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奎屯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4-06-12 11:56:55江宇威李巧陶洪飛馬合木江·艾合買提
人民長江 2024年5期
關鍵詞:區域

江宇威 李巧 陶洪飛 馬合木江·艾合買提

摘要:了解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評估地下水水質、識別污染源、制定水資源管理策略,保障人類健康和環境。基于2017年和2023年在新疆奎屯河流域相同點位采集的共78組地下水水樣,采用Piper三線圖、Gibbs圖、飽和指數(SI)和離子比值法分析該區域地下水特征及成因。結果表明:① 奎屯河流域2023年地下水水化學特征類型相較于2017年趨于集中,陽離子和陰離子分別向Na型和Cl型轉化。② 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和沖洪積細土平原主要受巖石風化作用控制,沖湖積細土平原主要受蒸發濃縮作用控制且有增強的趨勢。中下游細土平原的離子組分主要來源于蒸發巖溶解且有增強的趨勢,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的離子組分主要源于碳酸鹽和硅酸鹽礦物溶解。下游沖湖積細土平原受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較強,導致Na+濃度上升。奎屯河流域地下水離子在沖洪積細土平原北部和沖湖積細土平原出現富集,部分指標已超過中國飲用水標準,且已有10%的水樣不適合灌溉。研究成果可為奎屯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利用以及防治提供參考。

關 鍵 詞:地下水;水化學特征;空間分布;成因分析;飽和指數;奎屯河流域

中圖法分類號:X523;P641.1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4.05.009

0 引 言

地下水化學成分形成是多種水文地球化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巖石的溶解沉淀、地下水和巖石土壤之間的離子交換、人類活動和人為輸入污染物等[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地下水是當地民眾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其水化學特征對當地的農業灌溉以及日常用水的影響重大。研究地下水的化學特征及組成,有助于了解地下水的起源、補給機制和水質演變規律,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水資源規劃、管理和可持續利用[2

對新疆奎屯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學組成及其成因的探討具有特殊意義。首先,奎屯河流域內的烏蘇市經濟較發達、人口密集且產業集中,農業作為三大經濟支撐之一,其用水主要來源于地下水。因此,對該地區地下水水化學組成及其成因的研究,有助于判別地下水灌溉適宜性以及種植作物類別,具有明確的實用價值。其次,奎屯河流域屬于典型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區域,砷元素通過直接飲用或作物吸收間接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而地下水中鐵錳氧化物還原、SO2-4的還原和硫化礦物沉淀等均會對砷含量產生影響[3。因此,研究地下水水化學組成及其成因,可以為研究區后續探究砷氟環境形成機制提供一定參考。

前人對奎屯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較多,江軍等[4在研究砷遷移規律時,分析了2017年水化學特征及礦物飽和指數;劉亞楠等[5在研究地下水及沉積物化學組分特征對氟釋放的影響時,分析了2017年地下水化學成因機制。張福初等[6研究較為系統,分析了2019年以前全流域不同地貌下的水化學特征及成因。以上學者對該區域的研究未涉及時間變化特征分析,且研究時間較早。近年來氣候變暖,水資源總量增加和氣溫升高等因素會影響淺層水化學特征及成因。因此,針對相同點位、不同時期水化學組成變化的研究可以精確分析地下水水化學特征變化的程度及可能原因,對水資源合理利用具有參考意義。

本文在2017年采集39組地下水樣的基礎上,于2023年在相同點位重新采集。采用Piper三線圖、Gibbs圖、礦物指數、離子比值法和氯堿指數分析水化學特征、空間分布和水化學成因,并對比分析其變化,以期為后續的砷氟成因規律探討提供基礎參考,為研究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奎屯河流域坐落于新疆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部。地處83°22′E~85°47′E,43°30′N~47°04′N。東西寬度約160 km,南北長度約240 km,總面積達2.83萬km2。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具有少雨、高蒸發和大溫差等特點,年均降水量為162.6 mm,年均蒸發量為1 208.3 mm。

