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
目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有如下特征:第一,中國對外投資整體較為活躍。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0418.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5.7%,其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169.9億元人民幣,增長16.7%。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240.9億元人民幣,增長28.4%,中國海外投資的實力凸顯。
第二,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力度提升,對歐盟的投資力度有所改善。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情況來看,近些年中國對亞洲尤其是對東盟國家的投資明顯提速,2022年中國對東盟投資的存量為1546.6億美元,同比增長10.25%,增速位于我們所統計的幾個區域之首。與此同時,對歐盟的投資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改善,2022年中國對歐盟投資的存量為1011.9億美元,同比增長5.52%,增速在我們統計的幾個區域中排名第二位。
第三,“一帶一路”倡議碩果累累。“一帶一路”倡議在與共建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繁榮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得益于國家的大力支持與發展。
第四,投資結構明顯改善。2004年-2022年,三大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分別從2.89億美元、26.82億美元、25.27億美元增長到5.10億美元、491.5億美元、1134.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21%、17.54%、23.53%。
那么,中國企業發展海外投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呢?
第一,政治風險。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面臨著來自目標國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變化,例如政策調整、政治動蕩、外交關系緊張等。這些政治風險可能導致投資項目受到政府干預、政策變化等影響,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
第二,經濟風險。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還面臨著來自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經濟因素的影響與挑戰。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匯率波動、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等風險,影響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同時,微觀經濟因素如市場競爭、消費者偏好、供應鏈問題等也可能對企業海外投資造成影響。
第三,社會責任風險。隨著全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中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包括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社區發展等方面。如果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出現了違反當地法律法規或社會倫理等行為,可能會導致企業形象受損,引發公眾對企業的負面評價和抵制,給企業帶來不良后果。
第四,文化差異。不同的國家往往在法律、文化、制度、風俗等方方面面都存在著差異,如果不能實現跨文化的溝通交流,在投資活動和經營管理中就很容易出現誤判,以及在風俗習慣、用工、社會保障、稅收等方面面臨各種問題,甚至產生糾紛和沖突,進而影響到項目的正常推進和企業的長遠利益。
沈建光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強勢美元下五大因素助人民幣匯率穩定”
《中國外匯》2024年第10期
在當前強勢美元背景下,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主要與五方面因素有關。一是2024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超預期。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超預期增長,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高于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的5.2%。二是出口增速回升。今年前四個月,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4.9%,明顯好于2023年全年的0.6%。一季度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升至14.5%,是2022年四季度以來的新高。這背后是全球經濟回暖形勢下海外需求呈現韌性。三是政策面放松的態勢愈發明顯。四是外資重新流入港股和中概股。“五一”期間,在海外資金的推動下,人民幣資產領漲全球。五是海外地緣政治風險加大拖累其他貨幣。
1? ?樓市解綁
2? ?房貸政策再出組合拳
3? ?各地巧打文旅經濟牌
4? ?亞洲貨幣貶值潮
5? ?港股新周期
6? ?藥企尋找新大陸
7? ?TikTok反擊第一步
8? ?SHEIN村,永不疲倦
9? ?人工智能與能源轉型
10 于東來的“神話”和現實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