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仕杰

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極其重要的條件,實現有效家校合作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針對目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家校溝通的內容,拓寬家校溝通的途徑,以幫助家長改善教育方式,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實現家校協同育人。有效的家校溝通將“單向傳遞”的模式轉變為“多邊溝通”的模式,以“統一思想,共商方法”為主導,打造共同學習和實踐的氛圍,實現家校共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彰顯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攜手不可或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么,學校如何在育人過程中調動家長的主動性?什么樣的家校協同育人機制是有效的?有效的家校溝通模式能夠從意識層面和操作層面同家長達成共識,相互借力,美美與共,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校有效溝通的必要性:家校合力面臨的問題
目標有所偏差,育人理念不一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至關重要,兩者目標一致,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家長和教師在育人過程中,如果要求統一、行動同頻,將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如果兩者要求存有一定的偏差或者意見產生分歧,則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邊界不清晰,職責未完全分明。學校和家庭都是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可以形成更好的教育效果。但不可否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時間、地點、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在家校合作時,往往會出現邊界模糊、職責不清的情況。
溝通不深入,無法更好地相互理解。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已經逐漸從“面對面”轉向“空對空”,大量的信息化通信軟件為家校溝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家校溝通的頻率和便捷性較以往已大大增加。但是,這種便利的溝通模式并非萬能的,不限時間、場地,快速的線上反饋和簡短回復的溝通方式,有時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家校有效溝通的內容選擇:“四葉草”項目
家校溝通的內容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的學習上,家庭教育是樹立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起點,對孩子的品德素養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家校溝通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外,還要關注家庭德育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真正有效的家校溝通應該發生在教育的全過程,以培育家長科學的育人理念為基礎(“四葉草”基礎核心內容),通過引導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加強親子溝通、調和夫妻關系、形成家校合力(“四葉草”具體內容),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助力孩子逐步達成“道德規范自律內化、知識能力自主習得、個性特長自賞張揚”的目標。
有效的家校溝通,需要學校加強家庭教育方法的引導,與家長共同成長,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從而能夠實施科學智慧的家庭教育;需要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增強教育合力;需要加強家長學校建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校、家庭協同育人。
家校有效溝通的模式創新
針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學校通過整合家長學校等共性化的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個體+整體”“單向輸入+雙邊溝通”的家校協同新模式,以解決班級學生實際問題、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面向全體,擴大受眾范圍。家庭教育的主體是父母,因此有效溝通的受眾對象也應該是父母。然而,現實情況是,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生活成員組成不同,因此班級的有效溝通受眾對象不能僅停留在父母層面,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將父母、祖輩、同輩納入進來,分情況、按需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建議指導。
優化形式,構建“新模式”。家校溝通比較通用的幾種模式,比如家長會、電話、微信等溝通形式,都在家校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每種溝通方式都有自身的特點,筆者根據有效溝通的不同內容和功能需求,嘗試完善溝通模式。
一是個別化和整體性的兼顧(溝通范圍)。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一般會有具體議題,大多數時間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向家長介紹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保證教師與家長個別化、有針對性的交流。在家長會上,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還有其他任務,很難做到與家長“一對一”深入溝通。而日常的家校有效溝通既有家長個性化的板塊,又有小范圍甚至全班性的內容,對于某個家庭個別化的問題,筆者通常采用家訪、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長交流,指導家庭教育,聽取家長的反饋。對于部分共性問題乃至全班性的問題,則可以通過小型家長會、分層家長會、全班家長會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引導。
二是單邊輸入和多方溝通的兼顧(溝通形式)。家校的有效溝通打破了既往家校溝通中出現的教師講、家長聽的單邊輸入形式,采用互動、討論、問題征集等辦法,嘗試圓桌會議、主題沙龍、頭腦風暴、世界咖啡這類非常受家長歡迎的互動式小范圍研討形式,在雙方甚至多方溝通中,家長能與班主任、任課教師“一對一”或者小范圍溝通交流,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教師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家長與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深入溝通可以促使雙方互相了解,從而拓展了家校溝通的深度和廣度,使家校溝通更具指導性。
三是線下交流和云上互動的兼顧(溝通途徑)。因家長分布于各行各業,召集起來十分困難,經常有家長缺席家長會。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不占用工作時間的情況下,靈活地開展線上活動,釘釘群、騰訊會議等都成為有效溝通的平臺。同時,我們借助網絡平臺,把微信公眾號、QQ空間、微信朋友圈、釘釘班級圈等打造成有效溝通的資源庫,發布家庭教育資料和學生在校情況,供家長查看和評論。當然線上活動無法替代線下交流,因此,我們將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靈活選擇和使用,既方便了家長,又有效地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家校有效溝通的成效反饋:共建共贏,協同育人
家校溝通的有效開展使得家校合作在日常基本合作、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三方面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優勢互補。家長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從而為孩子有針對性地提供優質的家庭環境和服務,并支持和幫助學校更好地完成教育活動;班級通過家校“有效溝通”的單向宣傳和雙向溝通,讓家長及時地了解學校和班級的理念、計劃;“有效溝通”為許多家庭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更加科學和專業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更加融洽的親子關系。
家校合作共贏是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價值追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兩個重要的教育環境,兩者要優勢互補,形成互相包容、互相學習的教育共同體。社會要營造良好的家校關系與和諧的教育氛圍,傳承和發展優良的教育文化,讓孩子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熱愛家庭,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獲得進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