研究區高程范圍在247~1 210 m之間,地勢有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特點。隨著地勢由南向北降低,地貌逐漸從洪積傾斜礫質平原轉變為沖洪積細土平原(圖1),最后演變為沖積湖積細土平原。烏伊公路以南區域為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巖性為卵礫石或砂礫石,地下水類型為單層潛水且潛水埋深大于20 m。作為研究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該區域主要接收山區地下水的側向補給,以及河道水、洪水、渠系水滲漏。烏伊公路以北至一二三團區域為沖洪積細土平原,巖性為砂礫石、砂和黏性土,地下水類型為多層潛水-承壓水[7,潛水埋深一般小于5 m。該區域主要接收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的側向補給,以及灌區內的滲漏補給。一二三團以北為沖湖積細土平原,巖性為粉細砂以及黏土,地下水類型為多層潛水-承壓水,潛水埋深一般小于10 m,主要接收沖洪積細土平原的側向補給。由于潛水位埋藏淺且蒸發蒸騰作用強,導致該區域為研究區地下水主要排泄區8

2 材料與方法

2.1 水樣采集與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的水樣為2017年6月于奎屯河流域已有機井采集的39組水樣和2023年7月于原位點采集的39組水樣,采樣點分布見圖1。水樣的采集、保存及送樣過程嚴格按照HJ/T 164-200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9的要求執行。樣品的測試由新疆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大隊化驗室完成,測試項目包括可溶性鹽濃度(EC)、氧化還原電位(Eh)、pH、Na+、K+、Ca2+、Mg2+、總溶解固體(TDS)、總硬度(TH)、Cl-、SO2-4、HCO-3、NO-3、F-、As。運用陰陽離子平衡法計算可知,所有水樣數據的電荷平衡絕對誤差均小于5%,為可靠數據。

2.2 數據分析方法

研究區沖洪積細土平原和沖湖積細土平原的地下水類型按埋深劃分為烏伊公路以南的地下水均為潛水[7、烏伊公路以北井深小于100 m為淺層承壓水、大于100 m為深層承壓水。研究過程中使用的散點圖基于Origin 2018繪制,空間分布圖基于ArcMAP 10.2繪制,Gibbs圖基于Excel 2010繪制。

3 結果與討論

3.1 地下水水化學特征

3.1.1 地下水水化學組分統計分析

2017年水化學組分統計結果表明(表1),pH范圍為7.04~9.00,承壓水整體為弱堿性至堿性。溶解性總固體(TDS)范圍為114.48~11 632.96 mg/L,其中淡水(TDS<1 000 mg/L)和微咸水(1 000 mg/L≤TDS<3 000 mg/L)分別占比74%和15%。總硬度(TH)范圍為18.10~3 639.51 mg/L,其中軟水(75 mg/L450 mg/L)分別占比33.30%和30.76%。水的硬度主要由鈣離子(Ca2+)和鎂離子(Mg2+)含量決定,離子組分Na+、Ca2+、Mg2+、Cl-、SO2-4的變異系數較大,存在較強的空間異質性。主要陽離子平均濃度排序為Na+>Ca2+>Mg2+>K+,主要陰離子平均濃度排序為SO2-4>Cl->HCO-3

2023年水化學組分統計結果表明(表2),pH范圍為7.18~9.21,極值上升但均值明顯下降。淡水和微咸水分別占比69.2%和17.4%,微咸水占比呈現增長趨勢。軟水和極硬水分別占比28.20%和30.76%,極硬水占比未發生變化,部分軟水向微硬水轉化。陰陽離子平均濃度排序未出現變化。相較2017年,淺層承壓水主要水化學組分明顯增大,按平均濃度的增長幅度排序為Cl-(137.47%)>SO2-4(67.72%)>Na+(37.09%)>TDS(26.11%)>HCO-3(17.96%)>Ca2+(13.92%)>TH(10.14%)>Mg2+(-6.31%)>K+(-46.87%)。深層承壓水主要水化學組分明顯降低,按平均濃度的增長幅度排序為Ca2+(3.55%)>HCO-3(2.64%)>K+(-8.37%)>Cl-(-12.63%)>Na+(-19.02%)>TDS(-21.91%)>SO2-4(-25.39%)>TH(-27.37%)>Mg2+(-55.52%)。

