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已經進入品牌經濟時代,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2017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每年5月10日為中國品牌日。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建武夷山時,進一步做出了要強化品牌意識的重要指示。
在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品牌指示的指引下,中國為全球的品牌評價的理論體系、標準體系、評價體系、發布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
? 建立中國特色品牌評價機制 ?
一是聯合美國和德國標準化機構創新的品牌價值發展理論,中國的貢獻是率先提出質量和服務兩個評價指標。德國補充了技術創新,美國補充了無形資產,加上原有的有形資產,形成了當代品牌價值5要素發展理論,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支持。
二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聯合美國標準化機構推動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了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歷經165個成員國家和15個技術局的成員國家兩輪投票,分別以95.6%和100%贊成票得到支持。
2014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批準成立品牌技術評價委員會(ISO/TC 289),秘書處設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
三是我們獲得秘書國的地位以后,開始組織制定品牌評價的國際主標準,歷時5年,2019年3月正式頒布了由中國和奧地利會同各個成員國家研究制定的品牌評價的國際主標準,主標準就一個——ISO 20671。
今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又頒布了由中國擔任項目組長的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的品牌評價的國際標準。
四是圍繞為世界各國建立不同體制的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的發布體系,2016年中國、美國、英國聯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中國推動成立國際品牌科學院,歷時6年,去年經香港政府正式批準注冊為社會公益機構。
鑒于中國為世界各國的品牌評價做出的重要貢獻,2023年12月1日,第9次ISO/TC 289全體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一致決議確定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為世界品牌日。
這個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對品牌建設一系列的指示精神的指引,中國在為世界各國品牌評價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構建了良好的路徑。
? 打造區域農業品牌產業園 ?
去年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開展了品牌強農、鄉村振興、品牌消費無假劣的專項行動,將選擇1500個縣,涵蓋832個貧困縣、5千個區域公用品牌,打造我們的產業園,形成產業鏈。
國務院確定的103個流通點城市,建設供應鏈中心、產業園、產業鏈和供應鏈對接,確保我們邊遠地區的生態農產品、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能夠走出深山老林,走向全國。
目標是我們區域品牌的農產品、食品要進入3萬個品牌飯店,10萬個商超、60萬個社區店。下個月18日,第一個品牌供應鏈中心將在浙江的溫州正式運營。
第一個運營的品牌中心在溫州已經連接了1500個左右的社區店,像北京這樣的城市需要有2萬以上的社區店。要吸取疫情期間食品、農產品斷供的教訓,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形成統一大市場。
目標是3年實現杜絕假劣,5年實現無假劣,這5千個區域公共品牌有2500個左右是地理標志的品牌產品,1500個左右是農業部發布的農產品區域品牌目錄,還有1千個左右是區域的好的農產品,這些沒有進入地標也沒有進入農業部的目錄。
我們成立了一個品牌強農、鄉村振興的專家委員會,由中農辦的原主任陳錫文同志擔任首席專家,經過這個專家組的評議,將有1千左右列入我們的區域公用品牌。
因此,對我們將來進入國家的區域農業品牌提兩點要求。
一是政府要主導建立國際品牌保護機制,設立產業園,把我們的龍頭企業納入產業園,支持產業園的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成國際知名品牌,小企業可以做觀察員,這個機制可以有效的防止假冒偽劣的侵害。
第二個建議,要實現全程溯源。我們品牌強農、無假冒偽劣這個行動要進入未來的國家平臺,每一個優秀的品牌一定要做到全程溯源,讓消費者吃著安全、吃著放心。
目前這個平臺正在搭建。我希望我們區域農產品的地區能夠進入這1500個產業園的規劃。
? 研制區域農業品牌團體標準 ?
另外,區域品牌下一步的發展,我們要打造哪幾個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分哪幾個板塊?區域農業品牌的團體標準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
一個就是區域農業品牌團標,第二個就是天然藥物,我們的藥材國際分類叫天然藥物。第三個板塊就是飲料,包括我們的飲用水,我們的地理標志有一批酒類企業。這是第一個方案。
第二個方案,按照目前我們正在創新的路徑,按照稻米、茶葉、人參、花生、植物油等,這是已經設立國際品牌中心的地區,要向全球發布世界品牌榜,打造中國特色的世界著名品牌。
這個怎么分?怎么推進?我們將充分聽取各級政府和我們企業家的意見。
確定方案以后,我們將組成標準研制的團隊,盡快發布團體標準,在團體標準基礎上發布中國品牌榜,推動我們中國的區域品牌走向世界。
政府是區域品牌的締造者,企業是我們國際品牌、世界知名品牌的締造者,中國品牌媒體是國際知名品牌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