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婕,燕凌
(贛南科技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從客家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來看[1],首先,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客家非遺發展逐漸式微。雖然客家非遺具有廣泛的分布地域和較強的影響力,但是現代社會大眾的注意力被多元化的文化所分散,與此同時,新時期的信息傳播生態產生變化,客家非遺信息也容易被淹沒于信息洪流當中,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許多地區的社會大眾對客家非遺產生的認知與了解非常有限。其次,現代社會大眾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變化,導致客家非遺面臨發展危機。例如,以客家非遺中的女紅文化為例,這種傳統文化既呈現出了鮮明的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夠對客家女性生活文化做出反映。然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客家女紅文化這種傳統的手工作業正在被現代社會大眾生活邊緣化。最后,客家非遺傳承人培養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問題,限制著客家非遺在新時期呈現出更高的影響力。許多客家非遺在傳統傳承中以口傳心授為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在現代社會文化發展中展現出了明顯的不適應性,因此,拓展客家非遺傳承發展視野,是推進客家非遺發展的關鍵。
從基于客家非遺開展茶產品包裝設計在推進客家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的作用來看,首先,以茶產品包裝為載體呈現客家非遺,是拓展客家非遺傳播路徑的有效方式。促使客家非遺重新回歸社會大眾視野,是提升客家非遺影響力的關鍵環節,而將客家非遺應用于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則能夠讓更多的茶產品消費者接觸客家非遺,進而對其產生興趣,為客家非遺的推廣夯實群體基礎。其次,借助茶產品包裝展現客家非遺,是對客家非遺傳承方式進行創新的有益探索。當前,我國政府部門不僅對客家非遺保護傳承提供了較多的支持,而且也在其傳承發展形式方面做出了較多的創新,例如,通過將非遺融入校園教育、對具有成為非遺傳承人的主體開展激勵等。在此基礎上,相關主體還應當認識到,推進客家非遺與現代設計藝術融合,同樣是創新客家非遺傳承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客家非遺在新時代迸發出更強生命力的必要路徑,這種有益嘗試無論是對于豐富客家非遺保護傳承理論還是促使客家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獲得良好成效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將客家非遺滲透到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能夠強化茶產品包裝的文化底蘊。從茶產品受眾群體特點來看,茶產品的消費者往往對我國茶文化等優秀傳統茶文化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因此,促使茶產品包裝呈現更為豐富的文化信息,符合茶產品消費群體具有的期待。在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面臨同質化問題的背景下,將客家非遺巧妙的融入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能夠進一步強化茶產品包裝設計的歷史厚重感、文化厚重感,促使茶產品包裝展現出濃郁的民族性色彩與地域性特征,這既能夠體現出茶產品包裝設計主體對受眾期待的尊重與重視,也能夠喚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進而在展現客家非遺魅力的基礎上提升消費群體對茶產品包裝的認同[2]。其次,依托客家非遺開展茶產品包裝設計,有利于提高茶產品包裝的經濟價值。通過將客家非遺應用于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不僅可以將茶產品消費群體轉化為對客家非遺產生興趣的群體,也可以在引導了解客家非遺的群體接觸茶產品包裝的基礎上,將其轉化為茶產品受眾,進而拓展茶產品市場,為茶產品營銷成效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與此同時,提升茶產品的品牌附加值,也是客家非遺應用價值的重要體現。例如,應用于茶產品包裝設計中的客家非遺可以作為茶產品品牌建設中的宣傳點,這既能夠彰顯茶企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中的責任感,有效優化茶企社會形象,也能夠作為傳遞企業和產品文化理念、展現產品特質與檔次的重要載體,從而在提升產品定價、參與同類別產品競爭方面獲得優勢。最后,推進客家非遺與茶產品包裝設計實現深度融合,可以提升茶產品包裝設計的審美價值。客家非遺不僅能夠提升茶產品包裝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而且能夠強化茶產品的形式美與意境美。例如,客家女紅文化重視寫實性,在紋樣設計中展現出了與中原地區截然不同的禮制觀念,通過對這些圖案進行挖掘與創新性應用,能夠在形式審美層面帶給茶產品受眾新鮮化、陌生化的審美體驗。客家建筑設計中有如意、花卉等具有美好寓意、承載著美好祝愿的紋樣,提取這些紋樣并應用于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能夠促使茶產品消費者對包裝具有的內涵做出想象,促使消費者感受到客家非遺的意境之美。
