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剴



地理知識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關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學問,然而在初中的教學中,往往不被重視,因為在很多家長、學生甚至有的老師的眼中,認為地理可有可無,重要的是數理化和英語,因此在許多學校,地理教學舉步維艱。鑒于這種情況,筆者就根據多年對地理知識的積累,談談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以引起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重視,為地理教學掃清思想障礙。
地理知識是軍事家不可缺少的素養
關于地理知識與軍事,我們先不要說查閱世界歷史,就是看看中國歷史,都會發現地理知識與軍事密切相關,有時候會起到決定性作用。要是把目光聚焦于那些軍事家,就會發現他們與一般人的區別在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們的用兵策略往往是從何而入,從何而出,在哪里設伏,從哪里偷襲,都安排得清清楚楚。他們的用兵,其軍隊之間又存在著呼應關系,對地形、河流、植被的把握以及敵人要從何方而來都非常清楚,令人不得不為之感嘆。除此而外,他們還能充分利用地理知識,出奇制勝。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他為什么能借到箭,關鍵是他能預知3天后起大霧,看似不可能,其實根據今天的氣象預報可知,是完全可能的。再如火燒赤壁,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用兵奇跡,孫劉聯軍之所以能以3萬余人戰勝83萬曹軍,其關鍵就是利用地理知識借助季風(東風)。如果沒有東風,精妙計劃就無法付諸實施。而諸葛亮的七星壇49天的祭天地借東風,實際上是在愚弄東吳而等待東風。關于季風,也是地理知識,現在的高中學生都知道。但是,就是這么一點地理知識,關鍵是當時的諸葛亮知道,別人都不知道。他知道這一點,就顯得智高一籌。曹操正是少了這一點,就丟失了近百萬大軍,甚至于差點斷送了性命。
再如諸葛亮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盤蛇谷、火燒葫蘆峪,都是利用了地形地貌和季節特征,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創造出一個個奇跡。再比如關羽水淹七軍,他看到于禁、龐德扎營于襄陽城外的山谷,再加上當時連綿陰雨,上游的白河、漢江暴漲,于是命令將士聚水,然后突然決堤,淹沒了于禁七軍營寨的同時,關羽率水軍乘船而下,順利地降于禁、斬龐德,消滅于禁3萬余人,成就了關羽的輝煌戰績。
這些戰例,還只是冰山一角。凡是打仗,雙方沒有不考慮地形地貌的。如果離開了地理知識,作戰計劃往往就成了紙上談兵。因此,地理是軍事家的必修課程,沒有地理知識,是絕對不行的。
地理知識與農業、工業生產密不可分
農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因為不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沒有飯吃是不行的。就我國來看,真正解決了溫飽問題,是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之后。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困擾在吃飯和穿衣問題上。而農業生產,要嚴重受到土壤、氣候、溫度和濕度也就是地理條件的制約。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廣袤,地形復雜,地勢西高東低,形成三個階梯,氣候差異也很大。就自然條件而言,長江中下游以南土地肥沃,氣候濕潤,往往一年2~3熟且高產,因此古人云“蘇杭熟,天下足”;而黃河南北往往一年一熟,并且產量不高;再往北氣候更不適應農業發展。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降雨量、光照和氣候條件,這些自然條件雖然難以改變,不能異想天開,違背自然條件追求東西南北統一,但也不是絕對的,還是有多種方法可以彌補,甚至改變。
可以利用地理知識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條件,可以選擇適應于當地自然條件的作物栽培,發展農業。最鮮明的例子是南方水網密布,適應于栽培水稻,北方干旱,適應于小麥、高粱、玉米和大豆類。這只是簡單的利用,還可以通過研究各種作物適應的氣候和生長環境,加以開發和利用。
比如隴南的油橄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油橄欖的老家在地中海沿岸,后幾經波折,一部分在隴南武都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就是在武都,也僅限于漢王鎮和角弓鎮之間的一些地方,關鍵是這里的氣候和水土條件適合于油橄欖生長,在這里油橄欖枝繁葉茂,籽粒飽滿,營養成分齊全。在這些地方,油橄欖已經很好地造福了當地人民。
