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坡 吳少娟
2022-2023學年度,筆者對任教班級進行了班級自主管理實踐。此次實踐成果不僅充分展示了初中階段學生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為初中階段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具有積極意義的參考。
一、實踐背景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古廟敲鐘錄》中寫道:“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
在“雙減”背景下,班級管理和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策、學生發展和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共同要求。從國家政策上來看,落實“雙減”政策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都指向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強化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從學生發展上來看,教育的核心在“人”,尤其是初中學校在面對青春期的青少年群體開展德育和班級管理時,更新“人”的思想和理念是起點,關注“人”的需求和發展是重點,倡導“人”的培養和進步是關鍵點;從社會環境上來看,隨著我國物質文明建設的逐步加強,社會整體對人才的需求重點也在不斷變化,當今社會不僅需要學校培養具備文化知識的青年人才,更需要學校教育承擔起青少年成長階段價值觀塑造的責任。
作為班主任,要關注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品質、德育成長以及班級良好氛圍和文化建設。給予學生在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中一定的自主權不僅能夠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而且符合國家政策、學生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共同需求。
二、實踐措施
2022-2023學年的第一學期,筆者接手了新一屆初三畢業班。根據前任班主任的反饋,該班級在課堂紀律和班級氛圍上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課堂上很多學生不停做小動作,坐姿不端正,學習氛圍不佳;二是學生之間經常發生矛盾,班主任每周都要進行數次學生談話或者班級紀律訓導。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過一個月的觀察和反思,筆者大膽借鑒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總結出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合作的管理方式,并在班級中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實踐。
自主管理,是指組織建立班委會管理部門。其核心原則是學生能獨立自主完成的事情,教師絕對不指手劃腳。作為班主任,要宏觀把握班級發展方向,從微觀調控管理細節,循序漸進地做到“放手不放眼”。實踐伊始,首先將班級各類大小事務分別歸納總結,對應班委會各個崗位,并將崗位要求撰寫成招聘啟事張貼在班級中。學生通過自主競聘擔任職務。設置極具儀式感的簽約儀式,完成培訓、上崗等一系列流程。學生從最初的不敢置信到好奇嘗試再到熟練執行,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在實踐中,班主任對班委會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人有崗位,人人要負責”,如關門閉窗、熄燈、電腦檢查等各項日常事務都有班委會成員負責;二是要求班長及副班長記錄各項日常管理中的數據,對于“刺頭”學生用事實說話,全面摒棄“只有說教,沒有記錄”的方式,讓班級管理“有章可循、有理有據”,落實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三是實行班級值日輪換制,利用每天早讀中的5分鐘時間,讓值日生總結前一天班級學習生活情況,讓學生們了解班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和評價者,給予每一位學生充分的知情權和建議權,從而在班級內逐漸營造良性監督的氛圍。
自主學習,是指創建合作學習小組。在實踐開始后的每一周,班主任都會用一節課的時間舉行學習小組成立大會,以適當的儀式感激起學生對學習小組的重視。會議全程由學習委員主持,班主任把控時間,做總結性發言。學生在每周一次的會議中投票選出心中最負責任的小組長。小組長有權利邀請其他學生加入自己的學習小組,組長和組員雙向選擇,每一組人數定員,如果人數相差較大則會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適當進行人數調整。小組成立后,全組學生共同確定組名以及小組宣言,并發起小組挑戰,在作業提交、考試平均分等諸多方面進行PK。學習小組內同責同求、相互監督。這不僅能夠實現自我管理,而且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自主合作,是指班級量化管理制度。上述學習小組除了每周一次的人員調整和兩兩挑戰以外,還會根據班級量化評分表和評分規則每月進行考核,評選出優勝組,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班委會負責監督,確保所有措施落到實處,解決日常管理中的難題。班干部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班主任出面協助。班級量化管理看似班干部的工作只是簡單地統計數據,實質上卻是在一件件班級小事中充分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激活班干部的主動性,提高班干部的自覺性,進而形成“以點帶面”,由班干部引導全班學生逐漸感受到班級的榮譽、成績、凝聚力是班上所有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借助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力量,能夠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的引導不僅能讓學生減少抵觸情緒,而且讓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輕松、高效。
三、實踐成果
從班級的宏觀實踐成果來看,此次實踐不僅在班級內形成了自覺、自主、自律的良好班級文化,更鍛煉了學生敢于承擔責任、積極試錯和服務他人的優秀內在品質,同時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獨立自主的能力。學生在服務于班集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同時還能在不斷試錯中總結教訓、改進方法、提升自我。當班級學習氛圍、互助文化、德育目標均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時,學生成績自然而然也有了明顯提高。
從學生的個人成長來看,經過這一套“組合拳”,班里的“插話大王”變成了“三思而后行”的穩重男孩。他說:“以前上課插話被老師批評感覺無所謂,但現在不能因為我影響全組的評優。”最愛欠交作業的小李幾乎不需要任課教師出面,在小組伙伴每天的督促下,改掉了不按時交作業的毛病。學生們在集體中互相幫助,相互鼓勵,不僅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在思想品德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四、反思總結
此次實踐證明,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發展實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對身處網絡時代的青少年,說教式教育早已不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求,而學生自主管理班級能夠在無形中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路徑。這一路徑通過暗示、熏陶、感化、引導等途徑,潛移默化地發揮管理作用,避免了傳統班級管理方式中師生或明或暗形成“對立”的現象。
在實踐中,筆者深刻感受到想要真正將自主管理落地,班主任必須在實踐前就系統策劃、統籌安排,擁有對班級管理各環節的深入了解和對學生特點的精準把握。所有實踐舉措和目標都要緊緊圍繞德育和學生人格培養進行。班級自主管理絕不是形式主義,不是班主任工作的點綴,更不是一兩個月的“走過場”,而是實現現代教育育人目標的主渠道。讓學生直接參與班級管理的前提是班主任要搭建好廣闊的展示舞臺,讓學生在體驗中提升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識。班級自主管理形成的良好氛圍和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會反向作用,助力班級文化向更好地方向發展。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培養與班主任息息相關,只有學生擁有健康自覺的學習生活,真正自主自律,班主任的工作才能順利推進,才能達成“五育并舉”的目標。班主任在“育人”的同時,教會學生實現“自育”,學生才能邁向美好的未來。
真誠和熱情,愛心和寬容,不以功利而耕耘,不因平凡而郁悶,這是筆者的座右銘,也應該是每一位班主任矢志踐行的職業操守。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筆者由衷地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夠盡自己微薄之力,做熒熒微光,將當代青少年學生引上一條真正的自由之路,帶領學生揚帆遠航,駛向理想的未來。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