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帥
當未來的歷史學家嘗試總結2010~2024年人類歷史的時候,“人工智能技術的勃興”一定會成為他們描述這個時代的重要標簽。在過去的15年里,從深度學習到大語言模型,從Deepmind到OpenAI,從AlphaGo到ChatGPT,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諸多成果勾勒了時代變遷的軌跡,“人工智能將改變我們的世界”這一判斷在數年之內就從一個頗具爭議的命題變成了世界各國的共識。在技術浪潮的持續沖擊下,國家安全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緊密而復雜的紐帶關系,將會成為未來國際關系研究和國家安全實踐的基礎。
人工智能的發明并非源于安全目標,但從這項技術誕生之日起就天然具有安全屬性。
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與國家安全活動具有高度的適配性。人工智能技術的外在表現形式多樣,既有數字空間的無形算法,又有物理世界的機器人,但其所具備的核心功能卻相對集中,可以被概括為四點:一是認知,即全方位搜集與分析數據,深入理解現實;二是預測,即分析主體的行為偏好,預測不同場景下的事物演變過程;三是決策,即針對不同情境制定應對策略;四是集成解決方案,即有效調動資源處理復雜場景中的各種問題。

2023年11月2日,全球首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英國布萊奇利園舉行,峰會發布《布萊奇利宣言》。
這些核心功能與國家安全領域的活動高度關聯,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應用于大部分國家安全活動。在安全實踐中,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不同方式與國家安全的諸多領域建立深度聯結,業已成為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活躍要素。
與以往的各種科技不同,人工智能是人類首次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創造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動的系統,這也就意味著,成熟的人工智能系統能夠成為一個人類之外的純粹理性的智慧供給者。這將是首次有人類的創造物能夠超越工具屬性的范疇,以創造性的方式作為伙伴參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因而,人類必須對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國家安全領域所產生的影響必然具有系統性和顛覆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國家安全的內涵。
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國家安全的沖擊是一個系統過程,由于國家安全諸多領域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與人工智能要素互動過程中也呈現出顯著的差異化形態。人工智能正在以不同的角色嵌入國家安全的各個領域,有力地塑造著智能時代的國家安全形態。
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等宏觀安全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扮演著系統擾動要素的角色,正在潛移默化地沖擊和改變著該領域的安全內涵。在政治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借助無孔不入的社交媒體為平臺,通過內容引導或深度偽造等方式直接作用于社會機體,造成國家政治安全的新威脅。在經濟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顛覆傳統經濟結構和全球價值鏈格局的潛力,使經濟安全風險空前加劇。在軍事領域,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研發和應用正在深刻改變著戰爭形態與戰爭倫理,構成了國家安全的巨大風險。
在國土安全、網絡安全、核安全等中觀安全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扮演著賦能主體的角色。在國土安全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提升國土安全防范的能力與手段,反之也可以成為國土安全的重大威脅。在網絡安全方面,人工智能已是網絡攻擊與防御最為有效的加速器。在核安全領域,人工智能技術與核技術相結合所造就的新格局是否能夠繼續保持威懾的有效性,將成為全球戰略穩定能否延續的關鍵。在這些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將改變該領域內的主體間力量對比關系,造就該領域的動蕩與再平衡。
在數據安全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相關主體是安全治理的主要對象。對于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來說,數據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資料,盡可能多地占有海量數據是人工智能產業主體的自然選擇。但數據同時也是能夠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資源,并與個人隱私保護息息相關。為了切實保護國家的數據安全,需要對人工智能產業主體的數據搜集、存儲、流通、使用等諸多環節進行切實有效的規范,確保數據的安全有序利用,而這些規范都主要針對人工智能產業主體而展開。
而在科技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新興安全領域,人工智能的角色又轉變為需要進行有效維護的發展權利。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前沿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對于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的時代背景下,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維護中國的發展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海外利益也在迅速提升,如何有效維護相關企業、團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也將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之間存在著緊密而復雜的紐帶,在技術維度上,國家安全的很多領域都可以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使得人工智能獲得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而在安全維度上,人工智能則是具有“創造性破壞”能力的重大變量,既是舊體系的破壞者,又是新體系“助產士”;既是部分安全風險的源頭,又有可能成為關鍵的治理工具。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下,國家安全的形態已經被深刻地改變,世界各國將不得不在智能時代應對更加復雜的安全局面。
人工智能技術躍遷對于國家安全的影響是全面且系統的,因此,任何國家在面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時,都需要以開放的心態、宏觀的視野和綜合的思路進行頂層設計,并且積極推動實踐探索,妥善應對。
我國應以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應對人工智能安全挑戰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一方面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安全屬性,對其巨大的安全影響做出合理評估;另一方面系統分析人工智能對于不同安全領域的復雜影響,有針對性地選擇政策工具,提出合理舉措。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我國應始終堅持以大安全理念應對安全威脅,將人工智能安全置于整個安全體系中加以處置;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合理配置資源,既要牢牢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占領技術和產業制高點,又要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有效處理人工智能在各領域造成的安全影響。同時,還要充分關注人工智能對于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領域產生的深層次影響,防止體系變革所產生的安全風險外溢到社會層面,對于人類本身造成嚴重危害。
歸根結底,應對人工智能安全風險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將成為人類社會為適應智能時代而出現的轉型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漫長的過渡時期,我們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凝聚民眾智慧,確立以人為本的立足點,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對話,并針對不同安全領域的特點提出靈活、敏捷的治理方案,確保維護安全與促進發展兩方面目標同時實現。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