再比如武都的花椒,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武都的土質含鹽量大,不利于植被生長,導致群山裸露干燥,可供種植的主要是洋芋,導致全縣歷來貧困。后來經過當地政府組織專家研究,認為該地的氣候條件適合于花椒生長,而且這種干燥、光照充足,正好不利于花椒的主要蟲害——蝸牛繁衍。于是引導、扶植農民廣泛栽種,不到10年的時間,花椒樹幾乎覆蓋了武都的所有耕地。家家戶戶都年入數十萬元,在收花椒的季節,還給周邊的閑散勞動力帶來了豐厚收入。
再比如隴南市的禮縣,因為屬于丘陵地貌,干旱、鹽堿較重而不宜于糧食作物栽培,在歷史上主要生產胡麻,這是一種油料作物,產量非常低,因此絕大多數農戶一直擺脫不了貧困。直到20世紀90年代,禮縣縣委班子從外地請來了一批專家,對全境的土壤氣候做了多輪研究,認為該地適應于種植蘋果,因此大力推廣,不僅從外面引進樹苗,鼓勵農民種植,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培訓果樹修剪、整形和管理知識。幾年以后,禮縣蘋果樹占據了田間地頭,甚至于占據了許多荒山。由于光照充足,禮縣蘋果色彩鮮艷,味道純正,因此走向全國,其中的花牛、富士、國光、清香玉等品種成為禮縣蘋果的品牌。
還有馳名遐邇的隴南市的西峽櫻桃,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該地四圍全是山脈,是一個典型的盆地,水質良好,據檢驗非常符合人體需要。土地肥沃,各種礦物質含量豐富。但是人多地少,憑借傳統農業很難致富。改革開放以后,經專家考察論證,這里非常適宜種植櫻桃,因為這里很早就生產土櫻桃,曾遠銷全國。也有人將這里的樹苗移栽到其他地方,但是櫻桃的質地味道方面都比上這里的,這是因為水土不同。于是家家戶戶種植櫻桃,現在該村櫻桃樹上千畝,櫻花盛開的時候,就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果實成熟的時候,就呈現出一派歡樂的豐收圖景。原來,這里主要種植種小麥,一畝地難收入800元;現在種櫻桃,每畝地至少收入50 000元,相當于地產黃金。另外,因為該村交通發達,網絡良好,現在櫻桃的銷路很好。一是商販的車往往在田間地頭收購,甚至于自己在樹上采摘。二是村里的網店忙忙碌碌,一到收獲季節,快遞也加班加點,通過貨車發往外地,再多的櫻桃都有出路。使原來破破爛爛的村落,一下子變成了街區寬廣、美麗、整潔,樓房林立的美麗鄉村。
隨著現在技術人才的不斷出現,全國各地,這種現象遍地開花。這些,實際上還是簡單的地理優勢利用,更有勝者,還可以利用地理知識,直接改變水土關系,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大的福祉。
比如開鑿于1960年的河南紅旗渠,就是一個典型的改善環境的例子。河南林縣是一個有名的貧困地區,關鍵是干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動輒顆粒無收,貧困問題始終難以解決。20世紀50年代末,經過林縣縣委考察研究,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引山西漳河水解決困難,計劃很快得到了國家批準,于是在1960年動工,10萬名農民利用銑、鋼簽子、大錘等農具耗時10年,修筑出一條包括各分支長達1 500余公里的生命灌渠,覆蓋耕地36 000多公頃,解決了林縣全境的飲水問題。使當地由荒原變成了綠洲,當地人民擺脫了貧困。至今,紅旗渠依然造福著當地人民,還成為國家五A級景區,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參觀。
對于改造自然來說,紅旗渠還只是開頭。目前的南水北調工程宏偉浩大。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西線廣泛從南方抽水,供水給北方,解決北方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吃水問題,惠及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江蘇、安徽、山東、青海、甘肅、內蒙古、陜西、山西等。目前東線、中線已經貫通,西線尚在規劃勘察階段,但是落實是肯定的。該項目的落實,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的自然條件,會大大促進我國的發展。
地理知識與工業發展,更是密不可分。首先是工業對人口有緊密的依賴關系,工業發展首先要求人口密集,需要有更多的使用者。其次是要有良好的交通網絡,工業產品便于輸出。因此,工業往往聚集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和交通便利的沿海。就是在內地,為什么不把工廠建設在西北空曠地區,而要多選在寸金之地的東南沿海或者北上廣深,原因就是這些地方人口稠密,內需很大,海陸交通發達,運送方便。
地理知識與生態環境保護密不可分
