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上市公司中成本黏性現象普遍存在,在“中國智造”轉型過程中,研究科技創新對成本黏性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文選取2015—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基于ABJ模型深入考察研發創新對成本黏性的影響,并引入市場競爭作為調節變量。研究表明:研發創新投入能促進成本黏性,而競爭程度能增強研發創新對成本黏性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研發創新;成本黏性;市場競爭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正從高速發展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注重成本競爭。成本作為企業日常運作的重要一環,與企業經營績效息息相關,更是企業管理中需要面對的重要難題。傳統的成本性態理論認為,成本與業務量的變動成比例變化,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外學者發現成本與業務量的變動呈非對稱性。Anderson等(2003)將銷管費用隨著收入上升和下降兩個不同方向變化時呈現不同比例的變化定義為“成本黏性”。孫錚、劉浩(2004)對上市公司樣本進行實證分析,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同樣存在成本黏性問題。
本文以2015—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通過ABJ模型實證研究,探究研發創新與成本黏性的關系,并深入分析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競爭程度對研發創新與成本黏性的正向關系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本文的貢獻在于:①實證研究了企業研發創新對成本黏性的影響,并將外部市場競爭程度作為調節變量,豐富了成本黏性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②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的重要保證。引入市場競爭作為調節變量,有助于企業重視外部環境對戰略決策的影響,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幫助企業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國內對成本黏性的研究主要從調整成本、管理者樂觀預期、代理問題三個層面入手。企業創新開發活動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跨期活動,未形成專利前的資金投入被視為沉沒成本,個別期間的公司業務量發生浮動,研發投入也不會輕易改變。韓嵐嵐(2018)從人才投入的角度出發,認為企業在從事創新活動的過程中,頻繁地雇用、培訓、解雇人才都需付出額外的成本,并會向外界傳遞不好的信號,不利于企業形象,所以企業在業務量下降時,并不會馬上降低人力成本,進而導致成本黏性問題。其次,從管理者的層面來看,企業發展狀況良好時,會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創新,而企業創新的投入能提高管理者對企業未來的預期,促使管理者在面臨企業風險時做出更樂觀積極的應對策略,形成成本黏性。代理問題也可能導致成本黏性,管理者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可能將資金投入風險大、不確定性強的企業創新,產生成本黏性。基于以上分析,做出以下假設。
H1:研發創新能增強成本黏性。
企業并非憑空發展,必然會受到外部環境的種種影響,市場競爭作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必然會影響企業的創新戰略。隨著市場競爭程度的提高,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越多,企業經營風險就越大。為了生產差異化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加強研發創新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降低企業創新過程中產生的調整成本,達到削弱成本黏性的作用。此外,市場競爭作為外部激勵機制能彌補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的不同,優化對管理層的激勵和懲罰機制,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抑制管理者的自利主義行為,減少代理問題,降低成本黏性。激烈的市場競爭能使管理者更容易接觸到競爭者的經營情況,比較雙方的經營業績,對企業的市場定位與戰略規劃有更為客觀的認知,降低管理者的樂觀預期,減少成本黏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2:市場程度能降低研發創新與成本黏性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及變量定義
本文選取2015—2022年滬深A股非金融類公司的數據作為實證分析的樣本,樣本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及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通過Excel及Stata 16進行數據清洗后,進行以下篩選:①剔除ST、PT的公司;②剔除相關數據缺失的樣本;③剔除觀測期小于三年的樣本。為消除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進行99%(1%)的縮尾,共得到16103個觀測樣本。
2.變量界定
(1) 被解釋變量—成本黏性
(2) 解釋變量—創新投入
文章選取Ramp;D表示創新投入數額,借用企業研發支出除以營業收入表示企業創新投入水平。
Dec表示虛擬變量,當本期營業收入下降時取1,否則取0。
(3) 調節變量—HHI
指行業內每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與行業營業收入合計的比值的平方和,HHI指數為逆指標,HHI指數越小,市場競爭程度越大。
(4) 控制變量
為避免相關因素導致估計結果有偏差,文章參考同類主題研究成果,引入相關控制變量,同時控制年份和行業。各變量的定義及說明如表1所示。
3.模型設計
本文借鑒被廣泛認可的ABJ模型進行成本黏性研究,用回歸分析的方式檢驗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成本黏性。設計模型(1),若上市公司存在成本黏性,則β1+β2lt;β1,所以β2應該小于0。同時,設計模型(2) 來驗證假設H2,若β3lt;0,則說明創新投入對成本黏性有正向促進作用。
為驗證H2市場競爭對研發創新與成本黏性的影響情況,在上述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交乘項Ramp;D×HHI,得到模型(3)。如果β4的系數為負,則表明市場競爭強度對研發創新與成本黏性的正相關影響有負向調節作用。
四、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
2.回歸分析
表3為研究模型的回歸結果,模型(1) 驗證了我國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成本黏性,β1的系數為0.569,β2的系數為-0.117,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當營業收入增長1%,銷管費用增長0.569%,而當營業收入下降1%,銷管費用下降0.431%,隨營業收入上升的比率大于下降的比率,說明我國上市公司中的成本黏性問題普遍存在。模型(2) 驗證了考慮控制變量時創新投入對企業成本黏性的影響,β3的系數為-1.067,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一結果驗證了本文提出的假設H1,說明企業創新投入能影響成本黏性,且創新強度越高,成本黏性越大。模型(3) 的交乘項系數β4為-6.962,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與本文提出的假設H2相一致,即HHI指數越高,市場競爭程度越低,研發創新對成本黏性的影響越大。換言之,市場競爭程度越高,越會削弱研發創新對成本黏性的正向影響。
3.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本文研究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用兩種方式進行穩健性檢驗:①在前文構建的模型中加入資本密集度、銷售凈利率等作為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分析;②避免遺漏變量引起的內生性問題,對報告面板進行Hausman檢驗,選擇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分析。兩者結果都與上述無差異,在此不再贅述。
五、結語
本文運用2015—2022年滬深A股非金融類公司的數據為樣本,研究創新對成本黏性的影響,引入外部環境變量市場競爭為調節變量。實證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成本黏性現象,創新投入越大,成本黏性越大;企業所處的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創新對成本黏性的影響越小,即市場競爭削弱了企業創新對成本黏性的正相關程度。一方面,政府層面加強對產品市場有序競爭的引導,為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企業進行研發創新雖然能提高行業競爭力,但創新過程中產生的成本黏性問題也不容忽視。企業應該強化研發創新環節的成本控制,降低創新投入的風險,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
參考文獻:
[1]Anderson M C,Banker R D,Janakiraman S 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47-63.
[2]孫錚,劉浩.中國上市公司費用“粘性”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4(12):26-34.
[3]韓嵐嵐.創新投入、內部控制與成本粘性[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10):131-144.
[4]劉晉,趙麗萍.市場競爭程度對成本粘性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深滬主板上市企業的數據[J].會計之友,2015(11):36-41.
[5]郭葆春,蘇銘彥,肖繼輝.產品市場競爭、管理層權力與成本粘性[J].現代管理科學,2017(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