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琨|文
2024 年,全球計劃新增投產的鋰資源項目(不包含回收類)共有20 個,達歷史峰值,在已經建設完成的項目中,澳大利亞、中國和智利仍是主要的鋰資源出產國。
2021年起,我國企業鋰礦投資持續增長。2023年開始,全球鋰資源開始實質性過剩,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2024年,碳酸鋰價格已下跌至10萬元/噸,鋰資源供給格局將如何演變?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世界計劃新增投產的鋰資源項目(不包含回收類)共有20個,達歷史峰值,其中,中國8個、阿根廷5個、非洲國家3個、澳大利亞2個。在已經建設完成的項目中,澳大利亞、中國和智利仍是主要的鋰資源出產國。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在礦產資源管理中對鋰礦給予高度重視,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中將其納入戰略性礦產。2023年,自然資源部就鼓勵礦業投資、加大政策支持,針對交易規則、出讓收益、勘查開采登記等環節出臺一系列礦政管理新政,對包括鋰礦在內的礦產開發采取多項正向激勵措施,促進礦業市場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
筆者認為2024 年,將是我國新增鋰資源大量釋放的一年。新項目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湖南、江西等地。此外,我國對鋰資源的勘查也在持續進行。除了傳統的鋰資源優勢省份江西、四川、青海以外,西藏、湖南、新疆、云南等也加大了對鋰資源勘查的力度,以加快含鋰和涉鋰探礦權的發放。
西藏擁有許多待開發的含鋰鹽湖,2024年計劃投產的項目主要有兩個:一是扎布耶鹽湖二期的1.2萬噸/年碳酸鋰項目,2024年1月,成功實現預濃縮鹽田的進水;二是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礦業”)拉果錯鹽湖一期2萬噸/年單水氫氧化鋰產能項目,已于2023年10月底完工,預計在2024年開始投產。
新疆資源稟賦優異。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和田大紅柳灘稀有金屬300萬噸采選冶項目是自治區“十四五”重點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可產出60萬噸/年品質優良的鋰精礦,是全球規模較大的鋰資源采選冶一體化項目。
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羅布泊鹽湖老鹵提鋰(5 000 噸/年)項目,已于2023年年底宣布投料試車成功。該項目采用羅布泊鉀肥生產后的析鉀老鹵為原料生產碳酸鋰產品,并采用國內先進的鹽湖提鋰技術,“吸附+膜+電滲析”的多技術同時使用,可直接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產品。自2024年1月以來,該公司已陸續開始產出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1月16日,新疆新發3宗鋰礦探礦權掛牌出讓公告,包括和田縣甜水海鋰礦勘查、大紅柳灘外圍龍門山鋰礦勘查和若羌縣瓦石峽南鋰礦勘查。其中,瓦石峽南鋰礦屬于再度掛牌,本次出讓起始價為633萬元,較2023 年1 580.9 萬元的起始價大幅下跌。
紫金礦業旗下的湖南紫金鋰業碳酸鋰一期3 萬噸(項目總計6 萬噸)預計2024 年11 月試生產,原材料為紫金自有礦山(道縣湘源錫銣多金屬礦)選礦后的鋰云母精礦。該礦規模已經擴大到年露天采礦500 萬噸,可滿足年產4 萬噸碳酸鋰當量的生產需求。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業”)位于內蒙古加不斯礦區的鈮鉭礦60 萬噸/年采選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在2024 年將能實現產量的大幅增長。
海外地區新增的鋰資源項目仍然主要集中在資源稟賦極佳的澳大利亞、南美洲以及非洲。其中,澳大利亞的項目進度順利,已經開始產出原礦,而阿根廷和非洲的項目則多由中資企業主導,大多由鋰冶煉廠投資建設,或有資源巨頭支持,這些項目的投產確定性高,但投產節奏恐有擾動。
澳大利亞Mt Holland 是采選業一體化的項目,設計產能5萬噸/年氫氧化鋰;2023 年第四季度,38 萬噸/年SC5.5精礦項目已投產,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開始進行委托加工或銷售。此外,Liontown的旗艦項目Kathleen Valley首期51.1萬噸/年SC6精礦項目計劃在2024年年中投產,目前,已有原礦產出,計劃在投產后的第4年進行二期工程。