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有一定容量的,能夠供人類生存的面積有限,需要合理開發利用。現在的環境污染,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當然會引發冰山融化,陸地面積減少。還有,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礦物的大量開采、廢氣排放增多、航天器的不斷升空,導致大氣層受到嚴重破壞,引發一些自然災害。這些,都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的威脅。
這些,從大的范圍來看,給人類造成威脅,需要全球治理,共同重視環境保護。從地區和國家層面來看,如果哪一個國家和地區不注意環境治理,肆意破壞環境,都會受到自然的懲罰,得不償失。在環境治理方面,我國近年來成就顯著,受全世界關注。我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及林草湖田沙漠治理都取得了豐碩成果,自然條件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并且積極倡導并參與全球治理,彰顯大國擔當和風范,為應對人類問題貢獻著中國方案。
地理知識與國家發展戰略的關系密切
國家要發展,就必須有發展項目規劃,制定這些規劃和項目的依據,就要地理學研究的成果來提供。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關于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便于國家科學合理地規劃發展。比如在國內對區域的規劃、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對災害風險的管控;在國外,根據地理優勢和發展需要,要跟哪一些國家和地區建立怎樣的關系,才能有助于發展等等,這都需要地理知識提供可靠依據。
在地理知識提供了依據之后,國家才能針對具體情況,制定戰略措施,如果誰對天時地利判斷準確,做出的措施準確,誰就會占有主動權,也就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創造幸福。
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識也非常重要。比如人類經常面臨著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泥石流、礦洞塌方、龍卷風、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威脅。而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其實都不是突如其來的,往往都有預兆,從出現預兆到災難發生,是有一定時間距離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具有與這些災害相關的知識,還是可以采取預防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比如地震,那是地殼在變化,主要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的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是深層巖層在地殼運動中因擠壓、拉伸或斷裂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從量變引起質變,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在地震出現前,會有一系列的反常現象,比如動物的煩躁不安,植物生長的反常,地下水的反常,比如井水無端變深、變淺、變渾濁、冒油花等等,如果用儀器測試,有可能發現磁場、聲波、溫度都有反常現象。有了這些征兆,人們就應該積極應對,往往就會將損失降到最低。
再比如山體滑坡,也是這樣,在出現滑坡之前,首先往往出現動物搬家,然后是出現異常聲波,這種聲波,有時候非常明顯,往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人能夠聽見。幾年前康縣某地就曾出現過一次山體滑坡,導致一座正在興建的別墅倒塌。其實這座別墅在興建的過程中,周圍已經有多人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像是物體斷裂發出來的。當時也有人認為不對勁,建議暫停,但是主人認為沒什么,祖輩都居住在這里,不會有問題的。于是繼續大興土木,結果還沒等完工,就因山體滑坡連地基搬走。隴南縣雞峰鎮陳溝村現在變成廢墟,就是因為前些年開采煤礦,將村后的山坡地地質結構嚴重破壞,導致在某次大雨中全村滑坡,失去了家園。
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還不僅僅在于這些,即使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修建房屋的選址,不要說那些深層的東西,就是簡單的地基的是否穩固、采光是否良好、是否藏風聚氣,都很有學問,也非常實用。
總之,地理知識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絕不能輕視。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