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剛
【摘 要】師幼互動是學前教育課程實施的主要過程,也是學前兒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體驗、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重要載體。師幼互動的質量對學前教育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CLASS(課堂評價評分系統)不僅可以用來評價課堂師幼互動的質量,還可以用于提升教師師幼互動的能力。基于CLASS,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教師師幼互動能力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 幼兒教師 CLASS 師幼互動
教育部在2022年2月印發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闡述了“促進幼兒健康發展,關注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的理念。從獲得教育機會到關注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師幼互動貫穿幼兒園保育的全過程,也是學前兒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體驗、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重要載體。幼師是學前教育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幼師與兒童互動的形式與成效和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相關性,對學前教育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如何提升師幼互動質量?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突破口。
由羅伯特·皮亞塔教授領導的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高等教學研究中心團隊,于2008年創立了“課堂評價評分系統”(CLASS),該系統是評估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互動質量的權威工具。近年來,CLASS及其相關師幼互動理論在世界上近40個國家得到推廣和研究。一系列國際研究表明,該工具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實用性以及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LASS是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良好師幼互動表現的描述,不僅可以用來評價課堂師幼互動的質量,還可以用來提升教師師幼互動的能力。作為教師,獲得教學經驗,提升師幼互動能力的過程是認知模型或框架的不斷建構、不斷調整的過程。CLASS為幼師提供了一個師幼互動的認知框架,教師在積累自身教學經驗的過程中借助這一框架,可以有效吸納實踐反饋,補充或調整認知框架,從而迅速提升師幼互動能力。
幼兒教師師幼互動能力的提升是一個不斷反思、持續推進的過程。師幼互動能力是知識、技能的綜合,是經過長期學習、實踐形成的穩定心理特征。這不僅需要幼師學習大量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也需要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反思、總結、運用各種策略,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策略體系。筆者基于CLASS在幼兒園進行了一系列提升師幼互動能力的實踐研究,提出了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的一些策略。對于幼師師幼互動能力提升的策略,我們不僅要從整體宏觀的角度來分析,也需要從具體微觀的角度來探討。宏觀的角度主要是把師幼互動質量的提升作為一個整體,從大方向來談如何提升師幼互動質量;微觀的角度主要是結合CLASS的具體評價指標,從具體實踐的角度來談提升幼師師幼互動能力的策略。
一、宏觀角度下幼師師幼互動能力提升策略
(一)通過反思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CLASS從理論到實踐提供了一整套師幼互動能力提升的知識體系、策略方法體系,對提升師幼互動能力有重要意義。CLASS系統配套的操作指引也包含了大量對高質量師幼互動行為的描述。使用CLASS幫助提高師幼互動質量時,幼師可以對照量表指標,從活動的設計、準備與實施各環節,準備相應的師幼互動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這對有效提升幼師師幼互動能力有很大幫助。
幼師要提高師幼互動能力,應該通過不斷反思將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結合起來。首先,幼師可以通過理論學習建構師幼互動能力的理論框架。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幼師需要清楚師幼互動能力不僅是知識體系、策略方法,還是一種態度和價值觀。其次,需要通過不斷地行動來彌補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之間的差距。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是提升幼師師幼互動能力的根本策略。再次,養成每日反思的習慣。幼師在完成一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后,可以結合CLASS的框架對一天的師幼互動行為進行反思。總之,師幼互動能力提升的過程不僅是理論知識的轉化過程,還是技能的熟練運用過程,更是教育觀、兒童觀的內省與外化過程。通過反思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互相促進,逐漸形成態度價值觀,通過態度價值觀指導行為,是有效提升幼師師幼互動能力的主要路徑。
(二)建設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
