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

本研究旨在探討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戰略導向對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有顯著影響。戰略導向幫助明確組織目標和方向,使預算編制與戰略保持一致,并推動建立績效評估體系來提高整體績效。然而,在實施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時,仍需解決組織結構復雜、差異性考慮、人員培訓和溝通等挑戰。并且加強組織內部溝通協作、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預算編制與執行的透明度等方面的改進措施。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事業單位面臨著提高績效和效率的挑戰。預算績效管理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在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目前關于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研究還相對有限。本研究旨在填補這一研究空白,探討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實踐和效果。通過對現有理論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綜述,我們將深入研究戰略導向對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影響,并探索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
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是指在制定和執行預算以及評估績效時,將組織的戰略目標和使命納入考慮的過程。它旨在確保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與組織的長期戰略方向和目標保持一致,使組織能夠有效地分配資源、追求戰略目標,并實現績效提升。在理論層面,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可以借鑒戰略管理和績效管理的相關理論。戰略管理理論強調了戰略選擇和執行的重要性,指導組織如何通過明確目標、制定戰略和有效執行來獲取競爭優勢。績效管理理論則關注如何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對組織和個人的績效進行度量和激勵。在實踐層面,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需要進行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策略制定 策略制定是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中的重要步驟。組織在制定長期戰略目標和使命時,需要明確核心價值觀、戰略重點和優先級。核心價值觀是組織文化的基石,指導行為準則和決策方式。戰略重點是組織在資源分配上的優勢領域,關注核心業務和關鍵能力的發展。優先級則是確定各項戰略目標的重要程度和次序。將這些因素納入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過程中,可以保證預算和績效與長期戰略方向保持一致,通過有效分配資源和追求戰略目標,實現組織的績效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預算編制 預算編制是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核心環節之一。在制定預算時,組織應當考慮到戰略導向的要求。首先,預算分配應與戰略目標相一致,確保資源投入能夠直接支持和實現戰略目標。其次,重點支持戰略重點領域,將資源優先分配到對實現戰略目標具有關鍵作用的業務和項目上。此外,預算編制還需要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綜合考慮成本、效益、風險等因素,合理安排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預算的效益和績效。
反饋和學習 反饋和學習是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能夠幫助組織了解實際績效表現,并及時調整預算和行動計劃。在績效報告中,應當明確地呈現與預算目標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和影響因素。績效溝通是確保各級管理層、團隊和個人了解績效情況的重要方式,通過共享績效信息,可以增進對績效目標和期望的理解和認同。此外,組織還應進行經驗總結,對成功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歸納和分享,以促進組織內部的學習和改進。
改進與建議
明確戰略目標和使命 明確戰略目標和使命對于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至關重要。戰略目標是組織長期發展的愿景和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所追求的成果。使命是組織的核心宗旨和價值觀,概括了為何存在以及所提供的價值和服務。明確戰略目標和使命可以為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提供明確的導向,并確保資源的優先分配和有效利用。預算應當根據戰略目標來確定關鍵業務和優先項目的資源需求,以實現戰略目標的落地。績效評估則需要根據使命的指引來衡量組織的績效和成果,確保績效指標與使命的實現相一致。總之,明確戰略目標和使命有助于確立預算和績效評估的方向,以推動組織的持續發展和成功。
制定可衡量的預算目標 制定可衡量的預算目標是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一步。這些目標應該能夠量化和度量,并與組織發展的重點領域相一致。通過將戰略目標轉化為可衡量的預算目標,可以明確預期成果,并提供評估和監控的依據。此外,預算目標應當與組織的關鍵績效指標和業務指標相匹配,確保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制定可衡量的預算目標有助于界定預算編制的范圍和重點,提升績效評估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
選擇合適的績效指標 在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中,選擇合適的績效指標至關重要。這些指標應與戰略目標密切相關,并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組織的績效水平。選擇績效指標時,還應考慮其可衡量性、可操作性和數據獲取的可行性。同時,績效指標應與預算目標相聯系。即確保預算編制中確定的目標和支出與績效指標的表現產生關聯。這有助于評估預算執行情況,并對資源分配進行調整。選擇合適的績效指標能夠提供明確的衡量標準,幫助組織了解自身績效水平,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有效的績效指標也可以為績效溝通和學習提供基礎,促進組織的持續改進。