3.1.2 水化學特征

Piper三線圖[10是根據地下水樣品的離子組成和濃度比例進行分類,通過圖中不同區域的分布確定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圖2)。 圖2中的菱形區域被劃分為5,6,7,8,9區,依次對應Ca-HCO3型、Ca-SO4型、Na-Cl或Na-SO4型、Na-HCO3型和混合型。三角形區域被劃分為A、B、C、D、E、F、G區,依次對應Ca型、無主導型、Mg型、Na型、HCO3型、SO4型和Cl型。

從水化學類型看,2017年淺層承壓水集中分布在7區和9區,表明水化學類型主要為Na-Cl型、混合型或Na-SO4型。潛水分布在5區,水化學類型為Ca-HCO3型。深層承壓水在5,7,9區均有分布,水化學類型為Ca-HCO3型、Na-Cl型或Na-SO4型、混合型。2023年水化學類型分布和2017年類似,但出現5區向7區和9區轉化的趨勢,即部分Ca-HCO3型向Na-Cl型或Na-SO4型、混合型轉化。

從陽離子看,2017年淺層承壓水陽離子集中分布在B和D區,表明優勢陽離子為無主導型和Na型。潛水分布在A區,表明優勢陽離子為Ca型。深層承壓水陽離子集中分布在A,B,D區,表明優勢陽離子為Ca型、無主導型和Na型。2023年淺層承壓水陽離子集中分布在D區,表明5 a間Ca型向Na型轉化。潛水和深層承壓水的陽離子分布變化不大。

從陰離子看,2017年淺層承壓水和深層承壓水陰離子均集中分布在B,E,F區,表明優勢陰離子為無主導型、HCO3型和SO4型。潛水分布在E區,優勢陰離子為HCO3型。2023年淺層承壓水出現B區向F區和G區遷移的趨勢,表明無主導型在向SO4型和Cl型轉化。潛水和深層承壓水陰離子均出現E區向B區和G區遷移,表明部分HCO3型向無主導型和Cl型轉化。

3.2 地下水中主要離子空間分布

基于ArcGIS軟件中的克里金插值法繪制研究區地下水優勢離子空間分布圖(圖3)。除Ca2+外,其余指標根據GB/T 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規定分為5類,其中,Ⅰ~Ⅲ類水適合飲用,Ⅵ~Ⅴ類水不適合飲用。根據2023年的數據可以得出,TDS、SO2-4和Cl-的高值區集中于一二六團南部、一二三團、車排子鎮南部、一二五團北部、一二九團北部和甘河子鎮。在一二七團L9樣本點和一二六團L2樣本點出現多項指標異常值,TDS分別為7 262.00 mg/L和6 204.00 mg/L,Cl-濃度分別為2 269.71 mg/L和1 808.67 mg/L,Na+濃度分別為1 734.41 mg/L和1 421.51 mg/L,SO2-4濃度分別為2 605.96 mg/L和2 029.03 mg/L。對比2017年和2023年兩期數據,包括西湖鎮、八十四戶鄉、西大溝鎮和九間樓鄉在內的上游地區,主要離子濃度維持在較低水平,未出現明顯變化。中下游地區的一二三團、古爾圖鎮和一二六團變化較明顯且規律相似。TDS、SO2-4、Cl-三項指標呈明顯增長趨勢,大面積的Ⅲ類水向Ⅴ類水轉化,Ca2+呈現增長趨勢但未超標。Na+濃度增長幅度相對較緩,下游右岸大面積的Ⅰ類水向Ⅳ類水轉化,古爾圖鎮的Ⅴ類水呈減少趨勢,表明研究區中下游地區的地下水已不適合飲用。

