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院萍
【摘 要】分析學校作業設計現狀,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亟須重視彈性作業設計,以達到不同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首先,要分析彈性作業設計應遵循的有效原則。接著,基于學生立場結合具體的案例探尋彈性作業設計的策略。最后,遵循“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形成有效的評價機制,以保證學習的有效性,提升學校全面育人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彈性作業 實踐研究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確保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的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1小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綜上可見,國家對于學校全面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實現減負提質,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向課堂要效率,教師要重視精講;向課后作業要效率。鑒于此,文章從作業設計方面的實踐入手,探究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分析課后作業現狀,亟須加強彈性作業設計
學生面臨升學壓力,家長焦慮而尋求課外機構補課等現狀,導致學生的課后作業不僅來源于學校、課外機構,甚至還有家長布置的作業,學生疲于應付,嚴重影響身心發展,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作業在教與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實現減負提質的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勢必在彈性作業設計上著力。經過調查分析,目前課后作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忽視學生學習的驅動因素,作業布置“強制化”
作業布置方式多是教師規定學生照辦,學生往往沒有選擇權,導致學生產生應付任務的心態,長此以往,學生對作業的厭煩情緒油然而生,若教師哪天不布置作業,教室里必定一片歡呼。這些現象說明學生的作業觀亟須轉變。學生知道作業的重要性,但對作業仍有排斥心理,主要是因為作業的強制化讓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所以,教師需要重視作業的可選擇性。
(二)忽視學生個體差異,作業內容統一
雖然班級授課的內容一致,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現狀是多數教師的作業布置往往采用一刀切,而學生本身的差異以及家庭環境氛圍的差異,勢必造成有的學生“沒吃飽”,有的學生“難消化”。基于新課標提出的培養目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教師設計作業要有一定的梯度,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選擇和提升。
(三)忽視學生本位,作業形式單一
教師常常采用“拿來主義”,直接選用教材或教輔資料中的習題。作業形式主要以書面為主,形式單一。形式單一的作業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鞏固效果大打折扣。其實,結合數學學習方法本身的多元性,教師可以設計多樣的作業形式以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讓學生不單是用“筆”來學數學,更可以通過不同的作業形式體驗數學知識的多元性,并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忽視“教—學—評”一致性,作業評價簡單
教師付出許多精力研究如何教,但對于作業評價有所疏忽,往往根據完成情況評等級就匆匆了事。但是學生辛辛苦苦學做,等來教師的反饋,多少有些失落,尤其是完成情況不理想的學生還免不了遭受一定打擊。如何設計有效評價激勵學生,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評價標準一定要有彈性,讓每個學生有努力的方向。
二、遵循作業設計原則,探究彈性作業設計策略
知識的內化需要及時鞏固,因此課后作業鞏固必不可少,但教師要設計有效作業需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需遵循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內容可選擇性,難度階梯性,形式多樣性,作業時間有彈性,作業評價鼓勵性。文章結合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除法”的作業設計,探究彈性作業設計策略。
(一)作業內容有彈性,學生學得更主動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認為:中等難度的作業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但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已經顯現,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應該以中等難度水平為核心知識點參考,將知識融入生活情境、實踐活動、跨學科融合、數學歷史文化,等等,呈現的數學內容結合不同元素就有彈性空間。同時,注意增加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他們感受到學習的自主性,如此他們勢必會對自己選擇的作業更負責。
【案例1】陳老師上午9點從北京乘高鐵到深圳,行駛6小時走完全程的三分之二,按照這樣的速度,他到達深圳時看到的景象是()。
A.夜深人靜B.夕陽西下
C.艷陽高照D.旭日東升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運用分數除法或者方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巧妙地融合語文成語的知識把分數除法與語文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美,增強趣味性,打通學科間的連接。
(二)作業形式添彈性,學生學得有創意
數學的抽象性讓很多學生聞之色變,導致有的學生害怕學數學。數學的嚴謹性讓其有些“呆板”,但數學也有“俏皮”的一面,如解題思路多樣性、答案多樣性、呈現方式多樣性。教師在設計時可以抓住數學的這一特點,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多元性。
將作業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呈現,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驚喜。例如,利用課前3分鐘演講、數學小游戲、云端同說一題、好題分享會等不同的方式來做作業。學生在不同形式的作業中可以收獲數學知識,還可以提升實際操作能力。例如,課前演講就是基于數學知識的演說,那么學生的表達能力也一并得到鍛煉。云端說題可以讓羞澀的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將數學知識靈活地輸出,可以是口頭表達,可以是有趣的課件分享,還可以是思維導圖等。開放式的主題很多時候能激發不同的創意,而創意碰撞后又可以衍生出新的思路。
【案例2】請你結合分數除法的算理,設計一個有關分數除法的小游戲,并介紹具體的游戲規則和方法。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來鞏固分數除法的學習,一旦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一定會有許多智慧的碰撞生成創意。
【案例3】舉辦“分數的淵源分享會”,請大家選取一個角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如現場演講、錄制視頻、語音錄制等方式。
設計意圖:利用開放性的提醒,讓學生們通過信息化手段去查閱有關分數的歷史以及應用,進一步了解數學文化,同時開放更加多元的表達形式,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特點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作業,從而更好地突出學生的優勢,激發其積極性。
(三)作業評價多彈性,學生學得更積極
教師要及時形成合理而科學的評價標準。如何實現有效評價激勵學生呢?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需要實現評價的彈性化,結合多元化評價標準,找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予以積極的鼓勵。為避免過重的負擔,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評價管理,將教師的多元評價標準進行精心設計,并綜合云端數據和學生實際表現實行定期表彰。公平透明的評價機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指明學生努力的方向。
三、重視“教—學—評”一致性,善用評價激勵學生
新課標強調“教—學—評”一致性,提出作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教師應重視課后作業評價的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評價指向性,引導學生及時糾正
“練在當堂”便于教師現場摸底,一旦發現問題,教師需要積極點撥和指導,評價語言要指向明確以便學生及時糾正,實現及時有效的鞏固。所以,教師需要好好利用課堂作業的反饋,反思教學并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后作業。
(二)重視評價的多維度,激發學生積極性
學生個體差異客觀存在,教師無法回避。新知練習環節學生掌握程度不一,教師要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從多個維度來鼓勵學生。教師要善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包容的心態理解學生,做到用積極、溫和的語言進行鼓勵,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不同角度關注學生,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其優良的學習習慣。
(三)重視評價的多元形式,建立情感連接
師生之間不單是教與學的關系,還需要有情感的連接。除了面批、利用平臺互動留言,軟件的語言評價功能為師生交流提供了更多元的評價機會,增進了師生互相了解,促進了“師愛”和“生情”。因為有情感連接,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加持久,從而促進學習的有效鞏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張紅霞.淺談高年級彈性作業實踐創新[J].小學教學研究,2022(5).
[3]夏冬一.“雙減”目標下小學數學有效性作業的設計策略[J].遼寧教育,2022(1).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基于減負提質的小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實踐研究”(課題編號:zdzz21030)階段性研究成果。