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王琪,田苗芳,王若禹,田岳鳳
(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桂枝湯是《傷寒論》中的第一方,被后世醫家稱為“群方之冠”。桂枝湯的組方雖僅有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5味藥,但應用范圍廣泛,古代醫家將其作為“汗劑”“和劑”“補劑”使用,其系列方亦被用于治療內、外、婦、兒科疾病。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治療疾病時應辨證選穴。針藥結合治療疾病的記載最早見于《素問·移精變氣論》“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說明在疾病形成后,采用針藥結合治療效果較佳。本文對近年來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的臨床應用進行總結。
1.1 呼吸系統疾病 桂枝湯在《傷寒論》中用于治療太陽中風證,在六經辨證中凡屬于太陽證均可用桂枝湯治療,加用針刺可治療一些急癥,如妊娠期急性扁桃體炎。艾灸具有溫補功效,對于過敏性鼻炎、寒飲停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虛證更為適宜。
桂枝湯在現代臨床中仍應用于太陽中風證,可歸為現代的風寒型感冒?!秱摗饭鹬胶竺鞔_指出:“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标悧鞯萚1]在治療妊娠期急性扁桃體炎時,采用桂枝加葛根湯配合針刺治療,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董文華[2]采用熱敏灸聯合桂枝湯治療肺脾氣虛型過敏性鼻炎患者,取得較好的效果。魏智林等[3]在寒飲停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治療,治療組采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聯合艾灸治療,治療組治療后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復發率低于對照組。
1.2 心血管系統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桂枝湯具有保護心血管和調節血壓的作用[4]。針刺相應的穴位也可以發揮雙向調節作用。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使用,對心臟神經官能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
研究顯示,針灸配合桂枝甘草湯加減治療心陽虛型心臟神經官能癥,比常規西藥治療更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5]。有學者將奔豚氣分為肝氣郁結型、陰寒凝結型和水飲上泛型,并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配合針灸治療1例陰寒凝結型奔豚氣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6]。
1.3 消化系統疾病 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的結合應用于消化系統疾病治療方面有一定優勢,如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膈肌痙攣及肝硬化腹水等。中脘、內關、足三里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針灸穴位。桂枝湯對胃腸運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7]。針對消化系統疾病中的各種癥狀,用針刺和艾灸加以輔助治療,取效更加明顯。
對于虛寒型胃食管反流病,運用桂枝人參湯聯合背俞指針療法比西藥治療更能促進胃食管抗反流防御機制的恢復,提高臨床療效[8]。研究表明,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或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理中丸加針灸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后者療效更加顯著[9]。何成邦等[10]采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聯合針灸及中藥敷臍治療肝硬化腹水,能明顯緩解肝功能損傷和門靜脈高壓導致的各種臨床癥狀。研究發現,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湯聯合熱敏灸治療少陽太陰證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優于口服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治療[11]。張建功等[12]采用加味桂枝人參湯聯合艾灸治療慢性胃炎患者92例,總有效率為93.48%。
1.4 神經系統疾病 針灸療法通過刺激經絡以促進神經系統的修復,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相結合,用于治療失眠、抑郁癥、中風后肩手綜合征、不寧腿綜合征、面癱等神經系統疾病具有一定優勢。
李姍姍等[13]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能調肝理脾,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在此方基礎上配合針灸療法治療肝脾不調型原發性失眠,比單純針灸治療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羅彩容等[14]運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聯合“靳三針”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其療效明顯優于采用佐匹克隆治療。齊建華等[15]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結合針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對患者精神狀態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張鳳琴等[16]研究顯示,刃針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可提高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的雌二醇水平。針灸治療中風恢復期肩手綜合征可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減輕疼痛和水腫,聯合桂枝湯泡洗還可擴張血管,舒緩肌肉緊張度[17]。腦卒中患者在恢復期極易出現上肢痙攣,以瓜蔞桂枝湯聯合針灸治療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生活質量[18]。夏冬等[19]在對原發性不寧腿綜合征的臨床研究中發現,針刺聯合桂枝龍骨牡蠣湯治療與單純加巴噴丁治療相比,可減少頭暈、惡心、嘔吐、神經性水腫等不良反應。研究顯示,新加湯配合針刺治療老年周圍性面癱患者,其面神經功能恢復分級明顯優于傳統針刺治療[20]。研究顯示,柴胡桂枝湯配合針刺治療可使風寒型周圍性面癱患者的治療時間明顯縮短[21]。
