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鼎好電子大廈、永豐加速器等老舊廠房,通過城市更新實現蝶變,已升級成為海淀區新型產業空間。在2024 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海淀區隆重推介了一批最新產業空間資源,煥然一新的老舊廠房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
2023 年以來,海淀區深入落實《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協調推進產業類更新改造,在老舊低效樓宇改造中,探索“現代科技+ 綠色低碳”樓宇改造模式,盤活重點片區現有樓宇空間資源,初見成效。
老廠房“重塑”變身科技園
通透的大體積玻璃幕墻,綠色開放的園區環境,簡潔舒適、富于科技感的空間體驗……今年3 月,永豐加速器一區升級改造項目竣工,從斑駁銹蝕的舊廠房華麗變身成為時尚炫酷的科創園區。
永豐基地加速器一區曾經是多家小規模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廠房的聚集地。隨著時間推移,由于老廠房內部裝飾陳舊、空間利用率較低,逐漸無法滿足新型企業的發展需求。依托《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 年-2035 年)》提出的“控增量、促減量、優存量”城市更新思路,海淀區積極推進功能疏解,推動城市存量資源的優化和有機更新。永豐基地加速器一區標準廠房升級改造項目于2023 年5 月正式啟動。
作為海淀區首個獲批北京市“低效樓宇和老舊廠房改造支撐高精尖產業發展典型示范項目”,永豐基地加速器改造項目遵循“綠色園區,節能智慧,生態開放,人與自然交互”的原則,主要圍繞園區建筑空間、功能設施及景觀設計等方面進行優化更新和改造提升,使園區空間分配更加人性化、合理化、舒適化,大幅提升園區內部環境品質,為高精尖企業的富集奠定基礎。
項目主要由A、B、C 三個區組成,改造工程在設計上取消了原有的連廊設計,打通上下層空間,新增大堂,以滿足現代化辦公需要。同時,內部空間采用搭載新風的VRV 生態空調系統,未來可分層控制、自主調控,在保障建筑空間舒適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總體能耗,以低碳技術進一步助力存量物業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項彰顯科技、綠色、人文的城市更新工程,項目團隊依托北京建工集團全產業鏈條的協同優勢,巧用“黑科技”,將渣土壓制成磚塊二次利用、混凝土打碎變成再生骨料……通過“變廢為寶”,循環回收,利用率高達70%,項目獲評市級綠色文明工地。
項目建成完工后,將引入完善的配套服務,增設餐飲零售、健身房、會議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性空間,廠區圍墻也將拆除,將部分景觀以城市廣場的方式向周邊開放,惠及周邊居民,實現空間共享。同時,將新添A、B 座建筑之間的休閑庭院,與B、C 座建筑之間形成兩個縱向景觀軸,構建完整有效的綠化、慢行體系,實現園區的人車分流,提升空間品質,也能為園區內外行人提供一個游憩的場所。
蝶變后的加速器一區科技范兒更濃、環境品質更優、配套服務更加齊全。未來,園區將匯聚各類創新要素,全方位銜接中關村壹號,與北清路沿線其他產業園區聯動協作,將作為永豐片區城市更新和長效社會化運營的“永豐樣本”,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老園區吸引“尖兵企業”入駐
海淀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引領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海淀區產業類城市更新改造,著眼“科學+ 城”,加快構建園區與城市深度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態,深入打造“科技讓城市更美好”的海淀“靚麗名片”,實現由科技園區向科技城市轉型升級。
通過推動實施中關村西區、大鐘寺片區、西三旗片區等重要節點更新改造,盤活利用現有空間資源,織補創新和文化要素,打造“多點爆發、繁星閃爍”的科學城南部創新街區。
其中,鼎好大廈A 座升級改造、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成功入選2023 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
鼎好電子大廈原為電子大賣場,與海龍電子城、中關村e 世界構成了北京中關村的“黃金三角”,隨著中關村區域定位變化,嘈雜混亂的賣場不再適宜區域定位。隨著電子賣場業態逐步疏解騰退,2020 年10 月,鼎好電子大廈A座啟動整體改造,2022 年4 月完成升級改造后投入使用。
改造后,業態由電子賣場轉變為高品質科技辦公,大幅提升樓宇內部空間品質,重塑外立面形象,并與周邊城市環境相融合,吸引了全球科創頭部企業入駐,引入創新奇智、深勢科技、知存科技、米哈游、世意法半導體等科技類企業和創新工場、中信銀行、大都會保險、格蘭富投資、盛景網聯等專業服務類企業,與中關村區域整體產業發展緊密契合。
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通過廠區改造實現煥新,從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誕生地,到聚集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優質科技企業,為北京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雙發動機”提供支撐的現代科技園。目前已吸引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海杰亞 ( 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行業“尖兵企業”入駐。
園區改造保留了航天工業遺產風貌,通過增加基礎配套設施,織補城市功能,成功轉型為集生產、檢測、辦公、研發于一體的高新產業智造園區,實現了活力再造和提質增效。
目前,園區正在創建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并計劃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個性化問題,實現園區精益運營,還將通過提供一系列創新性服務為產業賦能,打造有特色、有活力的產業社區,力爭成為海淀區乃至北京市工業園區城市更新項目里的新標桿。
打磨城市更新的“海淀底色”
近年來,海淀區堅持規劃引領,關注品質提升,聚焦片區更新,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持續梳理老舊樓宇、廠房園區等空間資源,積極探索城市更新實施路徑,形成了優化城市更新的“海淀探索”,打磨出城市更新的“海淀底色”,創新了城市更新的“海淀規劃”,不斷開展城市更新的“海淀行動”。
2023 年以來,海淀區深入落實《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實施推進城市更新項目85 項,其中16 個項目納入北京市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在老舊低效樓宇改造中,探索“現代科技+ 綠色低碳”樓宇改造模式,盤活中關村西區等重點片區現有樓宇空間資源。其中,鼎好大廈B 座升級改造已開工建設,小安國際大廈改造已完成。在低效產業園區改造中,秉承需求導向、定制招商的原則,依據擬引入企業的需求建設定制化廠房,保障更新后產業空間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5 個低效產業園改造項目中,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已于去年4 月開園,海星醫藥健康產業園、永豐加速器一區、京城尚德制造園項目已開工建設。
在傳統商業設施改造中,探索“場景營造+ 點石成金”商服升級更新模式。2 個傳統商業設施改造項目中,五棵松萬達廣場已改造完成并于去年9 月開業,為五棵松商圈增添新活力;當代商城改造方案已通過區政府審議,正在推進后續手續辦理。區域綜合性城市更新持續推進,中關村廣場城市更新項目啟動開工建設,西區預計今年底亮相,東區預計2025 年二季度正式亮相。更新改造后,將建成北京中關村ART PARK 大融城,集合高化奢品、山系運奢、米其林餐飲、融食薈、精品超市五大優勢業態,將400 余個品牌帶來的多元生活方式融入到場景體驗中,全方位提升商圈國際化消費氛圍。
城市更新是系統治理“城市病”的措施,也是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手段,更是產業結構升級與城市發展進化的載體。海淀區積極在組織機制方面開展工作界面探索,在項目統籌方面開展清單式管理探索,在實施方案審查方面開展程序性探索,在項目保障措施方面開展多元化探索。接下來,海淀區將加緊探索對政策的整合,結合市級城市更新項目管理辦法,出臺《海淀區城市更新項目實施管理指引》,在居住空間、產業空間、公共空間、區域綜合性空間的更新改造過程中,讓一項項城市更新的“責任清單”變成居民的“幸福清單”,不斷加速海淀城市更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