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把握“四史”教育的育人內涵來著手以明確“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的價值和方向,通過對“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現狀的分析,針對性地提出“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
“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落實好“四史”教育,充分發揮“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除了課堂教育之外還要利用好第二課堂,引導大學生學思踐悟,不忘初心。
一、“四史”教育的育人內涵
“黨史”教育主要講述我黨百年奮斗踐行初心的艱辛歷程,其中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學習黨史讓學生了解黨早期開創的不易,過程堅持的不易和今日發展的輝煌,幫助學生把握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脈絡、本質,包括對黨各個時期的歷程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引導學生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新中國史”教育主要講述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之不易,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開放史”教育主要講述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砥礪前行的歷史,其蘊涵了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和經驗。解放思想、勇于創新、開拓進取是“改革開放史”留給新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引導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好”的深刻內涵,感受黨的政治勇氣、政治智慧和不懈追求的精神,鼓勵并培養學生“守正創新”的開拓精神,“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的力量。
“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講述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包括我國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曲折歷程。學習這段歷史有利于讓學生明晰我們從哪來,我們要往何處去,明確當下我們應該做什么。引導青年大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堅定“四個自信”。
二、“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的價值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深化實踐教育,創辦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因此,要發揮好“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就要加強“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的建設。
(一)有利于靈活“四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提高“四史”教育的靈活性和多元化是提升大學生積極參與“四史”教育的關鍵,將“四史”教育融入第二課堂,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開展“四史”教育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缺陷,也拓寬了“四史”教育的范圍和陣地。
(二)有利于提高“四史”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課堂具有主題新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參與性強等優勢,充分彌補了傳統課堂的局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國家的滄桑巨變,體會“四史”的光輝歷程,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懷。
(三)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內容
高校“四史”教育蘊含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養分,旨在學習歷史經驗,傳承革命精神,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加強“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是高校“四史”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為高校第二課堂的建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提升了育人內涵。
三、“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的現狀
目前,部分高校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四史”教育仍然存在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教育效果不顯著等問題。
(一)學生參加活動積極性不高
目前,各高校都很重視“四史”教育。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為:第二課堂活動與“四史”教育的契合度不高;育人內容過于集中,尤其是黨史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多以競賽、宣講類活動居多,學生不感興趣;活動主題單一、形式簡單、內容枯燥等問題。
(二)“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尚未納入到常態化教育體系中來
目前,大部分高校積極貫徹落實“黨史”的教育學習要求,廣泛開展“黨史”實踐活動,將“黨史”教育代替了“四史”教育,進而“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的建設發展也被忽視冷落,沒有將“四史”教育及其第二課堂納入到常態的教育體系中來。
(三)“四史”教育黨團活動范圍有限
高校基層黨團組織應是“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要陣地。目前,部分高校黨團組織在“四史”教育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僅局限于黨團內部開展活動,較少將“四史”教育活動擴展黨團組織以外。
(四)“四史”教育社會實踐環節比較薄弱
社會實踐是高校第二課堂的主要部分,是重要的立德樹人途徑。目前,部分高校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部分比較薄弱,尚未充分與社會教育資源充分融合。從社會實踐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數量較大,組織策劃較繁瑣,安全責任界定較難以及經費審批較復雜等原因,使得社會實踐環節陷入困境。
四、“四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的建議
(一)豐富“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的內容
第二課堂主要以活動、實踐等形式開展育人工作,要發揮好校園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靈活第二課堂的育人形式,豐富第二課堂的育人內容,還可以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四史”教育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二)發揮基層黨團組織的引領作用
基層黨團活動對大學生有著春風化雨的教育作用。高校應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如參觀紀念館、博物館,觀看紀錄片;組建學生“四史”宣講團,開展校內宣講;重要紀念日開展特色活動;挖掘在校大學生勵志事跡,獎勵先進集體。讓學生在“四史”文化活動中感受黨的偉大,感悟革命先輩的無私。
(三)創建學習“四史”紅色社團
大學生社團具有專門性、群眾性、自發性、廣泛性的特點。創建“四史”紅色社團,將不同學科背景的大學生集結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開展“四史”學習活動,創作學習作品,不僅創新了“四史”學習的方式,也調動了各學科背景的學生參與學習“四史”的積極性,推進了“四史”教育的常態化。
(四)充分發揮“四史”社會實踐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社會紅色教育資源,發揮好社會實踐這一載體的“四史”教育功能。高校要廣泛挖掘校外“四史”教育相關資源,科學合理設計社會實踐的教育方式,如人物采訪、紅色研學之旅、假期支教等。將抽象的“四史”教育內涵有機地融于主題實踐教育中,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體驗感悟“四史”的文化魅力和政治價值。
(五)完善第二課堂“四史”教育的常態化建設
要發揮好高校“四史”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要創建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機制。首先,要制定嚴謹的教育教學考核制度;其次,要設立科學合理的學生學習指標。第二課堂的教育教學機制的建立要本著“學生”中心原則,從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切實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
總之,“四史”教育第二課堂是高校“四史”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方面,應充分挖掘第二課堂的“四史”育人元素,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推進“四史”教育第二課堂育人的常態化。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劉繼輝.深刻理解和把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價值意蘊[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1):47-50.
[2]韓振峰,張悅.“四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2022 (1):4-1.
[3]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04).
[4]習近平在黨史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 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01).
[5]尤云弟.“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J].黨政論壇,2021(02):15-18.
[6]劉奇.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05):41-42.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四史”教育體系構建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21BZZ001)】
(作者簡介:馬敬,教育學碩士,大連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