3.3 地下水水化學特征成因分析

3.3.1 水化學作用分析

Gibbs圖是根據c(Na+)/c(Na++Ca2+)和c(Cl-)/c(Cl-+HCO-3)的離子濃度比與TDS之間的比值關系繪制散點圖,同時劃分了蒸發濃縮、巖石風化和降雨控制3個區域,從點位的分布位置判斷樣本點水化學特征形成的主要機制[11

對2017年和2023年的地下水樣本進行分析(圖4),研究區地下水樣大部分分布在巖石風化型區域,表明水巖相互作用在地下水水質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學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部分點位落在3個區域外,可能受到離子交換作用或人類活動的影響[12。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的地下水徑流條件較好,溶濾作用較顯著。沖湖積細土平原因地形平緩和水交替循環條件較差,地下水的溶濾作用相對較弱,導致蒸發濃縮型點位集中分布在沖湖積細土平原,巖石風化型集中分布在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對比兩期數據發現,淺層承壓水中c(Na+)/c(Na++Ca2+)平均增大0.018,變化不顯著;但TDS增大26.11%,導致點位向蒸發濃縮區域集中。c(Cl-)/c(Cl-+HCO-3)平均增大0.372,是導致點位向區域外遷移的主要原因。對比兩期Cl-和HCO-3的平均濃度發現,Cl-平均濃度增長137.47%,導致c(Cl-)/c(Cl-+HCO-3)增大。因此出現集中在巖石風化型區域的樣本點開始向蒸發濃縮區域以及區域外遷移。深層承壓水中c(Na+)/c(Na++Ca2+)平均增大0.058,c(Cl-)/c(Cl-+HCO-3)平均增大0.062,變化不顯著。

3.3.2 研究區礦物飽和指數

為了評估地下水化學形成過程中水巖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使用PHREEQC軟件計算主要礦物的飽和指數(SI)來判定它們的溶解程度[13。SI的大小表示礦物的溶解程度,正值表示過飽和,零值表示飽和,負值表示欠飽和[14

計算研究區2017年和2023共78組水樣的礦物飽和指數(SI)(圖5),隨著TDS增大,文石和方解石的飽和指數增長不顯著,TDS處于0~1 000 mg/L時,白云石和石膏的飽和指數增長明顯,表明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促進了TDS濃度增大。TDS濃度大于1 000 mg/L后,礦物飽和指數變化不明顯、接近飽和,且點位集中于沖湖積細土平原,表明TDS濃度增大受到蒸發濃縮作用的影響。一二六團作為離子濃度高值區,其中L2采樣點的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在兩個時間點均處于過飽和狀態,但2023年較2017年,飽和指數呈降低趨勢。L7采樣點2017年方解石和白云石處于過飽和狀態,2023年在此基礎上出現文石過飽和現象,且飽和指數呈上升趨勢。此外,甘河子鎮的K23采樣點在2017年僅有方解石過飽和,2023年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均處于過飽和狀態,呈上升趨勢。

3.3.3 主要離子來源

離子比值法(圖6)是通過比較不同離子毫克相當濃度(mEq,符號為E)間的關系,判斷離子主要來源。E(Na+)/E(Cl-[15可以判斷Na+是否來源于鹽巖和硅酸鹽巖溶解。研究區大部分地下水樣品落在y=x線附近且偏下方,說明Na+濃度略高于Cl-濃度,巖鹽溶解是水樣中Na+的主要來源,少部分Na+來源于硅酸鹽溶解或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E(HCO-3+SO2-4)/E(Mg2++Ca2+)可以判斷該區水化學是否由碳酸鹽巖或者石膏溶解控制[16。研究區上游區域地下水樣品落在y=x線附近,說明Mg2+和Ca2+來源主要是碳酸鹽和硅酸鹽溶解。下游區域的地下水樣品落在y=x線的下方,說明Mg2+和Ca2+的來源是硅酸鹽和蒸發巖礦物的溶解,下游區域以蒸發濃縮作用為主導,說明蒸發巖礦物的溶解為主要來源。對比2017年和2023年兩期數據,個別落于y=x線上方的點位向y=x線及下方遷移,表明蒸發巖礦物的溶解提供的Mg2+和Ca2+增多。采用E(Ca2++Mg2+)/E(HCO-3)可以進一步判斷Mg2+和Ca2+的來源是否為碳酸鹽溶解,研究區點位分布在y=x線附近及下方,表明碳酸鹽溶解是Mg2+和Ca2+的主要來源。2023年較2017年,y=x線下方點位分布增多,表明碳酸鹽溶解呈現增長趨勢。

