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15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國辦函〔2024〕20 號)。《方案》主要目標:到2025 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 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 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到2027 年,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推進,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建成一批綠色低碳高品質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
3 月1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4〕241 號)。《實施方案》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聚焦建筑、交通、產業三大關鍵領域,強化能源、生態、文化三大重點支撐,明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六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構建智能舒適的綠色建筑示范、建設便捷暢達的綠色交通示范、打造創新驅動的綠色產業示范、建立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示范、構筑清新美麗的綠色生態示范、樹立低碳環保的綠色文化示范。
3 月1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促進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支持新區優化重點產業布局,有序推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加快設在新區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上海浦東新區帶動賦能千家企業數字化轉型,天津濱海新區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研究支持在有條件的新區所在地方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依托設在新區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和新區承擔的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等重要任務,實施智能制造重大項目,布局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
3 月27 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門聯合印發《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2024-2025年)》(國市監標技發〔2024〕30 號)。《行動計劃》從加強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提升現代化產業標準化水平、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推進城鄉建設和社會建設標準化發展、實施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強化關鍵技術領域標準攻關,在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北斗規模應用等關鍵領域集中攻關,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術標準。瞄準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演進路線等新場景升級,強化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開展6G、區塊鏈、分布式數字身份分發等核心標準研究。
3 月20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批準發布了7 項量子信息領域國家標準,量子測量領域國家標準實現了“零的突破”。上述標準包括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78)歸口管理的《量子測量術語》、《單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測量方法》、《原子重力儀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光鐘性能表征及測量方法》、《量子精密測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備方法》、《精密光頻測量中光學頻率梳性能參數測試方法》6 項量子測量領域國家標準,以及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85)歸口管理的1 項量子通信領域國家標準《量子通信術語和定義》。
近日,在IEEE 802(局域網/城域網標準委員會)全會上,中國移動在802.1 Nendica 工作組成功主導立項AI 計算網絡研究項目(AI computing Network,AICN)。AICN 研究項目聚焦AI 計算發展對網絡提出的需求,分析現有相關技術與AI 計算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并在IEEE 標準范圍內探討潛在解決方案和對應標準考量,推動以太網更好地服務AI 計算。本立項不僅是AI網絡在IEEE 的首個立項,也是中國移動首次在IEEE 802.1 牽頭立項,是全調度以太網(GSE)技術國際標準的重要突破。
3 月19 日,據央視財經報道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5000 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300 家。有相關研究機構預測,到2035 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1.73 萬億元,全球占比達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