基于客家非遺開展的茶產品包裝造型設計工作,不僅要對茶產品的基本特征、用戶需求等做出考慮,而且需要在文化內涵上與客家非遺展現出緊密關聯。客家非遺中的造型藝術呈現出了鮮明的地域特征,這些特征與客家非遺形成過程中面臨的自然環境、發展歷史以及在客家非遺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審美觀念等具有不容忽視的關系。通過對客家非遺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藝術進行借鑒與應用,能夠開闊茶產品包裝造型設計思路、豐富茶產品包裝造型設計資源,同時也能夠促使茶產品包裝造型設計展現出更為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與傳統文化色彩。在基于客家非遺開展茶產品包裝造型設計實踐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深入挖掘客家非遺在造型方面的精髓,并通過選取和提煉其中的造型元素應用于茶產品包裝造型設計當中,從而促使茶產品包裝能夠在造型方面彰顯出濃郁的客家風情。例如,從客家服飾文化與茶產品包裝造型的融合來看,設計者可以從涼帽這種獨特的服飾造型中捕捉設計靈感。這不僅要求設計者能夠圍繞客家涼帽造型開展藝術提取和再創造,而且可以通過在茶產品包裝設計中模仿涼帽造型,在邊緣部分加入色彩多樣的飄帶,促使客家涼帽的獨特性在茶產品包裝造型中得以彰顯。再如,客家圍屋同樣在客家非遺的造型藝術中具有代表性,這種具有封閉性特征的建筑造型最初是為了滿足防衛需求,在藝術審美層面展現出了安穩莊嚴的特點,在寓意上則象征著美滿與幸福。通過對圍屋的造型特點進行提取與重構,可以在滿足茶產品包裝實用性需求以及現代社會大眾審美需求的基礎上,促使茶產品包裝與這種建筑造型的藝術審美特征和寓意內涵實現緊密融合,進而有效提升茶產品包裝造型的識別度。
色彩設計在茶產品包中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而言,提升茶產品包裝設計中的色彩設計水平,能夠強化色彩的視覺沖擊力,抓住消費者注意力。同時,巧妙的色彩設計能夠促使消費者引發聯想,也能夠展現茶產品具有的特點與信息,在產品營銷中發揮輔助作用。另外,色彩還能夠傳遞茶產品在品牌構建中秉持的品牌理念。例如,傳達茶產品開發與營銷工作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對環保以及時尚等理念的追求。由此可見,色彩設計在茶產品包裝設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將客家非遺應用到茶產品包裝設計實踐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客家非遺中的色彩元素進行挖掘與展現。客家人民對色彩的審美傾向,在客家人民尋求歸屬感與文化認同過程中得到了統一與持續完善。在對多元文化元素進行借鑒與吸收的基礎上,客家人民所推崇的色彩審美風格也展現出了鮮明的文化特色[3]。例如,客家人民更傾向于使用自然的顏色來表達自身情感、營造和諧氛圍。在茶產品包裝色彩設計實踐中,設計者需要了解客家人的色彩審美傾向以及客家非遺具有的色彩要素。以客家女紅為例,客家女紅中的顏色以素面為主,包括灰色、黑色、藍色、白色以及暗紅色等,較少出現過于鮮艷的顏色。其中藍靛色又極具民族代表性,這種沉穩、樸素的顏色又被稱作客家藍,與客家人民的性格相呼應。客家女紅藝術對藍靛色的廣泛應用,與畬瑤文化對客家文化的影響以及客家地區當地染料特點具有緊密關系。這種顏色不僅具有天然性,而且也具有較強的定色性,在展現實用性的同時,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通過將客家女紅反映出的色彩審美傾向滲透的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既可以強化茶產品包裝設計的辨識度,促使茶產品包裝設計傳遞出自然性、純粹性以及沉穩性,也能夠反映出客家非遺承載的樸素價值觀,對于升華茶產品包裝設計具有的文化內涵發揮著重要作用。
茶產品包裝設計中的圖形不僅能制造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傳遞產品信息,而且相對于文字等設計語言而言,圖形展現出了較高的直觀性,這種直觀性不僅體現在圖形可以跨越語言呈現產品特性,而且也能夠更為直接的體現出包裝設計具有的文化內涵。在客家非遺中存在著許多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紋樣與圖案,這些紋樣與圖案廣泛的存在于客家建筑、服飾、裝飾等藝術形式當中。在推進客家非遺融入茶產品包裝圖形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方法來體現客家非遺中傳統紋樣與圖案的神韻。仍舊以客家女紅為例,客家女紅主要以寫實手法為主,所涉及到的圖案素材包括人物、神仙、花鳥以及少量幾何形狀等。在對這些紋樣與圖案進行應用的過程中,茶產品包裝設計者可以采用直接引用的方式,更為直接的傳遞出客家女紅文化具有的獨特魅力。同時,茶產品包裝設計者需要確保客家傳統紋樣與圖案應用工作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社會大眾審美需求,為此,在直接應用之外,茶產品包裝設計者還有必要對客家傳統紋樣與圖案進行分解、變形與重構,通過對其開展創新性的應用,在保留客家傳統紋樣與圖案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賦予這些傳統紋樣與圖案以時代性[4]。在此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在茶產品包裝中實現傳統紋樣與圖案和現代設計元素的緊密融合,促使茶產品包裝展現出兼具客家傳統文化韻味與現代化文化色彩的特征。另外,茶產品包裝設計者還需要重視挖掘與傳遞客家女紅紋樣與圖案具有的精神內涵,以客家女紅設計理念、精髓為導向開展包裝圖形設計工作,或者通過提取客家女紅紋樣與圖案承載的寓意以及故事,以故事化表達的方法強化茶產品包裝設計的敘事性,在深化茶產品包裝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有效提升茶產品包裝附加價值,進而引發消費者情感共鳴,為茶產品營銷夯實基礎。