E(Ca2+)/E(Mg2+) 可以分析Mg2+和Ca2+來源與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的關系17。研究區2017年樣本點分布較均勻,在各個區域都有點位分布,表明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膏對Mg2+和Ca2+的貢獻相當。2023年樣本點集中分布于E(Ca2+)/E(Mg2+)>2的區域,表明石膏溶解是Ca2+的主要來源,且石膏溶解的貢獻率呈增長趨勢。為了進一步驗證Ca2+的來源,采用E(Ca2+)/E(HCO-3)判斷Ca2+是否由石膏溶解產生,研究區點位分布在y=x線附近及下方,對比E(Ca2++Mg2+)/E(HCO-3)的關系可以得出碳酸鹽溶解主要由石膏產生。2023年較2017年,y=x線下方點位分布增多,表明石膏溶解呈現增長趨勢。

E(SO2-4+Cl-)/E(HCO-3)的關系可以判斷SO2-4和Cl-的主要來源[18。研究區地下水樣品落在y=x線上方,表明蒸發巖溶解是SO2-4和Cl-的主要來源。

E(Ca2++Mg2+-HCO-3)/E(SO2-4-Na++Cl-)可以進一步分析地下水中SO2-4的來源。研究區大部分樣本點分布在y=x線附近,小部分分布在y=x線下方,表明除石膏溶解外還有其他硫酸鹽的溶解提供SO2-4

E(Ca2++Na+-Cl-)/E(SO2-4)可以分析SO2-4和石膏-芒硝溶解的關系[19。研究區大部分樣本點分布在y=x線附近,表明石膏和芒硝溶解提供了SO2-4。個別點位分布在y=x線上方,表明SO2-4濃度可能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

3.3.4 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氯堿指數(CAI)是用于評估陽離子交替吸附強度的指標[20。通過觀察CAI1與CAI2的絕對值變化判斷陽離子交換的強度。絕對值越大,陽離子交換作用越顯著,即陽離子交替吸附的可能性更高[21

根據CAI1與CAI2關系圖(圖7)得出,研究區樣本點集中分布在CAI1和CAI2均小于0的區域,絕對值較小,表明研究區主要發生Ca2+、Mg2+置換Na+、K+的反應,但不顯著。在CAI1和CAI2均大于0的區域,大部分點位位于沖洪積細土平原,包括位于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的潛水點位,表明該區域主要發生Na+、K+置換Ca2+、Mg2+的反應,與上游區域Na+濃度長期維持低值的規律一致。在CAI1和CAI2均小于0區域,存在個別絕對值較高的點位,且集中分布在沖湖積細土平原。

3.4 灌溉水質評價

USSL圖[22以EC為橫坐標,鈉吸附比(SAR)為縱坐標繪制,EC指示鹽害程度,SAR指示堿害程度,位于C1S1、C2S1和C3S1區域的地下水適宜灌溉。Wilcox圖以EC為橫坐標,可溶性鈉百分比(SSP)為縱坐標繪制,SSP指示水的軟硬程度,位于水質極好、水質良好和水質適宜區域的地下水適宜灌溉。對USSL圖和Wilcox圖分區,可以判斷地下水對灌溉的適宜程度。USSL圖結果表明(圖8),研究區大部分地下水集中在S1區域,受堿害程度低。EC在C1~C3均勻分布,表明高鹽危害仍在可控范圍。有14%的水樣不適合灌溉,且在不適合灌溉的水樣中,2023淺層承壓水占比50%。Wilcox圖結果表明(圖9),研究區有18%的水樣不適合灌溉,且在不適合灌溉的水樣中,2023年淺層承壓水占比38.9%。

