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峨眉武術文化作為中華優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優秀的思想指導和價值引領作用,在新時代社會環境中同樣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應用價值,地域特色文化價值、優秀民族文化價值、健身價值以及教育價值等,都需對其深挖細耕,既要將之充分發揮出來,也要促進更多優秀文化內涵得以繼承和發揚。本文從峨眉武術文化基本內涵說起,詳細分析了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各項研究價值,系統化地展現了峨眉武術文化研究與傳承的必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從教育傳播的角度深入討論了如學科創新、模式創新、內容創新等多種可行策略,希望能為相關研究傳承工作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峨眉武術文化;研究價值;教育傳播
不同地域孕育不同的特色文化,中華民族各優秀傳統文化中更包含著多種多樣的組成元素,共同構成燦爛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體系。峨眉武術文化正是其中重要一環,不僅內涵博大精深,而且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各處均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傳承峨眉武術文化豐富而深遠的文化價值,既能充分發揮其中健康養生知識,而且也可促進民族美德的弘揚,具有十分必要的研究價值。新時代社會發展背景下,文化傳承更需重視教育領域的結合,探究更適宜的教育傳播路徑,從峨眉武術文化的基本內涵和民族價值入手,深入剖析教育與傳承均衡對接的方法,以此為峨眉武術文化新時代價值發揮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1" 峨眉武術文化概述
1.1" 峨眉武術文化的由來與發展
我國武術文化由來已久,內涵深遠,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各不同地域的武術派系,既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基本內涵,同時又在地域文化融合發展中彰顯出個性化武術文化特色,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峨眉武術正是四川武術與巴蜀文化經長時間融合發展后形成的獨具四川地域特點的外來拳術總稱,而且在歷史文化與地域文化的交融下,其文化特點和技法表現上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成為四川地域文化結構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峨眉武術與少林、武當武術有很多趨同之處,都強調要在學習過程中兼顧學習者身體素質與技法表現,堅持體用兼備的基本原則,而且峨眉武術體系更加豐富,具備“五花八門”之特色,以其不同武術文化表征展現出更強大的外延能力,結合時代發展特色,融入更多優秀的引導性思想,在發展傳承中具有更強大的活力[1]。
1.2" 峨眉武術文化的時代傳承
峨眉武術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中,一直緊隨時代變化與需求而不斷創新,而且也深受重視,隨著峨眉國際武術節大力推動與發展,峨眉武術文化逐漸走出地域局限,走進全國乃至全世界發展環境中,取得了良好的發揚效果,隨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選入以及文化普及基地的落成,更為峨眉武術文化的傳承提供更多動力,在各部門以及眾多武術愛好者的支持下,即便面臨全球化文化沖擊的劇烈影響,峨眉武術文化依舊能夠保持穩定的傳承態勢。增進教育傳播路徑的深入研究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態勢,高校時代新人在思想認知和創新活力上都更能與多元文化浪潮、信息時代背景相契合,所以更需重視峨眉武術文化與教育領域的融合,從高校課程建設入手,拓展文化普及與推廣的具體范圍,以此實現峨眉武術文化的全面發展,實現其中文化內涵價值的有效發揚[2]。
2" 峨眉武術文化的研究價值
在對峨眉武術文化的研究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其中所包含的各種文化內涵與價值,不僅有優秀的中華傳統民族精神,而且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所以更要增進對峨眉武術文化的研究,深入剖析,為教育路徑的探索提供更多必要參考。
2.1" 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峨眉武術文化已成為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既是對峨眉武術文化時代價值的深刻認同,同時也是加強峨眉武術文化保護的必要方法,增進對峨眉武術文化的深入研究,更能深入剖析無形文化遺產中蘊含的精神內涵,為國家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更多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傳承與保護價值,作為民族發展中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資源支持,深深蘊含著民族歷史、民族精神、民族認同、民族凝聚力等各種深厚的文化含義,從峨眉武術文化傳承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其中蘊含著的“生命記憶”,深入剖析武術文化中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精神結晶[3],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平臺構筑更加鮮活的武術品牌,以此既確保文化的有效傳承與保護,也更將其中的優秀價值彰顯出來。
2.2" 發展地域特色文化的價值
地域特色文化立足于民族精神文化之根基,又從各地域歷史、人文、民俗等多元傳統的關聯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文化發展動力,以此構建起一處處既關聯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展現出個性化地域文化魅力。峨眉武術文化已逐漸成為四川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表征,在與巴蜀文化的融合中,對其各元素差異均進行深度融合,不僅寄托著當地群眾的文化信念,形成地域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而且與當地社會建設發展息息相關,在峨眉武術文化的深入研究過程中,越來越多以其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品牌不僅更能促進四川乃至巴蜀地區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4],而且增進群眾更強烈的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意識,從熱愛武術、練習武術的人群逐漸擴展為更大范圍內的支持與尊重,并在信息技術發展中將地域特色文化展現給更多的人,有效促進了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承發展[1]。