建立協調合作的機制 首先,建立信息共享的機制是關鍵。各部門應及時共享相關數據、信息和經驗,促進對組織整體狀況的全面了解。這有助于避免信息孤島,確保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其次,協調資源分配是必要的。各部門應協商并確定資源的合理分配,確保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同時,資源的集中配置和優先級的確定需要基于整體戰略目標和預算目標,以實現資源的最優利用。此外,建立跨部門的溝通和協作機制也至關重要。通過這樣的機制,可以確保各部門在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中始終保持信息暢通、協調一致。建立協調合作的機制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協同效能,促進整體績效的最大化。通過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協作,可以高效實現預算目標,推動戰略目標的達成。
鼓勵員工參與和責任共擔 鼓勵員工參與預算制定和績效評估的過程可以增強他們對組織戰略目標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首先,開展員工參與的培訓和溝通。向員工解釋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的重要性,并提供相關培訓,使他們能夠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其次,將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對齊。制定明確的個人績效指標,與員工的職責和業務目標相匹配。通過設定可衡量的目標和指標,激勵員工積極參與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并追求卓越的績效表現。同時,建立獎勵機制以獎勵那些在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中表現出色的員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鼓勵員工參與和責任共擔,組織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他們對組織戰略目標的關注和投入,從而推動整體績效的提升。這種參與和責任共擔的文化將有助于建立高效的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實現組織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尋求持續改進和創新 首先,定期進行績效評估是關鍵。通過對已實施的預算和績效目標進行審查和評估,發現問題和瓶頸,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這可以幫助組織及時調整策略和資源配置,以更好地實現目標。其次,鼓勵內部創新和實驗對于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的持續改進至關重要。組織應提供一個積極支持和鼓勵創新的環境,讓員工提出新思路和方法。同時,開展試點項目和實驗,探索新的預算編制和績效評估方式,以找到更有效、更適用的方法。此外,跟蹤行業的最佳實踐和前沿趨勢也是重要的。及時了解行業內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將其引入預算績效管理中,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績效表現。最后,建立一個反饋機制,讓員工能夠提供意見和建議,并積極參與改進和創新的過程。通過持續改進和創新,組織可以不斷提升預算績效管理的效能和質量。這有助于實現組織的長期發展和競爭優勢。
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 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對于預算績效管理至關重要。組織應確保內外部溝通渠道暢通,向相關利益相關方透明披露預算和績效信息。同時,通過定期報告、會議和溝通活動,與員工分享組織的戰略目標、預算分配和績效表現,激發員工參與和責任心,增強整體績效的改進和提升。
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識別和評估風險是關鍵步驟。通過對內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可能的風險因素,并評估其潛在影響程度和可能性。其次,制定風險應對措施。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計劃和具體措施。這包括規避風險、減輕風險影響、轉移風險和接受風險等策略。同時,明確責任分工和應急響應措施,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此外,建立監測和報告機制是必要的。組織應定期監測風險的變化和演化,并及時報告相關信息。最后,加強員工培訓和意識提高。組織應提供培訓和教育,讓員工了解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時,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風險管理活動,提供反饋和建議,以不斷改進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通過采取上述建議,事業單位可以更好地實施戰略導向下的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達成戰略目標,并提升整體績效水平。
結論
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將組織的戰略目標和使命納入考慮的管理方法。通過以下幾個關鍵步驟,可以實施戰略導向下的預算績效管理:明確戰略目標和使命、制定可衡量的預算目標、選擇合適的績效指標、建立協調合作的機制、鼓勵員工參與和責任共擔、尋求持續改進和創新、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通過實施戰略導向下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可以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達成組織戰略目標,并提升整體績效水平。同時,建議組織明確戰略目標、制定可衡量的預算目標、選擇合適的績效指標、建立協調合作機制、鼓勵員工參與和責任共擔、尋求持續改進和創新、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建立風險管理機制等。這些舉措將有助于實施有效的預算績效管理,推動組織的發展和提升。
(作者單位:寧波市鐵路和西樞紐建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