4 討 論

沖洪積細土平原北部和沖湖積細土平原是離子濃度高值區,呈現濃度上升趨勢。原因是地下水流向為由南向北,中下游細土平原屬于地下水排泄區域,地下水流速緩慢導致離子在北部的沖湖積細土平原出現累積。

淺層承壓水由蒸發濃縮作用和巖石風化作用共同控制。Gibbs圖結果表明,2017年采樣點位分布在蒸發濃縮區域和區域外,結合氯堿指數發現,區域外點位受到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Ca2+置換出Na+導致c(Na+)/c(Na++Ca2+)增大。2023年由于TDS增大,部分點位向蒸發濃縮區域遷移。但在c(Cl-)/c(Cl-+HCO-3)與TDS關系圖中,Cl-濃度增幅較大導致c(Cl-)/c(Cl-+HCO-3)增大,個別點位移動至區域外。深層承壓水主要由巖石風化作用控制,且2023年較2017年無明顯變化。點位均分布在巖石風化型和區域外,區域外的點位受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影響。2023年較2017年,各類礦物的平均飽和指數均呈增長趨勢,導致TDS升高,淺層承壓水中巖鹽(NaCl)的平均飽和指數增幅(0.51)最大,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淺層承壓水中Cl-濃度大幅增長的現象。

綜合上述分析,研究區中下游離子濃度增大主要是蒸發濃縮和巖石風化共同作用的結果。但Cl-和SO2-4濃度增長幅度遠大于其他陽離子,表明離子濃度增長可能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5 結 論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23年灌溉期共78組原位點水樣,通過Piper三線圖分析地下水化學特征,采用Gibbs圖、飽和指數、氯堿指數和離子比值法分析其成因。結果表明:

(1)2017年陽離子以Na和Ca型為主,陰離子以SO2-4和無主導型為主。2023年陽離子以Na型為主,陰離子以Cl型為主。2023年較2017年,水化學類型趨于集中。

(2)研究區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和沖洪積細土平原南部受巖石風化作用控制,沖洪積細土平原北部和沖湖積細土平原整體受蒸發和巖石風化濃縮共同控制。2023年較2017年,中下游細土平原淺層承壓水受到的蒸發濃縮作用增強,深層承壓水沒有明顯變化。

(3)研究區山前洪積傾斜礫質平原的離子組分主要源于碳酸鹽和硅酸鹽礦物溶解。中下游細土平原的離子組分主要來源于蒸發巖溶解且有增強的趨勢。下游沖湖積細土平原受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較強。

(4)研究區以兵團一二六團為主的下游地區,地下水多項指標超過Ⅲ類水級別,不適合飲用。從灌溉適宜性看,已有超過10%的水樣水適合灌溉。在不適合灌溉的水樣中,2023年的淺層承壓水占比最大。

參考文獻:

[1]王玉蛟,賈亮亮,楊志光,等.淺層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適宜性評價[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23,41(4):363-368.

[2]胡爽,武剛,吳彬,等.阜康市平原區近20年地下水化學演變及成因[J].環境科學學報,2023,43(5):79-88.

[3]袁翰卿,李巧,陶洪飛,等.新疆奎屯河流域地下水砷富集因素[J].環境化學,2020,39(2):524-530.

[4]江軍,鮮虎勝,李巧,等.奎屯河流域地下水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砷運移的影響[J].環境化學,2021,40(6):1775-1786.

[5]劉亞楠,李巧,宿彥鵬,等.奎屯河流域地下水及沉積物化學組分特征對氟釋放的影響[J].長江科學院院報,2023,40(10):59-65.

[6]張福初,吳彬,高凡,等.奎屯河流域平原區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21,34(7):1663-1671.

[7]葛國際.烏蘇市平原區水文地質條件簡析[J].地下水,2016,38(2):176-178.

[8]沈蕊芯,呂樹萍,杜明亮,等.新疆奎屯河流域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演變情勢[J].干旱區研究,2020,37(4):839-846.