2.3" 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源遠流長而且內容豐富,書法、醫學、武術、建筑等都是其中重要文化元素,在我國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以多姿多彩地域特色文化共同構成完整的中華傳統文化體系。深入研究峨眉武術文化是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關鍵過程,峨眉武術文化不僅包含著本身峨眉山道教文化內涵,而且在武術文化、地域文化的交融中,得以與更多優秀思想品質結合,所以更需重視其中優秀文化價值的繼承與發揚。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峨眉武術文化,對其中技巧表現、習武原則等內容加以理解,剖析蘊含中的各種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明確文化價值,在此基礎上探究更優化的傳播路徑,如增進道教“為而不爭、為而不有”等平淡思想與利益主導、物欲橫行的現實社會狀況相關聯,以此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創新與發揚[5]。
2.4" 健身價值
峨眉武術本身就從武術技法以及神仙文化中發展而來的,尤為重視健身、養生等方面應用價值的發揮,講究內修與外練的共同推進,對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比如其對佛道合一、自然法相的認知中,就格外強調健身長壽的重要性,“拳起于易,理成于醫”,內外兼修的武學理念使健身效果更佳。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峨眉武術文化與時俱進,將武學理念與社會健身需求結合起來,開發出豐富的健身應用項目,簡化了既往武術技法中的殺傷性[6],比如簡化應用中的“峨眉十二樁”,通過天人合一理念能促使練習者不僅增進身體素質,如協調性、靈活性等,而且對其健康心理建設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更需增進對峨眉武術文化的深入剖析,合理開發其中健身價值,增進更多人的關注與學習,為全民健身、休閑健身提供重要基礎。
2.5" 教育價值
峨眉武術文化的深入研究更能發揮其教育價值,從時代發展需求而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用發展已是教育之核心要點,將峨眉武術文化融入教育中,既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也能促進峨眉武術文化的教育傳播與發揚。峨眉武術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從峨眉武術起源,到武術文化的發展,再到與時俱進的時代價值彰顯,更能增進學生對優秀歷史文化的了解與感悟,增進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再者,峨眉武術文化發展中同樣表現出優秀的德育價值,將其中蘊含的中國優秀民族文化傳遞給學生,并通過健身、養生價值的有效管理,促使學生在文化學習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優秀思想道德認知,形成健康的生活與學習習慣。所以更需增進對峨眉武術文化教育價值的詳細研究與合理應用,發揮教育價值,為新教育理念與目標的順利達成提供更多思想支持,也更能據此增進文化認同,為峨眉武術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更多支持[7]。
3" 峨眉武術文化的教育傳播路徑
3.1" 創建特色學科
峨眉武術文化的教育傳播要從特色學科的創建開始,具備完整而合適的專業性學科才能保證武術文化教育在學生群體中順利開展,而特色學科的完善,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興趣,并保證峨眉武術文化教育目標的充分達成。高校在峨眉武術文化相關的特色學科創建中要考慮到各門之間的差別,“門戶”偏見不應成為特色學科創建的限制,所以高校更需在學科創設中綜合考慮武術文化內涵,以其中優秀傳統思想教育、適宜健身套路等內容為主,保證特色學科聚焦于技藝和文化交流,促進優秀思想文化的傳承,而非以往門戶對立中的偏見,以此充分發揮武術文化教育價值[8]。以四川內江師范學院為例,該院校一方面結合峨眉武術文化中蘊含的中國優秀民族文化、巴蜀特色文化、武術技藝文化等豐富內容創設了“理論與方法”等專業課程,使學生理解峨眉武術文化由來、構成和基本內涵;另一方面又結合峨眉武術文化時代價值以及院校教育現狀而增設如“峨眉武術養生與健康”等課程,與各專業文化研究人員一同充分發揮院校教研實力,編制了“峨眉養生功法”等教育內容,將峨眉武術文化中健身養生相關內容與時代健康教育內容結合起來,由此開設健康養生特設班,構建峨眉武術文化教育中的特色學科。
3.2" 培育校本特色
峨眉武術文化教育傳播要將校本特色的培育作為關鍵點,教育畢竟是對人展開的引導性活動,所以更需從不同院校實際教育狀況入手,結合峨眉武術文化主要內涵,構建起兼具獨特性和可用性的院校傳統武術文化教育的校本特色,以此增進教育開展過程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校本特色開發為例,一方面,該院校以校園學報的開創性應用為基礎,構設了一項以峨眉武術文化研究為主要內容的欄目,從以往簡單的峨眉武術文化基本內容分享到越來越多武術文化研究、傳承教育引導、趣味活動策劃等多樣化內容融入,將該欄目打造為推動武術文化校內發揚的重要平臺,并在信息技術大發展過程中積極結合網絡平臺創設,使該欄目成為各關注人士積極參與峨眉武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9]。另一方面,該院校還結合峨眉武術文化增進了校園多項內容的重構,比如結合武術文化新創的校園武術操,以簡單易行的武術套路融入使學生能夠迅速學習,并在院校組織下增進學生積極參與興趣;再比如還聯合峨眉武術文化專業研究人員和練習人員幫助院校組建內江武術協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發展過程中能夠接受到更多專業人士的幫助,增進武術文化的滲入,也促進學生參與積極性提升,逐漸成為院校又一特色教育內容[10]。
3.3" 發展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是信息時代尤為重要的一項教育模式,不僅更契合當下高校學生學習方式,而且借助信息網絡能提高教學有效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峨眉武術文化相關內容,也使其各技能教育可直觀理解與把握。發展線上教學要從課程設計入手,但也不能局限在課程范圍內。一方面,院校開設的各類峨眉武術文化教學課程本身經歷過很多資料的篩檢、匯總和編輯,具有良好的概括性和指導性,在教學中教師可將之作為框架,并從網上多查找一些視頻內容、圖片內容、案例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尤其是武術技藝中的動作和套路,理論講解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師通過一些教學視頻,將武術技藝拆解開來,以此更能讓學生準確把握;另一方面,信息網絡泛化過程中,線上教學已可擺脫教學課堂的限制,武術文化教學的生活化、連貫化更能真正實現,如部分院校在校園官網平臺中構設峨眉武術文化教育板塊,定期推送各種文化教育內容、武術技藝內容等優秀“微課程”,使學生可在課下接觸到更多文化教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11]。