阿根廷是本輪鋰資源投資熱土,除目前在產的3個鋰鹵水礦外,一批新建項目投產將帶動產量增長。阿根廷目前有5個在建鋰礦和15個處于勘探或可行性研究階段的項目。在建項目中,五分之三涉及中資企業。
在阿根廷重點項目中,紫金礦業阿根廷3Q鹽湖一期兩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原計劃于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一期和二期項目全部建成并達產后,預計將形成4萬~6萬噸/年的碳酸鋰產能。贛鋒鋰業控股的Mariana 2萬噸/年氯化鋰項目預計將在2024 年投產。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埃赫曼合作開發的Centenario-Ratones 鹽湖2.4 萬噸/年LCM 電池級提鋰項目,預計于2024 年下半年投產,該項目采用DLE原鹵提鋰工藝,可以將生產碳酸鋰的時間縮短至30天以內。韓國浦項制鐵集團公司在阿根廷的Salar del Hombre Muerto鹽湖的一期項目計劃于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二期項目計劃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力拓集團在阿根廷的Rincon鋰項目正在建設0.3萬噸/年碳酸鋰中試裝置,預計將在2024 年年底實現首次生產。
此外,Livent在阿根廷鹽湖的第一個1萬噸擴建階段的建設已經完成,預計將在2024 年第一季度實現首次商業化生產,而第二個1萬噸的擴建階段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實現首次商業化生產,比原計劃延遲了半年左右。
四川雅化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津巴布韋的Kamativi鋰礦一期5萬噸/年鋰精礦即將投產,二期礦建工作將于2024 年完成,屆時,礦山每年開采和處理鋰礦石約230萬噸/年、產出鋰精礦35 萬噸/年以上。津巴布韋Zulu項目在試生產狀態,計劃3月投產。贛鋒鋰業的Goulamina 項目在2023 年第三季度的報告中,建設進度為45%,項目一期規劃50.6萬噸/年SC6鋰精礦,預計將在2024年第二季度完工并投產,二期擴建后產量將增至83.1 萬噸/年SC6鋰精礦。
綜上統計,預計2024 年全球原生鋰資源增量約29.4 萬噸碳酸鋰當量(LCE)。其中,中國增加11萬噸LCE,非洲增加5.6萬噸LCE,阿根廷增加5.3萬噸LCE,澳大利亞增加3 萬噸LCE。綜合鋰資源回收增量,預計鋰供應的總增量將為32.8 萬噸LCE,而鋰需求增量預計為18.3 萬噸LCE,因此,預計將出現23.5萬噸LCE的過剩,過剩幅度為19.8%。
相較于上一輪長達兩年半的鋰價格下跌周期,可以總結出什么規律?
首先,開發鋰資源新項目的公司實力與2018-2019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前一輪擴產是“初創資源商”的時代,那么現在已經進入“資源巨頭”的時代。在2020年之前的資源公司開發鋰項目,其抗風險能力較弱、現金流需求較強,項目投產后急需提升產能利用率,降低綜合成本,因此,這些項目放量的確定性更強、產品過剩對價格的擾動更劇烈。2020 年后,礦業公司通過不斷的合并、重組或收購,礦業端集中度提升、抗風險能力變強、現金流需求減弱。如由Galaxy Resources 和Orocobre在2021年合并成立的Allkem,在2024 年年初宣布完成與Livent 的合并,新合并的公司Arcadium Lithium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鋰化學品綜合生產商之一。Mineral Resouce宣布對Alita旗下Ballhill鋰礦于2023年11月底完成收購,并計劃從15萬噸精礦產能增加至30 萬噸。綠地項目Lion town 旗下的Kathleen Valley項目計劃于2024年中投產,雖然雅保在2023 年先后多次邀約收購失敗,但該項目得到澳大利亞礦業大亨吉娜·萊因哈特現金流保障,助力挺過下行周期。2023年后的新增項目放量的確定性雖然依舊很強,但釋放的節奏有較大調節空間,如短期價格降至成本線下,公司可選擇項目停產,通過供應配合需求的方式應對價格的沖擊。
其次,“澳大利亞鋰礦+中國鋰鹽廠”的傳統資產構架雖然最具效率和成本優勢,但現在正在面臨挑戰。海外鋰礦資源商普遍不滿足于賣礦,都希望向下延伸,從鋰礦拓展為鋰鹽一體化。澳大利亞已啟動“資源+鋰化合物”垂直一體化戰略,并且該戰略得到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也符合美國IRA法案補貼要求。同時,鋰資源商們也再積極推進“中國+戰略”,貨權流向降轉向多元化,如Pilbara與Posco在韓國合資建設的氫氧化鋰冶煉廠也將于2024年投產。未來,會有更多的鋰鹽生產商走出國門,不僅獲得海外資源,還要在海外建設冶煉廠,以更開放的方式融入全球鋰產業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