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銘 錢晶晶 袁鵬
[摘 要]果樹栽培是當前我國高校園藝專業的重點課程。其中,果樹栽培實踐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和知識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學校應不斷優化實踐課程的教學策略,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系列優化策略,包括明確教學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地實踐、組織實踐活動、確定實踐教學日歷等,以期提高果樹栽培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更多有實際技能的專業人才,滿足現代農業教育的需求。
[關鍵詞]園藝;果樹栽培;實踐課程;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7-0073-04
農業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基礎和命脈,為人們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資。在高校園藝專業當中,果樹栽培是一門關鍵學科。果樹栽培實踐教學作為農業高等院校園藝專業學生學習園藝植物栽培原理、果樹栽培學、設施果樹栽培學等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而且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過程[1]。果樹栽培實踐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種植和管理果樹的技術,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當前我國部分高校果樹栽培實踐教學中存在課程單一化,專注于特定類型的果樹栽培技術教學;由于資源限制或其他原因,一些課程未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一些課程未能充分整合現代技術;學習果樹栽培時勞動強度大,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等問題,導致實踐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有效地傳授知識和技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成為園藝專業果樹栽培實踐課程教學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旨在提出果樹栽培實踐課程教學的優化策略,以適應現代農業的需求,培養出更具實際應用能力的農業專業人才。
一、明確教學目標,引領實踐教學改革
新農科背景下,需加快林果產業數字化、信息化的進程,引進現代化技術,果樹產業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產業需求為發展目標[2]。因此,果樹栽培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可進行如下設定:
(一)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是果樹栽培實踐課程的核心目標,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廣泛的果樹栽培技能,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場景中高效地進行果樹管理,提高果樹生產效率。實際操作技能包括掌握修剪技術、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土壤管理等方面技術,同時要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如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使學生學會應用自動化農業設備、傳感器技術、信息技術等。
(二)強化市場導向
在新農科背景下,果樹栽培實踐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栽培技能,還應培養學生的商業思維,以期能夠在果樹栽培中更好地應對市場需求和商業挑戰。在實踐課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果樹栽培的策略,如選擇適合市場的果樹品種、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和進行產量管理,以確保產品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教會學生使用市場研究工具和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做出明智的果樹栽培決策;鼓勵學生學習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園管理、果品加工和果園旅游等,以拓寬學生的農業經營視野。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果樹栽培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推動果樹農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鼓勵學生在果樹栽培中進行實驗和試驗,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引導學生探索新技術,提高果樹栽培的效率和可持續性,從而推動農業發展。
(四)促進果樹栽培實踐課程跨學科融合
跨學科教育是近年來教育界的熱點話題,果樹栽培實踐課程也應開展跨學科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農業教育體驗。課程內容可覆蓋果樹栽培、土壤管理、生物學、農業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領域前沿,促進跨學科合作,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農業環境,拓寬學生綜合視野。
(五)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果樹栽培需要團隊各個成員密切協作,以確保果樹的健康和高產。果樹栽培實踐課程應設置加強團隊合作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果樹栽培工作中的團隊合作和溝通需求,提高果樹的生產效率。
二、更新教學內容,滿足現代農業需求
通過更新果樹栽培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獲得最新的知識和技能,以應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為更新實踐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內容也應進行改革。第一,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應在教學內容中添加數字農業技術教學模塊,包括傳感器、遙感、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系統等,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應用數字農業技術,提高果樹栽培的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使學生成長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園藝專業人才。第二,應在教學內容中設置市場導向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市場研究技能,了解不同果品的市場趨勢、需求和競爭情況,以確定哪些果樹品種在特定市場中更有潛力。第三,應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移動應用程序和云計算技術來記錄和跟蹤果樹的生長數據,如果樹的結果枝情況、坐果率、病蟲害情況調查等。第四,可在課程中增加國內外關于果樹栽培學的相關理論研究,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實踐課程教學中,第一,應增加數字農業模塊,設置數字農業的實踐內容,讓學生了解如何將數字工具應用于果樹栽培管理。如選擇、安裝和校準傳感器以監測果樹的生長環境;使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獲取果園的空間信息,包括果樹的生長情況和病蟲害分布。第二,設置市場導向實踐內容,如選擇一個特定的果樹品種,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使用市場調查工具了解該品種在不同地區的需求情況,分析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并識別市場機會和威脅。第三,教師可要求學生開展數字農業試驗或設計可持續果園等創新學習項目,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三、加強實地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當前,部分高校實踐教學環節存在教學實踐基地離學校較遠、教學實踐基地不固定、實踐考核體系單一等問題,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要對實踐教學進行優化,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3]。
