-31.
[3]劉明美,趙守東.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22(3):58-62.
[4]張雅文.中高職教育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5]熊平安,崔艷艷,馬豫婷,等.上海市中本貫通培養模式的實施現狀、現實困境與路徑突破——基于新文科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22(6):64-68.
[6]包文君.基于深度產教融合的中高貫通培養模式的革新與探索——以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中華職業學校貫通影視動畫專業為例[J].大學:教學與教育,2021(8):15-18.
課題信息:本文系中國物流學會2023年物流教改教研課題計劃《中高本縱向貫通,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研究成果,課題編號:IZW2023305
作者簡介:于文玲,女(1986—??),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綠色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