3.4" 多樣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多樣化設計是新教育理念下的關鍵應用點,結合豐富化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構建更優化教學課堂,具體可從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方面入手,保證理實結合、內容有趣。其一,增進多樣化理論課程,包括各種峨眉武術文化基本內涵的教育引導,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如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的案例、故事、研究概論內容,使理論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在更多知識內容感染下能夠獲得更全面的道德培養[12];其二,融入更多教學活動,不少武術技藝的訓練比較枯燥,教師可以結合動作要點多展開一些關聯性的趣味活動,比如可針對學生身體靈活性,開展分組對抗的“獨木橋”活動,與“峨眉十二樁”的技術要點有良好關聯性,也更能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其三,還要推進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組織院校峨眉武術協會等參與院校活動,如各類校園文化匯演等,也可邀請峨眉武術文化研究人員或武術傳承者開展專業講座,豐富學生認知,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比如武術文化節等,在實踐中教學,在實踐中接觸更多武術文化理解,增進學生對峨眉武術文化內涵的深入感知[13]。
3.5" 差異化課程目標
構建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課程教育體系需要合適的目標作為必要指導,教育為人、教育促人,文化價值的傳承與發揚還需以差異化為核心,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重視學生整體建設,確保課程目標與學生發展需求相契合,以此才能保證課程教育傳播功能的充分發揮。其一,要先確定基礎目標,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對峨眉武術理論與實踐技能有所理解和掌握,從武術動作的規范、流暢表現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其二,要對其中層目標加以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體育活動參與的重要意義,逐漸養成良好、科學的健身意識,為其健康體育、陽光體育理念的構建予以更多理論指導[14];其三,課程最終目標要使學生逐步理解峨眉武術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優秀思想認知理念的養成,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所以要結合不同學生個性與需求,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課程目標,并采取針對性的評價策略,以此更有效增進課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5]。
4" 結語
總之,峨眉武術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包含著豐富的研究價值,深入探究并充分發揮其時代積極性,更有助于其文化內涵的有效繼承與發揚;同時,峨眉武術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更需重視教育傳播的重要性,有效融入文化教育中才能為文化傳承提供必要動力,結合先進信息技術,創新個性化課程設計,豐富多樣化教學內容,以時代新人的理解、認可與發揚,為峨眉武術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也以此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提供更多參考與支持。
參考文獻
[1]童國軍.人類學視域下峨眉武術的源流與文化特征[J].內江師范學院報,2017,32(4):24-28.
[2]劉育成.峨眉武術在四川地區的發展現狀分析[J].拳擊與格斗,2020(5):102.
[3]陳振勇.非遺視角下峨眉地域武術傳承與發展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31(12):1-5.
[4]王明建,李文鴻,張峰,等.地域武術文化品牌的構建與應用研究——以四川峨眉武術為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2(4):60-64.
[5]劉精武.峨眉武術與道教文化的淵源探析[J].長治學院學報,2019,36(2):82-84.
[6]韓玉姬.峨眉武術養生文化傳承論繹[J].武術研究,2018,3(9):50-52.
[7]顏下里,龍海霞.峨眉武術傳承與傳播研究[J].武術研究,2018,3(6):7-9.
[8]王斌,許艷玲.峨眉武術文化的研究價值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31(4):32.
[9]崔龍.峨眉武術文化傳承路徑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2(4):29-33.
[10]付成林.文化資本視域下峨眉武術教育的發展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2(12):42-46.
[11]吳保占,王凱.峨眉武術文化普及與推廣路徑的選擇——從“線下”到“線上”[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2(12):37-41.
[12]顏下里.峨眉武術文化的開發研究[J].科技視界,2018(21):90-91.
[13]王斌,付成林,邢程,等.峨眉武術養生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以內江師范學院為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3(12):47.
[14]崔龍.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峨眉武術發展性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31(4):41-43.
[15]徐冠鵬.峨眉武術進校園的發展前瞻簡析——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例[J].絲路視野,201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