(一)優化實踐基地布局
實踐基地距離學校較遠,易耽誤學生的實踐學習時間,且學生疲于路上奔波,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校內或校園周邊建設實踐基地,或與水果相關企業合作,共同建立實踐基地,培養果樹栽培的專業人才。此外,學校可將實踐基地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種植不同種類的果樹,幫助學生在不同的果樹品種之間進行比較和學習。實踐基地可設立示范區域,展示果樹栽培實踐技術,便于學生觀察和模仿。劃定區域用于實驗性的果樹栽培項目,測試新的栽培方法、肥料配方、病蟲害防治策略等,引導學生參與實驗并記錄結果。實踐基地還應完善實踐場所與設施,包括教室、實驗室和設備庫,用于實驗準備、分析、檢查等工作。
(二)建立多方合作關系
學校可以與附近的果農協會、農業合作社或果園經營者建立合作關系,組織學生到合作單位觀摩學習、實習,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學校可建立導師制度,聘請合作方的技術人員擔任導師,每位導師帶領5~6位學生學習,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學生的問題,并提供反饋和建議。導師可帶領學生參與企業、個人的果樹栽培項目,包括樹苗的種植、病蟲害防治、果實的收獲和包裝等,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果樹栽培的方方面面,學習專業技能,加深學習體驗。學校可以與企業、個人合作開展學術研究項目,帶領學生探討果樹栽培的新技術和新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開展全面考核測評
對于學生實踐情況的考評,教師一般通過對學生的實踐報告進行考評,考評方式單一。教師應使用多樣化的測評方式,如書面考試、口頭答辯、實際操作、項目報告、團隊作業和實地考察等,以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實踐情況[4]。同時,教師應記錄好學生各個環節的表現情況,包括修剪、灌溉、疫病防治、果實收獲等實際操作情況。在平常的實踐教學中,教師也應做好記錄。對于項目學習,教師應要求學生完成項目報告,進行項目展示,以評估學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對于實踐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教師應詳細記錄,并在期末考試中進行重點考核,以檢查學生對特定技術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考評,教師可制定明確的考核標準和評分規則,以確保評估的公平性和一致性。此外,教師在學期末應將不同測評方式的成績綜合起來,形成綜合評估結果,以反映學生在整個實踐課程中的表現。
四、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組織競賽活動
為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可組織競賽等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形式,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果樹栽培的實踐學習當中。一方面,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果樹栽培技能競賽,如果樹修剪、病蟲害診斷、果實采摘等,考查學生在果樹栽培方面的表現。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農業科學競賽,包括果樹栽培相關問題的挑戰,如果樹栽培的科學原理、新技術的應用等,在競賽中考查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方法。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術方面的競賽,包括研究項目的設計、實驗和數據分析,以及研究結果的呈現,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競賽的過程中,還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設計創新實驗任務
設計創新實驗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設計實驗任務,要求學生圍繞任務主題開展一系列實踐探索活動。如“果樹病蟲害智能監測與預警系統設計”,教師為學生提供實驗步驟,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索。教師要求學生選擇一種常見的果樹病蟲害,并明確后續的調查活動。學生要收集相關的數據,包括果樹生長數據、氣象數據、土壤數據以及可能影響病蟲害的因素;分析數據,利用信息化技術設計一個智能監測與預警系統;進行實驗結果展示。通過實驗任務,可讓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挑戰欲。
五、確定實踐教學日歷,合理安排實踐課時
由于果樹生長具有生物學特性與物候期,學校應結合果樹的生態習性安排實踐活動,設置并實施教學日歷,合理安排果樹生長各個環節的實踐活動[5]。以石榴樹的栽培教學為例,4月份為石榴樹萌芽期,應進行澆水、施肥的實踐活動,以促進石榴樹萌芽整齊;葉片轉色后,果樹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的實踐內容應為加強土壤管理,及時除去果樹萌蘗、扭梢、摘心、拿枝、變向,減少消耗,促進果樹旺盛生長;石榴樹開花期的實踐內容應為保花和疏花,等等。根據實踐教學日歷,學生可掌握石榴樹栽培過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從而更加了解果樹的生態習性。
六、結語
科技的迅猛發展促使農業加劇現代化轉型,園藝專業是農業領域的重要專業課程,果樹栽培課程是園藝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實踐課程關乎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果樹栽培課程教學也應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引進現代數字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教學作為果樹栽培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行實踐課程改革,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地實踐、組織實踐活動、確定實踐教學日歷等一系列措施,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屈海泳,王永章,原永兵.果樹栽培實踐教學現代化改革探索[J].河南農業,2018(21):18.
[2] 李正男,孫平平,張磊,等.“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以內蒙古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為例[J].現代園藝,2023,46(5):196-197.
[3] 王立新,張鶴.新農科背景下本科院校園藝專業果樹栽培學(總論)課程教學改革[J].河南農業,2021(3):35-36.
[4] 陳耀兵.普通本科高校轉型條件下的園藝專業“果樹栽培學”教學改革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180-181.
[5] 王莉,李衛星.果樹栽培學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探討:以銀杏栽培學中實踐教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8(7):77-79.
[責任編輯:黃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