[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4-2004[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10]蔡小虎,康叢軒.錢塘江下游濱江地區地下水水化學特征與水質評價[J].人民長江,2023,54(6):27-33.

[11]趙艷麗,王敏,李常鎖.山東省淄河流域地下水化學污染源解析[J].人民長江,2022,53(12):37-43,49.

[12]王繼華,于福榮,田鵬州,等.南太行山前沖積平原潛水水化學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3,37(5):130-138.

[13]韓朝輝,王郅睿,田輝,等.漢中盆地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西北地質,2023,56(4):263-273.

[14]魯涵,曾妍妍,周金龍,等.巴楚縣淺層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化學,2021,40(11):3455-3463.

[15]TALIB A M,TANG Z,SHAHAB A,et al.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a case study in Central Sindh,Pakist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9,16(5):886-896.

[16]蘇東,龔緒龍,楊磊,等.常州市地下水化學特征與成因分析[J].地質論評,2023,69(3):1039-1049.

[17]劉元晴,周樂,呂琳,等.河北省順平縣地下水化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環境科學,2023,44(5):2601-2612.

[18]付舒,毛龍富,劉宏,等.阿子營黃龍泉域地下水化學特征及演化[J].地球與環境,2023,51(2):153-163.

[19]葛婷婷.克里雅河流域平原區潛水水質評價及水質成因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22.

[20]鄒嘉文.黑龍港典型壓采區地下水水化學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2.

[21]王婧,高世昌,方媛,等.清水河平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民黃河,2022,44(增2):153-156.

[22]JIE M,SONG C,DIANDIAN D,et al.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appraisal for irrigation uses in the Lan-gan region,Northern Anhui Province,East China[J].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Supply,2022,22(1):686-696.

(編輯:劉 媛)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in Kuitun River BasinJIANG Yuwei1,2,LI Qiao1,2,TAO Hongfei1,2,MAHEMUJIANG Aihemaiti1,2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 China;2.Xinjiang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afety and 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Urumq 830052,China)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origins is essential for evaluating groundwater quality,identifying pollution sources,developing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and safeguarding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Based on a total of 78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same sites in the Kuitun River Basin in 2017 and 2023,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groundwater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 by Piper trilinear diagram,Gibbs diagram,saturation index (SI)method and ion ratio method.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① There was a converging trend in the types of ground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Kuitun River Basin in 2023 compared to 2017,with cations transforming into Na type and anions into Cl type.② Rock weathering primarily influenced the piedmont diluvial inclined gravel plain and alluvial fine soil plain,while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mainly affect the alluvial lacustrine fine soil plain with a tendency to increase.The ion componen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fine soil plain were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evaporative karst decomposition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whereas those in the fore mountain diluvial inclined gravel plain originate mainly from carbonate and silicate mineral dissolution.Strong adsorption by alternating cations has led to increased Na+concentration in downstream fine soil plains.Groundwater quality in northern alluvial fine soil plains as well as those around alluvial lacustrine fine soil plain within Kuitun River basin has exceeded China′s drinking water standard,and about 10% of the water samples have surpass irrigation water standards in future.These research finding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within Kuitun River Basin.

Key words:groundwater;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spatial distribution;genetic analysis;saturation index;Kuitun River Basin

猜你喜歡
區域
分割區域
探尋區域創新的密碼
科學(2020年5期)2020-11-26 08:19:22
基于BM3D的復雜紋理區域圖像去噪
軟件(2020年3期)2020-04-20 01:45:18
小區域、大發展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0
論“戎”的活動區域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2
區域發展篇
區域經濟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區域比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亚洲人网站|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久青草网站| 国产精品性|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色偷偷综合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二级毛片|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狠狠综合久久|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色婷婷综合在线|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肉网|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婷婷色在线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五月婷婷伊人网| 综1合AV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国产毛片不卡|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欧美一级色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香蕉| 亚洲一级色|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7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1丝袜乱伦| 91系列在线观看| www精品久久|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AV网站中文|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在线看AV天堂|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天天色综合4|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