茶產品包裝設計中所使用的材料既關系著茶產品包裝具有的美感,也關系著茶產品包裝是否能夠在保護商品、便于運輸等方面展現出實用性。隨著時代發展,現代茶葉包裝設計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趨勢。例如,隨著社會大眾環保意識的強化,綠色化的包裝設計能夠更好得體現茶產品特性,滿足茶產品消費者審美期待。同時,新時期的茶葉包裝設計更為強調簡約化與個性化,也重視通過傳遞情感與理念來促使茶產品與消費者群體實現情感鏈接,進而強化消費者對茶產品包裝設計的好感度以及對茶產品的認同度。另外,在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茶產品包裝材料設計的背景下,茶產品包裝設計也呈現出了更高的趣味性與互動性,這則有利于優化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獲得的體驗[5]。客家非遺在茶產品包裝材料設計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適應現代茶葉包裝設計具有的發展趨勢。例如,客家女紅主要使用織布、績麻等材料。這些材料承載著客家非遺中紡織技術、手工藝技術的發展歷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將其應用到茶產品包裝設計當中,可以有效提升茶產品包裝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內涵。與此同時,這些具有天然性特征的材料符合現代社會大眾對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在環保層面、可持續發展層面具有的期待,可以幫助茶產品包裝傳遞環保理念,適應社會大眾審美特點。當然,織布與績麻本身在紋理、質感等方面都展現出了獨特性,因此,依托這些材料開展茶產品包裝設計,既可以彰顯茶產品包裝具有的特色,也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與觸感體驗。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傳統茶文化強調自然與和諧,這決定了織布與績麻等廣泛應用于客家女紅藝術中的材料也可以作為展現我國傳統茶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在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中具備較高的適應性。需要注意的是,織布與績麻受制于自身的韌性與強度,在發揮包裝保護性功能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者有必要在對織布與績麻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同時使用一些保護功能更強的材料,從而滿足實用需求。
依托客家非遺拓展茶產品包裝設計的創意思路,有利于提升茶產品包裝設計水平,也能夠對客家非遺進行更好的展現,進而推進客家非遺保護與傳承。客家非遺中的女紅藝術、剪紙藝術等都可以在茶產品包裝創意設計中發揮出重要作用[6]。例如,客家非遺中的這些藝術形式可以以DIY的方式出現在茶產品包裝創意設計當中,這種設計策略既可以讓客家非遺與茶產品包裝設計實現緊密融合,也可以讓消費者參與到茶產品包裝設計過程當中,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從客家女紅藝術、剪紙藝術以DIY形式融入茶產品包裝設計的策略來看,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者可以強化與營銷主體之間的溝通,以客家非遺為主題開展包裝設計工作,在此過程中,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者可以將女紅藝術、剪紙藝術中使用的材料作為茶產品外包裝的主要材料,也可以隨茶產品附贈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的工具與加工教程,從而促使消費者在DIY的過程中體驗開展茶文化包裝設計的樂趣以及客家非遺具有的獨特魅力。同時,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者也可以設計可變形的茶產品包裝,消費者則可以對茶產品包裝進行拆卸與重組,從而獲得蘊含客家非遺底蘊的個性化包裝,這對于提升茶產品包裝的趣味性、深化消費者與茶產品包裝之間的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客家非遺與茶產品包裝設計的融合,能夠在推進客家非遺保護傳承的基礎上提升茶產品包裝設計水平,為此,茶產品包裝設計工作者有必要從造型、色彩、圖形、材料、創意等多個層面入手,對客家非遺中的設計要素進行挖掘與應用,從而促使茶產品包裝成為展現客家非遺的載體,依托客家非遺豐富茶產品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