掌握師幼互動的原則、方法要結合具體的活動案例,建設優質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能有效幫助幼師提升師幼互動能力。幼師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弄清楚某一師幼互動問題在具體實踐中是如何呈現的,從而將自身代入其中進行問題的模擬解決,進而提升師幼互動的能力。優質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的建設能有效幫助幼師進行各種情況下的師幼互動學習。建立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不僅需要提供優秀案例供教師學習、模仿,還需要提供一些典型的師幼互動錯誤案例供幼師剖析,從而發現錯誤的根源,盡量避免此類錯誤。
建立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不是簡單的課例視頻、師幼互動現場錄像的堆砌,而是需要專業團隊借助CLASS對課例視頻、師幼互動現場錄像進行客觀評價,給出評價記錄。結合評價記錄的師幼互動案例資源庫,才能給幼師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現場式觀摩教研促進幼師師幼互動質量提升
從筆者的行動研究來看,現場觀摩、現場記錄、現場評價、現場討論、現場反思的現場式觀摩教研在提升幼師師幼互動質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現場式教研模式為幼師創造了一個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深度學習的學習現場。在這個學習現場中,參與學習的幼師借助CLASS提供的思維模型或框架對問題進行深度剖析,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現場式教研提供的現場是真實的師幼互動現場,發現的問題是存在于大多數幼師身上關于師幼互動的真問題,對這些真問題的回答和解決,是促進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的必由之路。最后,借助討論和反思,幼師整理解決問題的思路,調整已有認知結構,使之與自身的教學實踐融合,這將有力指導其之后的師幼互動行為。
二、微觀角度下幼師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策略
(一)營造積極的師幼互動氛圍
根據依戀理論,在安全、和諧的師幼關系和輕松、自由的師幼氛圍中,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可以得到激發,從而推動幼兒的認知發展和社會發展。營造積極氛圍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幼師與兒童保持心靈上的接近和身體上的平等。幼師應保持童心,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用兒童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兒童的討論或活動,實現對兒童情緒上的感染;同時幼師要代入兒童的視角,感受兒童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形成情感共鳴,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第二,用言語、表情、行動表達和傳遞關愛。在與兒童的交流過程中,要多使用正面的語言表達關愛,要面帶微笑,態度和藹。幼師的微笑不僅可以給兒童帶來愉快、自信,而且可以讓兒童體會到寬容和勇氣,從而促進師幼之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師幼關系。第三,傾聽兒童心聲,了解每個兒童的獨特性。傾聽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是了解兒童的有效手段。通過傾聽,可以在滿足兒童表達欲望的同時,了解兒童的需求和愿望,持續記錄并發現每個兒童的獨特性,從而對每個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支持。
(二)有效的班級管理
有效的班級管理能提高師幼互動的效率,從而提升師幼互動質量。從行動研究中,筆者也總結出一些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第一,要求明確,規則具有穩定性。在班級管理中明確且前后一致的規則可以帶給兒童穩定的預期,從而給兒童帶來安全感。第二,鼓勵正面行為。使用表揚正面行為的方式,可以強化兒童的正面行為,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班級常規。第三,準備充分,環節轉換高效。對高質量師幼互動而言,準備充分不僅是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還體現在對師幼互動環節的提前預設,并充分預判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師幼互動的效率,避免浪費兒童的時間。第四,以目標為導向,心中有目標,眼里有兒童。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于以目標為導向,把握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用有效的師幼互動實現教育價值。
(三)有效的教學支持
根據CLASS指標體系,有效的教學支持主要從支持兒童概念發展、高質量反饋和語言示范性三個方面來體現。
支持兒童概念發展是提升兒童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支持兒童概念發展主要從發展推理能力、進行概念辨析、預測和猜想三個方面來進行,教師的支持主要以高質量反饋的形式幫助兒童搭建學習支架,進而幫助兒童獲得概念發展。主要策略有以下幾種:第一,鼓勵式反饋。從關注兒童需要的角度,鼓勵兒童大膽表達自己的困惑。第二,援助式反饋。由于兒童的思維受到發展階段的限制,他們對概念的陳述存在一定的缺失,幼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提示。第三,追問式反饋。通過追問,支持兒童對概念進行辨析。
語言交流是師幼互動的重要形式,從行動研究的過程來看,語言失當、提問方式不恰當是幼師的通病。語言互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真誠是師幼語言互動的基礎。幼師在與兒童互動時,應該保持真誠的態度,語氣溫和,避免諷刺和挖苦。第二,語言表達準確,不使用反問和委婉表達。因為生活經驗的不足,兒童很難理解省略了很多常識的語言。委婉的表達作為一種成人經過長期社會化后形成的語言習慣,是兒童難以理解的。第三,通過語言推動兒童的思考。幼師在兒童遇到思考困境時,應當預留出兒童思考的時間,同時幼師要根據學科領域知識預判兒童可能遇到的困境是什么,并提供條件推動兒童走出思考困境。第四,及時表揚并且表揚要落在實處。及時表揚能讓兒童感到自己被重視,從而積極參與師幼互動,但是幼師不能簡單地夸“你很棒”,而是要落在兒童的具體行為上,這樣才能讓表揚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