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史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德育功能與教育價值,將黨史文化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相互結合,可以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建立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其中如何將黨史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了當前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所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本文在簡要分析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價值基礎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黨史文化的策略與路徑進行探究分析,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形成有價值的依據支持。
【關鍵詞】黨史文化|德育功能|思政教育實效|融入路徑|教育價值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典型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多樣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指的是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所能夠靈活運用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在教學中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思政教育目標。黨史文化作為我黨數百年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等偉大實踐中所形成的豐富文化,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帶來了相應的契機,充分發揮黨史文化應用優勢,進一步放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與價值,成為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價值
(一)創新高校思政教育
大學生思政教育強調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最新理論成果充實大學生頭腦、提高大學生理論文化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使大學生堅定跟黨組織走上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為培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優秀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礎條件。而通過將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運用革命歷史上的優秀人物事跡、發揮黨史文化的教育功能與價值,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得到創新與改變,比如在理論知識學習板塊中,以專家講解、探究交流的形式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基礎知識,在社會實踐操作板塊中,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社會實踐中,使學生在其中不斷積累豐富經驗,懂得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民眾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在能力培育板塊中還可以使大學生將自身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在發展大學生創新能力中,使大學生真正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生力量[1]。
(二)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方向的確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當充分發揮黨史文化力量與價值,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正確道德觀和思想觀。尤其在我國多元化市場經濟背景下,人們的價值理念逐漸體現出多樣化、層次化特征,加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盛行和影響,很有可能對大學生群體帶來一定的沖擊,不利于順利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武裝頭腦、豐富思想的同時,學會抵御時代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思想影響,幫助大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在樹立正確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中,真正成為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合理運用黨史文化資源,為大學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不斷升華,有利于改變以往說教式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現象。
(三)強化大學思政教育成效
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黨史文化資源,屬于我國紅色精神和革命意志的重要載體,具有極其重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無論是井岡山精神還是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這些紅色精神在黨史文化中始終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屬于我黨在繼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的升華表現,有利于在其中得以集中呈現我黨優秀傳統文化。另外在新民主主義時期,黨史文化載體和我國共產黨員的價值觀、思想觀與人生觀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更屬于黨史文化構成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研究、提升、發揚黨史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客體地位,所有高校在其中應當充分運用黨史文化資源與價值功能,為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訓基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實訓基地形成可以促進養成教育意識與無養成教育意識進行有機結合的重要教育陣地,便于大學生在思政教育實訓基地所開展的各類實踐活動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尤其在各種革命英雄典型事跡的教育熏陶過程中,從中深刻感受我國共產黨的偉大崇高意志,改變以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缺乏實效性的弊端問題,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以往的傳統理論教育轉化為現代養成教育,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2]。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黨史文化的策略與路徑
(一)設立黨史學科以形成學術支持
為了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充分體現出黨史文化應用價值、促進黨史文化的弘揚傳播,從中建立黨史學科以開展學術研究工作尤為關鍵,有利于豐富黨史文化強化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幫助思政教育形成學術支持條件。比如可以通過開設黨史相關課程,如“中國革命史”“四史”,幫助大學生在進一步了解黨的發展歷史與文化傳統,使學生更好理解思政教育內容、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通過加強高校對黨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在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中,為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形成理論支持與學術支持,還可以通過邀請專家學者前往高校開展講座活動,便于為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指導意見;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黨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促使高校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黨史文化魅力,進一步增強高校學生對黨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感。
(二)以黨史文化完善校園文化
將黨史文化德育功能與價值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可以從建設校園文化角度入手開展工作,使黨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尤其在近些年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過程中,我黨政府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關注力度日益提升,這一背景為黨史文化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形成了有利支持平臺。自建國以來,我黨政府在無數次實踐工作中,通過制定一系列戰略方針,助力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從中開展多樣化高校學術活動、科技活動以及體育活動,為形成社會主義文化和傳統民族主義文化相互融合的健康校園文化建立重要基礎條件;與此同時,隨著多樣化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我黨各大高校內部的社團、協會、俱樂部數量在不斷提升,屬于大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在其中開展各類競賽活動、文化藝術節,已成為現階段建設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校園文化活動中,能夠真正發揮黨史文化價值以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形式的現象并不多見[3]。所以在運用黨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夠從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工作角度入手,將黨史文化有效運用于其中,使各種具有教育意義與價值的革命事跡和專家講座活動融入其中,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這些校園文化活動在內容、主題以及形式方面均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極其密切的聯系,在此之間可以圍繞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狀況,從而吸引更多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為充實大學生思想意識、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建立重要基礎條件。因此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到,促進黨史文化和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充分結合,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黨史文化形成有利支持條件,便于在其中進一步推廣、傳播黨史文化,使大學生得以真正強化對黨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水平,促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得到有效提升[4]。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人才保障支持
人才是促進黨史文化工作順利發展的重要資源,更屬于黨史文化工作的關鍵環節。為了能夠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加強黨史文化教育工作、從中弘揚傳播黨史文化,從中塑造一批高素質、高水準黨史文化教師隊伍尤為關鍵。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幫助教師提高自身教育能力、道德素養與思政素養,使教師了解為人師表的真正含義,從中提高教師工作水平與專業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有效貫徹落實黨的基本方針、綱領路線,將以史為政、資政育人作為首要工作原則,為我黨社會主義發展形成有效支持。尤其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隨著高等院校黨史文化教育工作從教教師數量的不斷提升,加強高校黨史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變得越來越關鍵,便于為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重要的人才支撐。
三、結語
為了在現代化發展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必須盡快推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與創新發展,且從中發揮黨史文化育人功能與價值,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文化進行充分結合,促進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有效提升,便于發展大學生道德素養、促進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許步亮.“學習強國”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價值探索[J].教育觀察,2020,9(5):4.
[2]劉天宇.“學習強國”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價值探索實踐思考[J].2023-11-21.
[3]郝獲平.“學習強國”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價值[J].文存閱刊,2021,000(029):157.
[4]張偉藝.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4):2.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高級翻譯學院2021年度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科研專項項目”黨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運用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WYZA03)】
(作者簡介:蔣小軍,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副教授,西安翻譯學院高級翻譯學院,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及西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