1.5 汗出異常 汗證的基本病機為陰陽失調、營衛不和。桂枝湯具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的功效,針灸具有調和陰陽的作用。兩者配合,治療汗證效果更佳。
樵成等[22]運用針灸結合桂枝湯治療腦癱患兒汗證30例,總有效率為93.3%。周特等[23]采用桂枝湯配合引火歸原針灸法治療營衛不和型汗證療效頗佳。劉蘭群[24]應用桂枝湯加減配合針灸治療圍絕經期自汗療效確切。研究證實,針刺結合玉屏風散合桂枝湯治療中風后自汗有較好的臨床療效[25]。王洋等[26]采用桂枝加附子湯配合針灸治療1例漏汗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1.6 皮膚疾病 中醫認為皮膚病的外因多由風、寒、暑、濕、燥、火等引起,用針灸療法中的針刺、火針、放血等療法治療效果較佳。皮膚病是臟腑、氣血津液的變化在體表的反映,可配合桂枝湯系列方進行調理。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治療的皮膚科優勢疾病有老年皮膚瘙癢癥、蕁麻疹等。
楊素清等[27]認為,老年皮膚瘙癢癥與季節、天氣的冷熱變化和機體代謝的變化密切相關,通過內外合治,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配合火針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桂枝湯加減聯合針刺療法具有調和氣血、祛風止癢的功效,臨床治療慢性蕁麻疹效果顯著[28]。研究發現,將桂枝湯與針刺放血聯合應用治療慢性蕁麻疹,可改善機體免疫失衡狀態[29]。高愛芳等[30]采用體針結合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急性蕁麻疹患者32例,取得較好的療效。
1.7 骨關節疾病 骨關節疾病多歸屬中醫“痹證”范疇。痹證多由風、寒、濕、熱引起,致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于濡養。針刺可疏通經絡,艾灸可溫經散寒、散結消腫,對于寒濕型痹證效果顯著。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用于治療腱鞘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風濕病、膝骨關節炎等療效明顯。
研究表明,針灸聯合桂枝湯治療橈骨莖突腱鞘炎,相較于局部封閉治療,前者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31]。在治療肩周炎時,用針刺法結合桂枝加葛根湯的治療效果優于單純針刺治療[32]。研究顯示,針灸結合柴胡桂枝湯可明顯改善下肢風濕患者紅、腫、熱、痛癥狀[33]。吳薇薇等[34]采用桂枝加黃芪湯加味聯合針灸治療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可緩解其疼痛程度,增強關節功能。莊禮興教授以針灸基礎方結合桂枝湯加減治療常見類型的頸椎病,均可取得較好的療效[35]。杜銀生等[36]采用桂枝加葛根湯結合針灸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癥,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甘有忠[37]采用桂枝加葛根湯聯合電針治療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鄧行行等[38]運用針灸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36例,總有效率為94.44%。
徐洪亮等[39]使用熱敏灸配合陸氏傷科桂枝湯治療寒濕型膝骨關節炎患者62 例,好轉率為97%。張遠桃[40]采用桂枝附子湯結合熱敏灸治療45例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有效率為95.56%。沈小榆[41]采用桂枝附子湯配合隔姜灸治療寒濕痹阻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改善其關節腫痛癥狀及晨僵時間,降低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及血沉水平。
桂枝湯是調和營衛的代表方,經過眾多醫家的臨床實踐,將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不斷應用于臨床,使桂枝湯系列方的治療范圍不斷擴大,也為經方新用提供新的思路。
2.1 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應用的優勢
(1)擴大疾病的治療范圍 桂枝湯具有辛溫解表、解肌發汗、調和營衛的功效,其系列方是在此方基礎上進行加減,在《傷寒論》的六經辨證中以太陽病證為主。針刺可疏通經絡、通利關節,艾灸可溫經散寒、消瘀散結,均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桂枝湯系列方與針刺、艾灸結合,豐富了治病的方法和途徑,擴大了疾病的治療范圍。
(2)協同增效 對于同一種疾病,特別是慢性病或疑難雜病,若針藥聯合使用,則可以內外同治。針灸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經氣感傳的作用有利于藥物藥效趨向“病所”;桂枝湯系列方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以調節針灸對經氣激發的敏感度,使其有足夠的營氣、衛氣、元氣流通[42]。在上文桂枝湯系列方同針灸結合的臨床應用中表明,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治療的效果優于單純中藥、針刺治療,且能縮短起效時間。
2.2 展望與不足 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的臨床研究療效評價客觀而具體,多位研究者還深入研究針刺、艾灸的作用機制,為后續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然而,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的結合應用仍面臨諸多不足。首先,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的使用標準不明確,如哪些病證適合針藥結合使用。其次,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當前對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結合應用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臨床療效觀察,對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桂枝湯系列方與針灸的結合應用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